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近期因為我去了幾個國家旅遊,寫了幾篇遊記,配了很多我用手機拍的照片,引來了喜歡旅遊的朋友們的關注和好奇。她們的問題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好奇我的手機的品牌和機型。一個是問我她們打算帶著孩子去旅遊,應該去什麼地方,讓我推薦。一個是問孩子多大可以帶著去旅遊等。

第一個好奇的問題我因為沒有給他們手機做廣告的義務,所以我只能說,我用這個手機的原因是我老公是這個手機品牌的粉絲,而且他們公司老總的廣告就是拍照效果賽蘋果。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會猜到手機的品牌了。我只能說,這個手機因為雙鏡頭,所以拍出來的相片真的非常好。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這是我用手機拍的朝霞映照的德國奧本韋瑟古堡)

第二個問題,是我今天寫這個文章的目的,就是我很想要給打算帶孩子去旅遊的媽媽們分享我的一些帶孩子旅遊的經驗。

我認為去什麼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去?去了以後都要做什麼?目的是想要讓孩子得到什麼?

我知道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國旅遊是為了給孩子開眼界。但是,真的帶著孩子跟著旅遊團出國一趟就能打開孩子的眼界嗎?看看那些歐洲各大城市雷同的大教堂、廣場和周邊的建築並在前邊拍拍照,跟著旅遊團奔命似的早出晚歸幾天轉幾個國家,孩子就能真正的能感受到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不同國家之間的真實區別嗎?意大利,法國,瑞士,奧地利距離很近,幾乎也就是我國跨省的距離,但是跟著旅遊團幾天回來,你的孩子能夠準確的發現並說出這幾個國家5個以上明顯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如果不能,很抱歉,你的孩子沒有從旅遊中感受和體會到這個世界每個地方的特點。不過是跟著大人出了趟國,看了一下在網上圖庫裡面就能夠看到的建築而已。基本上也就是人家問:你出過國嗎?回答:出過,去了哪些國家而已。坦率的說,這並沒有達到讓孩子開眼界的目的。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我不知道跟過旅遊團旅遊的人有什麼感受。我曾經帶著孩子跟過幾次旅遊團去美國東部,加拿大東部的幾日遊。我和我孩子對那種旅遊的感受只有一個字:累。兩個字:忙叨。每天早出晚歸,吃著各種自助餐,每個景點給的時間只夠拍照,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都在旅遊車上趕時間。回來過一陣子再問孩子,她幾乎對去過的城市和看到的什麼都沒有印象了。這幾次的體驗促使我決定以後的旅遊我一定是帶孩子自由行深度遊,不再跟旅遊團。

我第一次帶孩子自由行是去美國的奧蘭多,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那個時候我孩子14,5歲的樣子。當時我帶她去這三個地方是這樣考慮的。奧蘭多是迪斯尼總部所在地,也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的迪斯尼主題公園所在地。她從11歲出國,忙著適應加拿大的語言、學習和生活,一直都沒有時間和機會出去玩兒。我怕她再大去迪斯尼就該覺得不好玩兒了,趁著她還有童心帶她去迪斯尼看看。她喜歡看電影,而洛杉磯是著名的電影之城好萊塢所在地。拉斯維加斯是世界著名的最熱鬧的城市,她說很多同學都去過那裡,說那裡好玩兒她想去看看,所以我就把這個地方也列入了計劃裡面。我還考慮,女兒長這麼大,只在2歲的時候去過北戴河沙灘,已經完全沒有記憶了。而美國佛羅里達的海灘據說很美,我想我們都到了奧蘭多了,就一定要去趟海灘,讓孩子在懂事以後去看看大海。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為此次之行,我首次做了去這三個地方的攻略,包括順序,時間安排,機票,賓館以及在當地租車的事宜。做旅遊攻略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長了很多經驗。比如選擇住的地方,奧蘭多是選擇住在迪斯尼裡面,還是住在有很多餐飲和商業的市中心?怎麼在美國租車?怎麼從一個地方開車到另一個地方?我最後是從奧蘭多自己開車2小時去到海邊沙灘賓館的。我後來在讓孩子做攻略的時候,把這些經驗和她分享過。對後來讓孩子自己做攻略的提供了很多幫助。以後的旅遊,攻略基本上都是我和她一起做的,事實證明她做的攻略比我還細緻,很多景點的介紹都是她給我講的,如同一個專業小導遊。

我做好了攻略,到每個城市就直接到機場我事先在網上訂好的租車公司取車。那個時候還沒有GPS這種先進的導航設備,所以我買了一本美國交通地圖冊。我都是出發前給孩子講我們要去的地方,她負責規劃路線。我女兒從小特別喜歡看地圖,所以她對地理位置掌握的比我好。我在美國開車去各個旅遊景點都是靠著她對著地圖給我指方向。因為她要給我這個只顧拉車不懂看路的路痴糊塗媽指路,所以每天出發前都是她仔細的研究地圖。也許有人問我,如果她指錯了怎麼辦?錯就錯了唄,把車停在路邊,重新找。要不就是下車找人問路。反正我們每次都把時間安排的很充足,不給自己總是趕路的感覺。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很多人可能說:我不會英語所以只能跟旅遊團。我告訴大家,我不會西班牙語,但是照樣南美旅遊了一圈。因為現在有一種東西叫翻譯器。只要大家出國之前在淘寶上租一個旅遊wifi,再配上這個翻譯器或者下載一個多語種的翻譯app,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去南美,就是租了一個wifi 設備,買了一個翻譯器,還直接下載到手機上一個翻譯app。這些只要有WiFi支持,都可以即時翻譯。你說中文,馬上翻譯成英文或者西班牙語。對方說西班牙語或者英文,立刻也能翻譯成中文。有聲音的,也有文字的。總之,有了這個東西,自由行不是問題。(順便吐槽一下科大訊飛的第二代翻譯器中的西班牙語翻譯有問題,我說中文,翻譯出來的西班牙語,哥倫比亞人和秘魯人都聽不懂!!所以強烈不推薦這個品牌的西班牙語翻譯器。但是中文和日本的還是很正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國旅遊前做攻略,特別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很少有人去,根本找不到特別詳細的攻略。都是到那裡以後再問賓館前臺。

我後來帶著孩子世界遊的攻略都是讓孩子自己先的。也就是我先問她有沒有想要去的地方,然後是我想要去的地方。我把做攻略的工作交給她。她在做攻略的時候,就已經學習到很多知識了。比如各種博物館都有什麼獨特的地方,有什麼景色我們必須去,為什麼?她想要去看的地方為什麼。

比如她曾經推薦去奧地利的薩爾斯堡。我問她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地方?她說:因為這裡是莫扎特出生的地方,整個城市因為他而很有文化氣息,而且網上介紹說,在這裡可以在一個古堡裡面一邊吃飯,一邊聽當地歌劇院著名的歌唱家模仿當時宮廷宴會的場景演唱和演奏莫扎特作曲的歌曲和音樂。我說:那你就提前把這個晚宴音樂會在網上訂了吧,再把這個城市裡面,有名的景點也研究一下。我負責研究當地的美食。所以我們在薩爾斯堡體驗了莫扎特時代的宮廷晚宴,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秘魯著名的菜:烤“貴”——烤荷蘭豬)

我帶孩子旅遊有一個觀點,我必須帶孩子品嚐這個城市最有特色的食物。不管好吃還是不好吃,不管是貴還是便宜,她必須品嚐過。我歷來認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背景之一就是飲食文化。這個比那些建築更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景色和建築物,可以在網上看照片,甚至人家拍的比你拍的更美。但是飲食這個東西,是靠味覺體驗的。是帶有很強個人色彩的一種感受,誰也帶不走,也無法分享。我覺得一個人擁有能夠品嚐得出不同國家的不同美食也是一種幸福,一種適應能力的體現。我希望我的孩子,什麼好的都見過,體驗過,吃過。這樣才能讓她學會區別各種美味的獨特之處,才能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去享受在不同地方生活的樂趣,才能激勵她為了擁有這些美好而靠自己去努力、去奮鬥。

另外我也想要給孩子一個增加交朋友的資本,一種與眾不同的社交貨幣。因為我發現很多家長帶孩子旅遊都是去看耳熟能詳的景點,但是很少有人花時間帶孩子去品嚐當地最好的美食。特別是跟著旅遊團,幾乎沒有時間和機會。所以我帶孩子只要到一個城市,我們倆一般首先搜索的就是當地美食。哪個飯館排名高,好評多。哪怕遠,我們也會打車前往。也許我們在一個城市只吃這一頓好的,其他時候吃快餐。但是每個城市的好吃的,至少要吃一頓。我還會帶孩子逛小街道,給她買當地人喜歡吃的快餐。因此當孩子回來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大家會經常談自己暑假去了哪裡,去了哪些名勝古蹟,一般很少有人回應,都是聽對方說,因為很多地方很多孩子早就都去過,再聽分享沒有新鮮感。而當我女兒談她去了哪裡,吃了當地什麼好吃的,味道如何的時候,就會有人問,在哪裡?我下次去也要去吃,並開始分享她們在世界各地吃過的好吃的。這樣談話就會在孩子們之間流動起來,友誼也會慢慢建立起來,畢竟全世界人最容易產生共鳴話題之一就是吃。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我建議家長帶孩子旅遊,最好把做攻略的任務交給孩子去做,包括去哪些國家?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哪裡吃,去哪裡玩兒?為什麼。這樣孩子通過搜索資料也能學習到很多他曾經不知道的知識。這比讓孩子死記硬背的學習更有內驅力。如果旅遊就是跑去看個熱鬧,給孩子的感覺就是到此一遊,這樣的旅遊並不能增長孩子的什麼見識。只有讓孩子在旅遊中記住一些歷史,文化和體驗一些風土人情,孩子才會真正的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將這些和她當初看到的文字變成知識長期儲存在大腦中成為記憶。當然作為家長,讓孩子做攻略並非完全放手不管,自己也需要做功課。然後在一起旅遊的時候,才能相互交流和補充。

喜歡攝影的孩子,家長可以帶孩子去一些自然風景秀麗的地方。讓孩子用自己鏡頭的視角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各種奇妙和奇蹟。如果有可能,鼓勵孩子回來在網上寫旅遊攻略和感悟,選擇自己得意的照片,說不定還能成為小作家呢。

我帶孩子旅遊除了參觀一些名勝古蹟,還有一個地方我是必須帶她去的就是當地的超市。我們會聊各地超市的區別,包括物價,賣的食物的品種特點,水果特色。甚至如果我們旅遊時間長,我還會帶她去體驗馬路上的自助投幣洗衣機學習如何使用。這些也是為了給她自己以後獨立生活走遍天下都能生存打個基礎。很多人出國旅遊都是把髒衣服帶回國洗,或者自己在賓館手洗,甚至都不知道在歐洲和北美街頭很多自助洗衣機店裡面的洗衣機,烘乾機怎麼用,哪裡買小包裝洗衣粉和衣服柔順紙。其實幾個硬幣就可以把一堆衣服洗得很乾淨。特別是夏天,沾滿汗漬的衣服很容易有味,洗乾淨了每天都可以穿有香味的衣服。和孩子一起學習使用街頭洗衣機,對大人也是一種全新體驗,沒有多少錢,但是卻讓孩子掌握了一種在哪裡都不會過的邋遢的生活方法。只要大人用心,出國旅遊給孩子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出國玩了一圈,而是學會了很多以後自己闖世界的生活技能。

對家裡孩子英語比較好的家長,推薦一種對孩子有幫助的自助遊方式。就是到一個地方,找一個當地導遊。很多有名的旅遊城市,都有一種叫free tour 的導遊方式。大家可以在網上查到不同項目特點的free tour,特別是英語網站。這些都是會說英語的當地導遊,他們帶著幾個人一起旅遊,會去一些一般旅遊團不去但是很有特色的地方,我個人感覺,這樣的導遊對當地更瞭解。你可以問他們很多問題。特別是好奇心重的孩子,更可以學到很多當地的文化。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在帶著孩子一起旅遊的時候,有一點兒需要提醒家長們注意的就是,既然把做攻略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那麼就要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勞動,哪怕他出現了錯誤也不要埋怨和抱怨,而是要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能有興趣參與到整個旅遊的過程中。打擊和抱怨,會降低孩子的旅遊學習熱情和參與感。

在旅遊的過程中,給孩子一些決定權,也是讓孩子體驗一種責任感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因為自己的失職,造成繞路,造成耽誤了吃飯時間,造成大家都很累等等,下次他就會想到如何避免上次的情況,如何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而更加認真的計劃。家長的控制慾是孩子不能正常健康的成熟成長的主要因素。所以從小就在一些家長能夠控制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權力和責任,讓孩子體驗得到尊重,被服從和失職,內疚等各種感受,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成熟,對他以後走入社會承擔工作的態度有很重要的幫助。

帶孩子旅遊其實不是單純的體力付出,更多的是家長教育心思的付出。所以我總是帶孩子至少住一次最高級的酒店,到每個地方吃一次當地風味好評的餐廳。讓她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美好。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因為出國旅遊住的都是一般的旅館,吃的都是便宜的快餐,讓她覺得全世界除了家裡沒有更好的地方,然後用自己有限的經歷來評判全世界。很多時候,人的固執和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這不是我要我的孩子擁有的眼界和思維方式。眼界與自身體驗有很大的關係。

我還會告訴我的孩子,你之所以有機會來體驗這世界的美好,都是因為我和爸爸努力工作的結果。如果你將來長大了想要擁有更多感受世界各種美好的經歷,你唯一的方法就是靠自己去努力。我和爸爸能做的就是在你小的時候,用我們的努力幫你打開看世界的大門,至於今後你是否可以走進這個大門,去在這個擁有各種美好的世界中闖蕩,過上讓自己感到快樂的生活只能全靠你自己。

旅遊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這是她花自己掙的錢獨自一個人去英國旅遊時她朋友給她拍的照片)

還有朋友問我帶多大的孩子出國旅遊合適。我自己的體會是,有時候我們大人帶孩子出國旅遊不過是為了滿足大人的心願,覺得帶孩子出國玩兒,孩子就有了眼界。其實孩子太小根本無法接受大人渴望他掌握的知識,包括什麼歷史,文化等等,他們根本就不懂。我女兒8歲前,我們帶她去過成都,重慶,武漢,加拿大。但是她後來全都不記得了。她對加拿大的記憶只從她11歲到加拿大上學開始。所以我發現,一個5歲被家長帶著是周遊了世界的孩子,未必比從來沒有出過國的孩子有多大眼界。其實孩子的眼界取決於父母的眼界。我的感覺,當一個孩子開始能夠讀懂文字的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力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帶著去旅遊了。因為最深刻的理解是最好的記憶方式。特別是對知識的理解。我推薦10歲以後,家長可以安排孩子去旅遊,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可以讓孩子通過做攻略和體驗去學習一些你們想要他了解和掌握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