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我是一名高三考生,最近因为疫情原因待在家中,天天厕所、卧室、厨房三点一线,上网课刷题很是无聊,尤其是想到即将来临的高考,我更是愁上心头啊。愁绪萦绕的时候,突然想起爷爷说家里有一台废旧电视机,可以带我去我想去的地方,我赶紧翻箱倒柜的找出来,原来是一台时光机。

我是一名宋粉,很想去繁荣的大宋开封长长见识。当时的开封文教兴盛,大量的考生们云集于此,沿街叫卖,勾栏瓦肆好不热闹。并且,北宋的考试增加了殿试的环节,通过殿试举子们才能鲤鱼跃龙门,身为一名高三党,当然要去大宋体验下殿试考官的生活。闲聊的时间不多了,现在我是开封府的一名殿试考官,紧张又刺激的监考生活开始了。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宋朝殿试考官

自从我朝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就特别重视文人们的待遇,各种福利拿到手软不说,重要岗位也都分配给了我们。“国朝待遇士大夫甚厚,皆前代所无”,大家都知道,大宋笼络天下文人,是为了防备武将权力过大,重演黄袍加身的故事。隋唐以后的科举都是二级考试,而我大宋为了提高文人的待遇,首创了殿试。

殿试虽然是在开封府皇宫里举行,但您可别以为皇上会亲自当主考官,他天天忙得很,北有强敌辽国,西有西夏天天添乱,就算殿试这样的大事他自然也不会一直操心着。皇宫里谁和皇帝接触最多?自然是御药院,因为经常侍奉医药,皇上可信任他们了,这不,科举中最重要的殿试,也逐渐交给御药院管了。

说起来御药院,可不是你们认为的太医局,太医局管看病开方子,但可不能经常出入内宫,因此需要御药院负责烹制汤药,“馈进膳羞、祭祀朝会、燕飨行幸”,御药院内侍人员都扶侍左右,形影不离,可以说是皇帝的影子了。我朝的科举殿试一直在崇政殿举行,而御药院在崇政殿后,这不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更方便管理殿试。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我朝实行殿试,本来就是皇帝不信任我们这些大臣,防止门生与座主结党营私,威胁皇权,因此不可能让大臣管理殿试。我也看得通透,为官之道,皇上吩咐为国选才,当臣子的干好本分,也乐得清闲,听御药院差遣也就罢了。

大家都知道,大宋科举不看出身门第,只求才学,为了保证公平,还采用了糊名、誊录等一系列措施。殿试也是如此,我的同僚们不仅有初考官,还有封弥官、誊录官等等,为的就是杜绝作弊的可能。天子脚下,太岁头上,殿试这等大事可不敢出一点马虎,前段日子考官陈尧咨和考生刘几道谋划作弊,在试卷中做记号,不仅自身被罢官,还连累一众同僚被降职查办,令人心惊胆战。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我是如何当上殿试考官的

殿试考官决定着科举最终取仕,选拔录用可是不敢马虎,才学人品都需要上乘,可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为了防止考官舞弊,或遗漏有才之士,殿试考官一般都需要层层选拔,皇帝亲自任命,同时还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太祖皇帝创立殿试以来,便会通过命题、抽查试卷的方式来监督我们的工作,我们还要向他汇报殿试结果。不仅如此,我们在殿试时归御药院差遣,御药院还会派内侍监督我们的誊录以及考校,防止不法行为。除此之外,当考试结果引起较大争议时,朝廷还会安排复试重新裁定,考官录取不公,监察御史也会弹劾监督。

做我们这个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背地里受的辛酸泪可没人知道。每个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防止我们徇私舞弊,为了避免闲言碎语,我可是把公正放在第一位。前些年,家里的晚辈参加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殿试,我便上奏皇帝主动要求回避,还赢得了皇帝的夸奖,不过其他考官似乎没这么做过。

话说回来,我当上殿试官也实属不易,大宋殿试官不仅要求考官科举出身,还得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实际上大多数殿试考官都位于科甲前列,状元、榜眼当殿试官的数不胜数,文坛领袖司马光、王安石就曾经担任过殿试考官。而我本人,连中解元、会元,在殿试中排甲科第六名,进入翰林院打磨了两三年后,才得到皇上垂青出任殿试考官。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但你可别以为过了省试,殿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进士过省赴殿试,尚有被黜者”,那么落第后的人可不会像我一样感谢皇恩浩荡。前些年,有一个叫做张元的举子,殿试落榜后愤怒地投奔死对头西夏,为敌方出谋划策,闹得君臣不安。此后举人通过省试后,就算考上了进士,我们这些殿试官只用给他们排名次。

我的岗位有哪些职责

出任殿试考官后,我便把《大宋殿试官守则》给看了一遍,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以及工作流程,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命题。殿试考官之前,我们便要到考试院命制题目。命题时贡院会把各地的考题册给我们,我们要参考各地试题,防止考题重复,题目拟定后,进呈皇帝敲定试题。但是,有的时候皇帝不会采用我们的题目,而是自己出题,自然是为了彰显身份,当然也有防止试题泄露的考虑。最令人无奈的是,当我们绞尽脑汁出完题并征得皇上同意后,他却临死更改了考题,大家一脸懵逼、相顾无言,可能这就是力量吧。

出题之后,我们要给考生们编排座位,在座位上标注考生的姓名,公布次序后考生依次就座。殿试开考前,考生要到书铺请号,凭号才能进入考场。请号除了确认身份,防止替考以外,还有确定座位的功能。开考当天,我们把考试座次公布,考生入场就座后便不能变更座位。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等到考试开始后,身为这些考生的前辈,我们还得给他们解释考题。儒家经典浩如烟海,考生们要全部背诵自然不太可能,自然可能遗忘某个片段。我参加殿试那年,皇帝亲自出题,试题没有明示出处,大家都不知所措,最终还是皇帝为我们解释的考题大义。后来为了避免考官们众说纷纭解释考题,御药院就把考题出处和试题一起发给了考生。

在考生答题的时候,我们便需要监督维持考场秩序,一来是为了防止考生夹带私货,考场抄袭;二来是为了避免考生私下里交头接耳,传抄答案。

考试结束收卷后,殿试考官们需要对试卷进行处理后排列名次。编排官需要在试卷上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处理后交给封弥官誊写,使得接下来的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姓名,也不能通过笔迹作弊。随后初考官和复考官便根据考生的文采以及策论评定等级,最终上报给皇帝审核。皇帝御批后,考生们按照等级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进士同出身等。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不过,皇帝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升降考生的等级和名次。真宗皇帝时期,亲自召见名次靠前的考生确定状元,策论突出,外观条件好的考生更容易获得皇帝的青睐,果然哪个朝代都看脸。所以说,进士及第看实力,高中状元要看运气,想当年我要不是因为形体不佳,说不定也能连中三元光耀门楣了。

考官生活的经验总结

作为殿试考官,在接触大量有才之士的同时,我也深感考场之上乱象丛生,弊端很多。为了后世能够吸取教训,我编写了一部《大宋殿试考官指南》,希望能够警醒后世。

有的考官在命题的时候为了新奇,割裂了文章大意,专出生僻题目,这样怎么能够选出有真才实学的考生呢?科举考试是为国选才,不是掉书袋似的选拔私塾先生,生僻题目不仅不能考出举子们的真才实学,更容易导致泄题,影响考试公平。

此外,在考场之上,有的考官位卑职低,巡考不力,难以监督考场内的秩序。更为重要的是,考官们在阅卷的时候,精力有限,难以认真批阅大量试卷,导致取舍不当。有的考官年事已高,老眼昏花,难以胜任阅卷工作。皇帝出于对考官们的不信任,自己根据喜好亲点状元,会助长谄媚之风。

梦回大宋开封府,当一个殿试考官,体验下监考生活

在当殿试考官的日子里,我还了解了大宋生活的其他方面,结识了一批好友。大宋的生活以及官场可比后代史书记载的好玩多了,真的让人见识了什么叫世事洞明皆学问。明天,我会给大家介绍下我的朋友——殿试编排官王二,欢迎各位看官来捧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