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一座黃金臺,幾許魂夢牽?

但凡是個文人,內心都有一個“士子夢”, “偕偕士子,朝夕從事”,“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建功立業,成為他們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一旦夢想得逞,便會鞠躬盡瘁,才灑朝堂;一旦中途受阻,便會牢騷滿紙,以洩怨尤。所以中國的文學在入世的豪情萬丈與出世的孤心寄月裡此消彼長,共同攜手構築起了一個跌宕起伏而又豐富多彩的精神畫卷。詩詞尤甚。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得志與不得志,在詩詞的天地裡都能找到知己,這是它的魅力,也是數千年來不變的根。題材在變,體裁在變,但情感始終如此,所以詩詞能跨越千年,每每都能引起現代讀者的共鳴。

當孤單時,會吟誦“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當聚餐時“酒逢知己千杯少”常掛嘴邊;出遊在外,想家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縈繞腦海,登高則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豪氣干雲,遊春則有“綠楊煙外曉寒徑,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熱鬧歡喜。這些詩,寫出了我們此時的心境,而且妥帖圓潤,竟沒有一絲牽強。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而燕昭王也是在這種情形下,不時地被詩人們拉去筆端客串,一不受領導們重視,就開始發牢騷。儘管燕昭王是他們筆下對話的配角,也架不住劇本多啊!“才出伯玉門,又入太白府”成為常態,不信你看:

一提起燕昭王,首推陳子昂,他曾做一首五言古詩《燕昭王》: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還有他最出名的那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他這邊剛發完牢騷,李白就在他自傳體長詩裡發出:“攬涕黃金臺,呼天哭昭王。無人貴駿骨,騄耳空騰驤。樂毅倘再生,於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驅馬還貴鄉。”的吶喊。一不開心,就再寫“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高適也不甘落後,“題詩碣石館,縱酒燕王臺。”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不只是他們,前有鮑照的“豈伊白壁賜,將起黃金臺”,後有柳宗元的“燕有黃金臺,遠致望諸君”; 楊巨源的“六國唯求客,千金遂築臺”;羅隱的“浮世近來輕駿骨,高臺何處有黃金?”。乃至宋元明清各代都大有其人,如范成大“故人客館中天開,非君誰上黃金臺?”;汪元量的“燕昭築臺金滿地,郭隗登臺多意”, 陳子龍 “秋風瑟瑟黃雲堆,我亦振駕燕昭臺”,可謂不勝枚舉。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在戰國時期,比燕昭王牛氣的大有人在,為何他被屢屢念起?是因為他長得帥嗎,是因為他會打仗嗎,還是因為會寫詩著文?答案都不是,因為他求賢若渴,連自比馬骨頭的人都膜拜,遇到良才豈非不重視?

據史記載 “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 於是天下人都知道了,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誠然燕昭王確實很厲害,帶領羸弱、混亂的燕國發奮圖強,走向強盛,甚至一舉打敗強齊,報仇雪恨。但這些人真的是思念燕昭王嗎?恐怕只是抒發一下渴望遇到明主的小心思。明著思賢王,其實是暗著在諷喻:我這麼一老大個賢才,你不重用,你是不是老眼昏花、慧眼蒙塵呢?報國無門,發發牢騷,順便算是投了個簡歷,冒個泡,能被當權者看到最好,從此平步青雲,直入朝堂,盡忠為民,開始治國平天下,挺好;看不到也就罷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還能發個朋友圈。


為何詩人獨愛燕昭王,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你覺得呢?在此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