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近年來,禮縣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思想和對甘肅重要講話精神,深度落實省市《“3+1”衝刺清零後續行動方案》和《“5+1”專項行動方案》,把易地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落細落實了“五個一批”措施,在“十三五”期間,總投資3.9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470戶6659人,實現了13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穩定脫貧。

圍繞脫貧攻堅“一號工程”,禮縣主動適應新情況,探索新模式,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農村社區黨組織,使黨的領導、黨的工作、黨的組織的作用有效地覆蓋到搬遷點,保證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幹、能脫貧”,提升了全縣脫貧攻堅的成色和質量。

因地制宜 科學安置 確保貧困群眾

“搬得出”

一是做好貧困群眾思想工作。針對貧困群眾久居深山、觀念陳舊,故土難離、不想搬遷的現象,鄉鎮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耐心反覆進行說服教育,從做好黨員、村幹部和有代表性的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入手,幫群眾算帳、講道理,一筆一筆地幫助群眾算明白,一言一語說到群眾的心坎上,幫助他們打消顧慮,堅定搬遷意願,變“要我搬”為“我要搬”。二是統籌規劃好搬遷點安置點。縣鄉兩級在做好動員工作的同時,統籌規劃做好搬遷安置點相關工作,將搬遷安置房選址於鄉鎮、村委會駐地或公路沿線等基礎設施等條件好的地方,並配套建設幼兒園、便民服務中心等設施,協調引進企業、建設扶貧車間,解決搬遷群眾後顧之憂。三是黨員先搬示範帶動。為確保搬得出,縣上提前制定了搬遷計劃,條件具備一處搬遷一處,全程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動員黨員發揮帶頭作用,163名黨員貧困戶帶頭搬、帶頭拆,以實際行動帶動和感化了周邊群眾,目前,所有搬遷群眾都已搬進安置房。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建立組織 增強服務 確保貧困群眾

“穩得住”

一是因地制宜成立黨組織。根據我縣跨鄉搬遷、跨村搬遷,多村重組雜居等不同實際,縣委組織部指導有搬遷任務的鄉鎮黨委,率先在7個易地扶貧安置點組建黨組織,建立黨總支2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18個。二是全面排摸掌握群眾需求。為更好地服務群眾,農村社區黨組織開展排摸,全面掌握群眾的需求,下足“繡花”功夫,把每一個群眾的需求搞清楚,力求各項工作做到一一對應,讓搬遷群眾吃下“定心丸”,儘快消除失地顧慮,加快實現村民向居民、居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實現穩定脫貧。三是搭建平臺服務群眾。依託搬遷點農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整合村衛生室、金融網點、文化廣場、村史館等資源,配套開設便民超市、菜籃子超市,逐步建立了覆蓋鄉村組三級便民服務平臺,並全面推廣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務、網絡服務等做法,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少出村,絕大部分事項“最多跑一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創新管理 精準對接 確保貧困群眾

“有事幹”

一是加強管理營造和諧氛圍。鄉鎮構建起“黨委領導、村支部負責、居民參與”的社區治理體系,實行“一網兩線”管理。“一網”,即實行網格化管理。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搬遷點作為屬地村農村社區,採取從鄉鎮派人、駐村幫扶隊抽人、村“兩委”選人、搬遷戶中推人的方式組建搬遷點農村社區“兩委”班子,負責日常管理;以10戶為單元劃分單元格,並推選1名網格長(建立黨組織的7個搬遷點700多戶搬遷戶共劃分62個網格),形成“社區—網格—戶長”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兩線”

,即線上線下雙線管理。組建便民微信群,將所有搬遷群眾納入到群裡,方便組織與群眾雙向溝通,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做到在線上瞭解民情、掌握訴求,在線下及時跟進、解決問題,同時加強搬遷點社區幹部坐班值班,確保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增強群眾滿意度,營造和諧安定的氛圍。“一網兩線”管理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認真分析打牢就業基礎。根據建立的臺賬,逐戶逐人進行分析,掌握清楚哪些人屬於能人大戶,自己能夠就業致富;哪些人缺乏技能,需要培訓後再上崗;哪些人屬於無勞力、無技能、無文化的“三無”人員等等,精準掌握搬遷戶的能力狀況和就業特點,同時摸清轄區內各種企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用工情況,為分批分層安置就業打好基礎。三是精準對接實現穩定就業。縣鄉村有關部門和黨組織及時關注用工信息,組織有能力、有勞力、有意願的搬遷戶外出務工;協調舉辦烹飪、拉麵、建築、種養植等各類培訓班4期,讓他們增加就業機會,同時協調轄區內企業和合作社儘可能吸納搬遷戶就業,對“三無”人員開設公益性崗位進行就業兜底。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多措並舉 拓展就業 確保貧困群眾

“能脫貧”

為了讓搬遷居民切實能就業、有事幹,縣、鄉、村(農村社區)黨組織通過“六項措施”開展帶貧。一是能人大戶帶貧。永興鎮推行村對村幫富帶富,戶聯戶結對的幫貧模式,由永興村黨總支部協調,建立永興村電商企業和果庫帶頭人幫帶搬遷戶,目前能人大戶結對幫扶帶貧16戶52人。二是合作社帶貧。注重發揮“頭雁”作用,依託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蘋果銷售等致富項目,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帶貧模式,吸納搬遷戶在合作社務工,確保每戶有1個以上增收致富項目。目前,全縣7個安置點的14個合作社解決搬遷戶就業200餘人。

三是“扶貧車間”帶貧。由縣委、縣政府出面協調引進扶貧車間,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目前,已在全杜村、永興村、趙坪村、徐李村、鞏河村搬遷點配套建設“鑫橋服飾”製衣扶貧車間,共解決了搬遷戶320多人就業;水溝村易地搬遷點配套扶貧車間正在建設,建成後預計能解決60人的就業問題。四是企業(工程隊)帶貧。由羅壩鎮黨委、政府出面協調,聯繫紫金礦業公司吸納徐李、鞏河兩村搬遷戶40多人到企業工作。永興村黨總支聯繫果業合作社、建築隊,吸納搬遷戶11戶就業務工。五是勞務輸轉帶貧。搬遷點黨組織積極聯繫新疆、青島等地的企業,通過點對點服務、開通專列等方式,勞務輸轉2000多搬遷群眾,成功實現了異地就業問題,真正做到“搬新家”與“能就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六是公益性崗位帶貧。結合搬遷群眾中年齡偏大、勞動能力弱、文化程度低等實際,羅壩鎮為徐李、鞏河兩村搬遷點設置公益性崗位28個,永興鎮為水溝村搬遷群眾配備公益性崗位人員11個。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禮縣:群眾搬遷到哪裡 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供稿:禮縣組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