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对自己的工作特别有兴趣,会发生什么?

你对工作感到厌烦吗?跟自己玩个‘假装’的游戏——假装对你的工作特别感兴趣,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兴趣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做一件事的时间观念。换言之,做感兴趣的事,觉得时光飞逝;做不感兴趣的事,觉得度日如年。而做事的结果也大大不同,前者是飞一样地完成了;后者却浪费了许多的时间才完成。通常只有那些“爱一行,干一行”的人,才能始终如一地对工作产生兴趣,把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假装对自己的工作特别有兴趣,会发生什么?

职场上的男士,当你在选择了一个专业,进入到一个行业之后,首先不要急着给自己下任何定论:“我对这个领域、这个工作没有兴趣。”而应该对这个领域、这个工作寄予美好期待,相信自己会喜欢上它,然后尽己所能地去积极尝试,努力培养自己对这个领域、这个工作的兴趣。

这里有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的一个偏远小镇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因为其父对她从小教育就十分严格,而且要求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力争一流,凡事永远做在别人的前面,不能落后于人。所以,在玛格丽特的成长期间,她很少对自己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或许,正是因为父亲的严厉使玛格丽特从幼年开始便养成了良好的态度,促使她始终向着顶峰攀登。即便在工作中遇到再多的困境或者再多让人烦心的事情,她都能微笑着去面对。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我是最强的”,她总是能够乐观地去看待工作中每一个烦琐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而这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就是如今英国历史上有名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第二个故事,就发生在卡耐基身边。在卡耐基朋友的公司里有位女士专门负责统筹报表规划,可能是每个月都要重复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填写完一份枯燥无味的塞满了统计数字的报表,为此让她十分烦闷。于是,她开始想象,自己该怎样做才能把这无聊的工作变得有意思。后来,她开始试着数出每天上午所填的数量,然后在下午尽量去打破自己上午的“纪录”。忙完一天后再点清一天所完成的总数,然后第二天再想办法打破第一天的纪录。结果,令她十分惊奇,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烦躁的情绪也居然被喜悦替代!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赞扬吗?不是。是为了加薪或者提升吗?也不是。她只是为了把无趣的工作很“有趣”地去完成。她做到了,而且做得既快又好。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人既可以选择自己所爱的道路发展下去,也可以走非自己所爱但是对自己有利的路,但是千万不要在还未开始之前就给自己下了对此类行业没兴趣的定论。要想使自己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那么首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态度,只要你努力试着去提高对其的兴趣,就有可能发现原本自己在不感兴趣的领域,也能爆发出巨大的潜能。

有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心中随时承载快乐的人信心更强,他们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缺点在他们的眼中显得微不足道。当遭遇职场不快时,快乐的人更容易看到自身的长处,同时信任自己的领导、同事,相信他们肯定会竭尽全力帮助自己。自信以及对别人的信任,会让他们感到源源不尽的力量,从而轻松应对各种困难。

因此,当你在某个领域陷入困境时,你需要不断肯定自己,赞美自己,表达对那个领域的喜爱。积极的态度会让你对不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兴趣,会让你在不擅长的领域找到成功的捷径。

卡腾堡是美国名声显赫的新闻分析家。他22岁那年来到巴黎,在巴黎版的纽约先驱报刊登了一个求职广告,找到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工作。

尽管卡腾堡并不会讲法语,但他已经开始挨家挨户地在巴黎推销这种观测。更加令人惊奇的是,

第一年他就赚到5000欧元的佣金,而且使他自己成为那一年全法国收入最高的推销员。既然卡腾堡不会法语,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个推销专家的呢?

他先让老板和同事用非常纯正的法语,把他需要说的那些话写下,然后再背下来。他很坦白地承认这个工作非常的难做。他之所以能撑过去,只靠着一点信念:他决心使这个工作变得很有趣。每天早上出门之前,他都站在镜子前面,向他自己说:“卡腾堡,如果你要吃饭,就一定得做这件事。既然你非做不可,为什么不做得痛快一点呢?”就这样,凭着对自己工作的这份激励,他完完全全胜任了这份工作,并且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兴趣可以让一个人把一个小时当作两个小时来用,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在自己陌生的领域成为专家。由此可见,成功并非一定源自擅长的工作,只要快乐地去做无趣的事,也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