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基礎知識篇:發展歷史、基本結構及燈謎和謎語的區別

我們知道,燈謎是我國傳統文化園地裡既文明又高雅的一種遊戲,它以文字的含義、結構為主體,運用別緻曲折、變化多端的手法,展現獨有的耐人尋味的魅力,經常猜燈謎,既可以鍛鍊智力、啟發思維、拓寬人的思路,又可以增強知識修養、提高生活情趣,實為一個生活解壓的好幫手。

瞭解一個事物,需要從它的前世今生去著手,這樣才全面。燈謎也是一樣,要想全面瞭解燈謎,先要知道它的來源與歷史發展情況,才能在燈謎為主題的場所 “言之有物”。

燈謎基礎知識篇:發展歷史、基本結構及燈謎和謎語的區別

燈謎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萌芽期、雛形期、成熟期和普及期四個階段。

1. 萌芽期,燈謎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正是中華文明各種思想學說如儒學、墨子、道家等等爆發的時期,社會表現方面,語言文字逐漸豐富了,有些情況下,因為很多原因,人們很多話不方便直說,產生了借代的詞語,當時這種現象有一個專門的詞彙叫做“隱語”。隱語出現後,很快就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廣泛應用起來,特別是男女求偶的時候,“隱語”成了智力檢測的一種尺度。

2. 雛形期,到了漢代,“隱語”逐漸演變成一種宮廷中最常見的娛樂形式,漢代宮廷中的人跟平頭百姓相比,衣食無憂,待遇優厚,沒有絲毫壓力,生活的跟寄生蟲一樣,但這些人卻能推動一些文化藝術類的發展。燈謎在這個時候逐漸改變了形式,名稱也由“隱語”改稱“謎語”,主要通過漢字的拆分、離合、增減,來改變其音、義、形,達到趣味性和巧妙性的娛樂效果。到了三國時期,謎語又增加了會意的手法,最早的“文義謎”就出現在這個階段,三國時期的謀士賈詡就是文義謎的高手。

3. 成熟期,南北朝時期到宋代,《文心雕龍·諧隱》這個燈謎專著的問世,讓猜謎的風氣全面流行起來,一些著名人物如王安石、蘇東坡、秦少游等等,都是制謎和猜謎的高手,產生了燈謎的“別解”,至此,燈謎這一名稱,正式產生。

4. 普及期,明清兩代是燈謎活動的普及期。《紅樓夢》、《鏡花緣》中大量出現的猜謎情節,讓燈謎更加普及於民眾,元宵節、中秋節賞燈猜燈謎的活動,在全國流行開來併成了固定的節日活動,從這個時候開始,燈謎有了以謎面、謎目、謎底、謎格和謎號為固定結構的基本結構,逐漸與謎語區別開來。

燈謎基礎知識篇:發展歷史、基本結構及燈謎和謎語的區別

具體來說,燈謎的基本結構由三個必須的結構與兩個非必須結構構成,必須的三個結構是謎面、謎目與謎底,非必須的兩個結構為謎格和謎號。

1. 謎面:謎面指燈謎製作者寫出的題目文字,古時也曾經叫做“謎題”,現代統稱“謎面”。

2. 謎目:寫在謎面下面,提示謎底範圍的文字語句。

3. 謎底:謎面中隱含的正確答案,若猜謎人找到這個正確答案,稱為“破謎”,也就是猜謎成功。

4. 謎格:為了讓謎底扣合謎面而設置的輔助規則,如捲簾格、鞦韆格等等。謎格不是燈謎必須有的條目。

5. 謎號:制謎人代號。也不是必須具有的條目。

綜上所述,一條燈謎必須的條目是謎面、謎目和謎底,輔助條目 有謎號和謎格。這些部分共同組成曲折別緻的燈謎,也拉開了燈謎和謎語的區別。

燈謎基礎知識篇:發展歷史、基本結構及燈謎和謎語的區別

燈謎和謎語的區別:謎語以事物的特徵來映射謎底,屬於“事物謎”,它主要著眼於事物的動作、性能和形體特徵,運用擬人、比喻和誇張等手法來描繪謎底,謎底的範圍也比較窄,以動物、植物,生活物品、自然現象、人體五官和人類的行為做謎底,謎面是民謠式的,以四句形式出現的比較多,講究押韻有節奏,朗朗上口又形象生動,方便口頭傳頌。

燈謎與民間謎語不同,它往往以文字的含義入扣,屬於“文義謎”,主要著眼於文字含義和文字結構方面,憑藉漢字的一字多義、筆畫組合多變的特點,通過別解、會意、假借、象形、拆字和諧音等手法使謎面謎底相扣合,因為燈謎以文字做謎底,所以說凡是能用文字表達的詞語都可以做為謎底,因此其範圍非常廣泛,字、詞、詩、文、人名、地名、書刊、影視等等統統可以入謎,燈謎是包羅萬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