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可以是“神笔马良”

  《越书写,越明白》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是一位灵性书写疗愈师的生命故事分享,她那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是写出来的。

对生命是写出来的这件事,我也有深刻体会。我从2014年开始给了自己一个写文字的空间,其间陆陆续续地跟自己和解,跟原生家庭和解,跟伤害自己的人和解。现在我常用的是"两个我"的对话方式,就是给自己起两个昵称然后展开对话。很神奇的是每当我迷茫接下来该怎么办时,总可以从对话书写练习中找到答案并可以安心入睡。按着自己写出的答案去活,那生命确实是写出来的呀。

书中提到:没有好坏、没有对错、没有比赛成绩,我们的生命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练习。"练习"这两个字一下子让生命变得轻松了,让我感到很放松。这让我想起电影《土拨鼠之日》,当男主人公的每天醒来都是相同的一天:永远都是2月2日,男主人公终于把自己最不喜欢面对的这天生活练习到极致,让这一天变成最美好的一天,终于迎来了2月3日。我在自己的生命练习中不断升级,比如我学会等当下心情好一点或没那么急的时候回复别人;比如我学会告诉别人他的话触动了我曾经不愉快的记忆,我想静静,去走完这个情绪;比如我学会不做赶路人,走五步退三步,而是一步两步慢慢走。

我最近对"共存"这个词很敏感,我属于一心不能二用的人,当我在做一件事时,别人跟我说别的事或交待给我另一件事要我处理时我会感到很烦躁。就像我的朋友说我是单细胞生物一样,我很难做到双管齐下,更别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但是正如书中所说我们都有两种声音,公开的与私密的。我很烦恼如何处理自己的这两种声音,总觉得说话不是要秉持"真实原则"吗?那当然要说真话做真人了。作者马冉冉老师提供给我一种新的洞见:让两个声音共存,并保持觉知。私密的声音与事实真相无关,只是说话者个人的真实感受。我们要保持觉知,知道自己出于某种考虑在使用公开的声音,或者觉察自己是不是在公开场合使用了私密声音,还是在私密场合用公开声音打击自己。同时我们也聆听自己私密的声音,让它存在,让它通过私密书写等方式去表达,不压抑、不扭曲,是什么就是什么,顺着私密声音去辨识这声音是自己发出的吗?还是比较像别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比较像谁的声音呢?然后顺着这个声音进入自己的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带得东倒西歪。"

关于回应,书中分享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头发衣服乱糟糟,潦倒不堪的男人在火车上喝着闷酒,隔壁座一个小姑娘偷偷问妈妈:"那个男人是疯子吗?"她妈妈非常大声地回答:"不是的,孩子。他只是伤心了。"我也被这个故事疗愈到了,因为我也有坐在大巴车靠窗位置哭得很狼狈的经历;也有被别人的某句话或某个举动触碰内心伤口瞬间变成斗鸡的时候。其实我只是受伤了。原来小姑娘妈妈的回应就是慈悲。

在写道回应时,我刚刚看到朋友圈一篇文章《倾听别人的故事时,我们该如何做出回应呢?》,文中提到我们习惯建立在双方位置不平等的地位上,不尊重的回应:评判、比较、分析和建议。然后提出在双方平等基础上的回应:听、看、触动、问。"前倾的身体、专注的眼神、泛红的眼角、微微的点头、流出的眼泪、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的表情……"这些是听,看是像小姑娘妈妈的回应一样看出别人的伤心。触动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把触动我的感受写出来;问就是抱着对别人生命的未知和礼敬探寻别人为什么当时做出那样的决定等等。

以前我用别人爱我喜欢我来证明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的人;以前我用我的生活标准达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可来证明我是好的是优秀的人;以前我用这一天发生所有美好的事情来证明这一天是完美的一天。现在这些证明都土崩瓦解,我抓不到任何瓦片来堆砌完美的自己,来掩饰我的不完美。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学会了不因外在的好坏而快乐,我的快乐原来可以不受外界影响。我可以无条件地爱自己,无条件地爱那个做对事情的我,也无条件地爱那个做错事情的我,可以单纯的因为我是自己所以值得被爱,可以接受并勇敢活出自己的独特性。

现在的我一无所有,却无比快乐。因为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借助,却学会用一种直面内心成长的方式面对生命。书中提到我们才是自己生命的圆心,以自己为轴心,其他人才会各归其位,生命才能转起来。我以前会因为怕别人说我"自私"而不敢"爱自己"。"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从这个含义上说,我从来不是一个自私的人。而我们的主流文化宣扬"舍己为人"的精神,我还记得我中学的社会课本教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读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书籍我才明白会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现在我会选择靠近那些会爱自己的人做朋友,而那些不会对自己好的人,我宁愿当他们的陌生人,因为当他把你当自己人时,对待你的方式就会和对待他们自己的方式一模一样。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课题需要去穿越,"个人业,个人了",我们干涉不了,只能慈悲。生命中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而我现在只关心一种关系就是我与神的关系。有一天我把自己的那篇《失落的父女关系》发到朋友圈时,一个好久没联系的朋友微信我说:"以后就决定在北京发展了呗。"我说:"不一定,我现在是大龄单身女青年无颜见江东父老啊。"她说:"都会有的,只是生命的不同阶段而已,单身就享受单身的自由,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家庭就享受家庭的甜蜜。"跟我聊天的她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看见二胎呱呱坠地了。我惊呼好速度啊,当年能干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摇身变成孕味十足的二胎宝妈了。我觉得这么珍贵的聊天一定是恩典的神启,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为自己的大龄单身身份而忧愁过,我觉得老天让我享有宝贵的自由时光是让我发展天赋的,我一定得好好利用起来。

我也可以是"神笔马良",这支笔跟马良的笔一样神奇,让我"越书写,越明白"。这支笔跟马良的笔不一样的是,它不一定能让我们画什么得到什么。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想要这个,得到了却快乐不起来,那是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支笔不过是想让我们弄清原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