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野生植物 王惠民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崇尚起野生植物,言必野生质优,天然环保。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环境,注重养生了。

春天快到了,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市场上的野菜很受欢迎。我也喜欢吃野菜,由于个人的经历,我吃过的野菜品种很多,困难时期野菜当饭吃。

野菜固然美味,却是不宜多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有温凉寒热四性。某种野菜具有某种偏性,食用多了,会打破人体寒热平衡,引起不适。

野菜只所以是野菜,就是人类认为它们没有种植的价值,不去训化它们,其中大概也有不宜多食的因素。

有人误以为中草药都是来自野生动植物,有唯野唯优的认知。其实中药里面有很多品种都是来源人工种植。如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浙八味”中浙贝母、浙白术、杭麦冬、杭菊花、浙玄参、杭白芍、延胡索、温郁金等都来源家种。四川的川芎、川牛膝、川红花、川丹参、川黄连。甘肃的当归、党参、大黄。云南和广西的三七,吉林的人参,江西的枳壳、香薷,广东的陈皮,安徽的茯苓、滁菊花、亳菊花、亳白芍、黄山贡菊,新疆的红花,宁夏的枸杞子等等出自人工种植。当然这些药材原来也是野生的,因为疗效好而紧缺,古人就驯化它们,变野生为家种、家养,满足药用需求。这些药材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产量大,质量优,是产地的一块名片,冠以道地药材。

现在这些药材的野生品种数量极少,不仅不能提供商品,其内在质量也不如家种品种优良。

家种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和粮油作物一样它们也面临农药化肥污染,这大概是人们不信任它们质量的重要原因。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不仅是家种中药材的需要,更是粮油作物的需要。

同样,野生植物也一样面临各种环境的污染。

有人估算,中药材总量的百分之七十来自家种,这是千百年中药发展历史逐渐形成的,是历史,更是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变化以及医疗发展,家种药材的品种、数量会不断增加,如天麻、猫爪草、柳叶白前、半枝莲、肉苁蓉等中药材,就是近几十年走向人工种植的。

如果按照唯野唯优的标准,中医就无药可用,中医中药早就可能消亡了。

春天就要到了,美味的野菜在等着我们。提醒一下,野菜美味,淺尝辄止。

二0二0年元月八日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