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塔莊民俗館

塔莊民俗館成立於2月1日,坐落在寧北街道北塔莊,它是一座以傳承、保護極具地方特色的河北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民俗館、是由北塔莊民俗愛好者寇京學同志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個人出資籌建的、是依託縣文物保護的有關政策,建立的一個交流和展示古今民俗文物的平臺。這個民俗館展館面積2600多平方米,藏品30000餘件、展出10000餘件,通過展示的古典傢俱、木雕木刻、瓷器玉器、名人字畫、工藝精品等民俗文物,以反映富有河北特色的民俗文化。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提到為何要創辦寧晉塔莊民俗館的話題時,創辦人—北塔莊寇京學的想法很單純: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民俗文化。在被問到如何發現這些很少被注意到的文化之時,他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已經不曉農事,對於鄉土民俗物件也是基本不認識。自己去收集這些老物件,為的是讓年輕人感受地方民俗文化,尋找到自己的根。”對啊,我們的根就在這些傳統文化之中,正因有這些悠久的民俗文化,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做人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寇京學的願望是建成河北省或全國最大的民俗館。

一開始寇京學覺得自己生活的地方總是缺了點什麼,好像改變了什麼,他開始細細觀察。不久,他發現那些曾經為人熟知的生產、生活器具,卻伴隨歲月的變遷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的時候,他驚覺不好,不能讓傳統文化被拋棄在時代的進步中。他開始忙碌起來,行走在大街小巷,走遍城市農村,去搜集民俗老物件,他想把這些民俗老物件收集起來,讓寧晉縣的人民找到自己的根,讓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發覺傳統文化危在旦夕,是時候需要被重視、被保護了。最終,寇京學從民間蒐集收藏舊時代的農業生產、生活用具,在北塔莊“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全縣首座個人民俗展館。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孩子們在寧晉縣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塔莊民俗館體驗轆轤提水。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寇京學為小觀眾介紹揚場用的風車。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寇京學為小觀眾介紹煤油燈。

大曹莊東鎮民俗博物館

大曹莊東鎮村北,挨著北環路,有一家公益性的民俗博物館。這家博物館的面積不大,如果沒有大門口的牌匾,就是一座普通的農家院。院落雖小,藏寶甚豐。有明朝的獨輪車、民國時期的罩子燈以及老式織布機、紡花車、石碾、石磨等13種上百件藏品,讓人眼花繚亂。

2013年,大曹莊鎮農民李玉林自籌資金把自家的小院重新翻蓋成總面積4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建起了民俗博物館,專門用於展出老式的織布機、紡花車、水車、斗升、馬燈等北方傳統的藏品。他說:“雖然在多年前很普通,但現在都很少見到啦。像碾子、石磨、碌碡、大馬車、小車、水車,算盤、扁擔、耬、犁、耙,轆轤、鍋蓋、馬勺、鍘刀等,都是一些民間用的老舊用具,目前花了7000多元,已經購置了200多種,免費向村民們開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農民李玉林建的民俗博物館內,小學生正體驗農耕文化。

李玉林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各種方式,給遊客展示不同時期的農耕發展、紡織工具以及家居生活的情景。近現代平原農耕文化在他的博物館裡再現,讓前來參觀的人駐足良久。老李說起話來滔滔不絕: “讓下一代瞭解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工具和手藝,瞭解歷史、瞭解社會的發展進步,讓孩子們不要忘記過去。比如單看一個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馬燈、棉油燈、罩子燈、洋油燈、保險燈、汽燈,發展到現在演變成了電燈。像以前的各種度量衡,量糧食用的鬥,一斗過去是三十斤;還有升,一升是三斤;還有秤,按古時候的秤一斤稱是十六兩。這些原先的常識,現在都成了歷史,成了老古董,不被現在的年輕人瞭解啦。其它還有像從前老農碾米用的碾子,磨面用的石磨,取水用的轆轤,現在都用自來水管啦。這就是社會的發展進步。”


趙豔飛文化大院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趙豔飛文化大院在河渠鎮褚家莊村西北角,院子外陳列著老人家收藏的石碾、石槽等過去的農家物品,屋子四壁掛滿了長軸畫卷,靠全村農民畫師之手,描繪 " 記得住鄉愁 " 的工筆畫特色小鎮。

隨著一副長達15米的工筆畫卷徐徐展開,一堂特殊的“歷史課”精彩上演。這是趙印存老師的工筆畫精品之作《安寧晉福文史圖》。畫作小橋流水、綠樹成蔭、亭臺樓閣、線條細膩,是趙印存參考文史資料描繪的古寧晉縣城風貌。趙印存邊指著畫中的每一處場景,邊聯繫古今講述古城故事和歷史變遷,特別介紹了寧晉古牌坊和文廟古蹟,介紹家鄉的民俗文化,通過講述《孫公獻鯉》《紀昌學射》《曹鼐中狀元》《蔡璦辦書院》等寧晉歷史故事,讓大家更加了解和熱愛自己家鄉,深深感受到了腳下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內涵。

2014年趙印存“寧晉縣古景鋼筆畫展”在寧晉報社古丁橋藝苑舉辦。“堯舜禪讓”、“狀元傳頌”、“聖賢文廟”、“譙樓暮鼓”、“廣濟古橋”、“古街石坊”、“左車古塔”、“柳蔭瓊桑”……一幅幅精美的畫卷讓人彷彿置身於廮陶古郡,漫步於古城老巷,感受到鋼筆尖下的千年古縣的文脈傳承。

由藝博軒工筆畫有限公司主辦的寧晉老故事展在趙豔飛文化大院免費展覽,由趙印存老師父子三人畫的寧晉古遺蹟舊址復原圖5O景展廳、寧晉古代農耕文化實物展廳、趙豔飛老師免費教授工筆畫參觀廳與"兩個小橋流水多種動植物寫生庭院"組成。


此外,還有王巒坡創辦的民俗用具博物館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王巒坡先生(左一)向來客展示收藏的三眼槍

2016年,我縣畫家王巒坡投資1萬多元,籌辦了民俗用具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博物館展出了傳統的農具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木質風箱、馬燈、織布機、煎餅鍋等各種生產、生活用具300餘件。畫家王俊武參觀後說:“博物館內好多展品都是過去用過的,但現在大部分都看不到了。”畫家周振西指著展品說:“看著展出的這些物品,勾起了心中難忘的記憶。”“有的小時候見過,現在都不知道怎麼稱呼了。”有的觀眾如是說。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王巒坡表示,開辦民俗用具博物館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旨在讓人們不忘鄉愁,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並鄭重承諾永久免費供人們參觀,廣交朋友,弘揚民族文化,傳播正能量。

寧晉農民建起的多座歷史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