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00后也步入社会了,90后的叔叔、阿姨还没有过完拼搏生活,就被家里的爸妈将“结婚”提上日程。

但是,无论怎么催婚,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做“剩男剩女”,尽情地享受着自由无比的时光,哪怕公司始终都秉承着996的工作模式,以及领着怎么省都还是见底的工资,也不愿意让自己走向所谓的下一个人生阶段。

“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而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理由出奇的统一,无非就是年纪到了就应该结婚了,没有必要去纠结其他的事情,女的该回归家庭,男的该背负责任,但是这一批被催婚的年轻人,哪有什么资格结婚呢?

读书时代不允许早恋,毕业了又催婚。”一句简短的话,韩寒却极其成功地放映了当今社会的催婚现状。

“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18岁以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只要提及男女之间的相处,永远少不了一句——千万不许早恋。不可以与异性有过多的接触,要保持距离,甚至有不少人直到大学毕业前,也被严格要求不许恋爱,直至步入社会,在感情一栏中还是一片空白。

25岁以后,身边的人开始变着法子地催婚,父母张罗着各种的相亲,大街上见到个不错的小伙子或者是小姑娘,都想要带回家,不管你是否事业有成,也不管你是否无心向情,只知道不结婚的都是“剩男剩女”,是一批没有成功进入人生另一阶段的“失败者”。

“我也想结婚,不过我想跟我爱的人。”

总是被抨击“最叛逆的一代”的90后,因为个性的解放与独立,不会为了婚姻而委屈自己,与其慌乱地步入所谓的殿堂,倒不如慢慢寻找。

“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言午毕业后一直在外企工作,智商高情商也不输的她,在事业上也算是如鱼得水。也许是朋友圈中晒娃晒婚纱照的人越来越多,言午收到的请帖也是有增无减,家里的母亲开始“眼红”了。

三番两次地想要给她介绍对象,今天是隔壁家张叔的儿子,明天是大姨朋友的侄子,只要言午一在家,妈妈就把手机推到她眼前,开始自己“推销”,就连言午都无奈道,“我从来没想过我妈还能有这推销能力。”

但是无论怎么介绍,言午就是不愿意去接受什么所谓的相亲,见面更加是少之又少。

“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言午说,“我也想结婚,但是我想跟我爱的人结婚,我不需要他有什么好看的皮囊,但是我希望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以及与我相似的三观。”

乍见之欢太容易,久处不厌却难得。爱情可以来的很容易,但是要找到能够让自己有决心共度一生的人却很难,更何况是这些靠着介绍,还没来得及深交就开始被催婚的感情呢?

“女朋友要求我一年内买车,两年内买房。”

“三十而立”——成家立业,这是很多男人的目标。三十岁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的小家,事业也能够更上一层楼,可是就是在这个分界点中,越来越多人停留在这,难以前进。

不可否认,比起父母一辈,我们出生在一个物质富足的年代,小时候不需要为吃穿忧愁,甚至还能有点零花钱到校门口的小店买上几包小零食,无忧无虑快乐长大,更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

小时候总是想着赶紧长大的一群人,却忘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远比我们长大的速度,要快的太多太多。物价翻了几番,房价有增不减,看看卡里的工资,才发现,原来长大的代价就是要承受这个社会的变迁。

“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想要有女朋友,你得先有车;想要有老婆,你得有房。现实的打压让很多人对爱情望而却步,更何况是被现实包裹着的婚姻呢?

在老一辈看来,男人三十就应该成熟稳重,自我价值什么的都甩在一边,只配在养育下一代上发光发热,本应该是慢慢享受的人生,却成了不过是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人生怎么过,跟岁数毫无关系”

作为人生三大事之一的婚姻,自然不是可以随便马虎应付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过,应该怎么走与任何无关,与岁数也无关。

如果你还没有遇到那个爱的人,也没有足够的钱有信心经营一段婚姻,那你何必要这么着急的把自己的下半段人生框的一点空隙都不留呢?况且在婚姻的经营中,只是有爱有钱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不起,你还没资格结婚...”

我不是一个秉承“青年至上”的人,谁都想年少有为,但年少不过就是人生中的一段,总不能过了这个这段岁月,剩下的人生都毫无价值了吧!哪有那么多的“适龄”,人生没有必经,也没有先后顺序,只要你愿意,并且能为此付出责任,又有何不可?

也许你还没拥有结婚的资格,但是有资格把自己活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