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1936年10月20日,一名男嬰出生在南京中央醫院,醫院位於中山南面,父親便給兒子取名叫"南山"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父親 鍾世潘,1901年出生。著名兒科學家。福建人。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委員、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兒科學會主任委員等職,是廣東省政協第四屆委員。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鍾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人。出身醫學世家,專家。現任顧問 、所長、廣州市科協主席、廣東省科協副主席、理事會成員等職 。主要從事高氧/低氧與肺循環關係研究。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先後擔任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吸菸與健康醫學顧問,國際胸科學會特別會員,亞太地區執委會理事。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鬥中,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並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

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每週二的大查房和週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2012年3月5日,鍾南山建議在全國展開監測,防治則可先行在重點區域進行,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對優化產業結構治理和優化作出硬性制約。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17年前抗擊"非典"時,鍾南山說:"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而今,他依然站到了一線。從SARS到MERS,到此次的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的臨時名稱)。鍾南山給公眾吃了一顆"定心丸"——雖然感染性比較強,但新冠病毒的病死率相對是較低的。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他是院士,也是戰士。他讓大家別去武漢,自己卻第一時間義無反顧地去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鍾南山的一次次行程和發言是最強效強心劑。在這場與病毒博弈的戰爭中,身姿挺拔、目光堅毅。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在疫情這段時間以來,我們除了看到疫情的形勢一步一步好轉之外,我們還了解到了一位救世主。他今年83歲了,但是他卻有著38歲的心態,積極運動健身,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所有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美好詞語,他在這次疫情中實際行動,他的一往無前,他的以大局為重,都讓人對他非常尊敬,更將他是為英雄。

如今鍾南山擔任新冠肺炎防疫及復工總顧問。,是無償進行幫助的,包括有需要鍾南山院士團隊進行協助的時候,都是無償進行對其集團進行幫助的,這樣的舉動就更讓人佩服了。最後,還是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讓全球人民都能儘早回到往日的生活狀態中!

1936年在南京崛起了一個救世主

我有國士,天下無雙

致敬鍾南山院士

致敬每一位

為我們拼過命的戰士!

(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繫及時更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