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今天周三,傍晚开始下雨。不能外出,最好的节目依然是看书。这本《徐志摩书信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5月第一版,定价:人民币35元。

书信集中收录的信件主要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四人的信。其中以写给陆小曼的信件为最多,几乎占据了整本书的四分之三。

不知道仅仅是编者侧重收录,还是徐志摩本人偏爱,对陆小曼的感情更深一点。以至于写下了那么多的书信,简直有情感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不吐不快之嫌。

隔着数十年的光阴,读者们有幸借着阅读这本书信集,对当事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窥探一二,也算一桩雅事。

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阅读林徽因致徐志摩的信《我不愿成为拆散你们的根源》,深感林徽因的冷静、理智、清醒与果绝,彼时她才十六岁。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林徽因有少女式的悲悯和成年人的洞察力,不可谓不聪明。面对心动却不被世俗接受的爱情,与其说是在逃避,不如说是一种自我庇护。

懂得适时的取舍,才有后来的幸福婚姻。尽管后来的人,对于林徽因的感情经历有诸多的猜测。但谁也不能否认,她与梁思成是琴瑟和谐、珠联璧合的一对夫妇。

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林徽因

林徐两人的情感终归还是让位于理智,这也许是爱而不得最好的结局。大家保持着得体的距离,也保留了最好看的颜面。

当后世的人都在为徐志摩的诗歌倾倒,为他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赞叹时,回首当年,他对待原配夫人张幼仪是多么的无情又残酷。

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由于包办婚姻的缘故,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都是鄙弃张幼仪的。不止是从心底,而且是在任何时候,都毫不掩饰的鄙夷她。

在英国沙士顿生活期间,张幼仪怀有身孕,彼时徐志摩正因为林徽因而心烦意乱,一听说张幼仪有了身孕便说,“赶快打掉。”。而在那个年月,打胎是非常危险的。

晚年时,有人问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她回答,“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说起民国的佳人,陆小曼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不止是生性浪漫、美丽动人,更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陆小曼除了交际花这个身份,她还是一名画家,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翻译家。

说真的,就算是放在思想开放很多年的今天,再来看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也止不住的要起鸡皮疙瘩。仅仅是变换的爱称,都让人有点脸红,感觉不适。“龙龙”、“爱龙”、“眉眉”、“眉爱”、“眉儿”、“眉我的乖”……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陆小曼越深情,我越感觉心生悲凉。人性真的好复杂:同样一个人,可以一边情真意切的深爱一个人,而另一边又可以肆无忌惮的伤害一个爱他的人。薄情到如此地步,光是想一想,都觉得面目可憎!

小曼早年风光无限,也曾迷失过自我。但是,在徐志摩去世之后,她终于又找回了自己。她一边潜心作画,一边用心整理徐志摩所有的诗文,经过几番周折,才出版了徐志摩的作品。

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恋爱是茶,不能隔夜,婚姻如酒,越存越香,只是,大多数人都封不好这瓶酒,所以许多婚姻跑了气,到最后,只剩下一坛苦水,好不狠狈。

——陆小曼

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自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评说的,也不可以片面的作出结论,否则会有失公允。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姻维持了五年,因为徐的意外亡故而终止。

陆小曼在没有徐志摩陪伴的时光里,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编录修订徐的文字,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徐志摩作品集。同时她也创作了不少的诗,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画作,这些艺术结晶还是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与欣赏的。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作家。他的诗,文词清新、韵律极美、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浪漫唯美、神思飘逸,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个性。他的散文也是自成风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活在深情里,惊艳岁月

不管他是不是一位合格的爱人,也不用讨论他所经历的恩怨情仇孰对孰错,更不用争执他是深情还是薄情寡义。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徐志摩是一位不错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值得一读,值得尊重。

(作者简介:凡心一墨,爱读书,爱写作,喜欢旅行,好吃猫一枚。想在温暖、深情的文字中,与你相遇!郑重申明:原创文章,请勿抄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