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创投投资人系列投资策略概述

一、 投资策略

1) 以投资成长型企业为主,合理搭配投资组合,力争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加强与外资创投的合作,提高资源互补和增值服务能力;建立引导基金网络,提升搜寻项目和联合投资的能力;内部专业化分工,提高项目识别、投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早、中、晚三个阶段齐头并进,寻找有快速成长潜质的项目;不仅关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还同时关注服务业、物流业等具有创新特质的领域;加强投资后的服务能力:解决问题的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服务。打造投资产业链和价值链,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以上市为导向,为所投资企业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的上市地点;积极推进以并购方式退出;企业出售;产权或股权转让;股份回购。

2) 使命:发现并成就伟大企业。愿景:打造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全球顶级投资集团。核心价值观:诚笃、务实、创新、共赢

3) 靳海涛:01、缺乏理想。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02、缺乏坚持的决心

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03、依赖以往经验,拒绝改变

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你创新了,做了一个新产品,不用担心过去的产品,这是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变化。

04、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

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干,而是投机取巧。比如说靠忽悠,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讲门子、盼速成,希望一件事情很快能成功。天上掉馅饼也许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企业缺乏务实精神,今天不失败,明天也会失败。

05、为上市而上市,害人害己

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那可能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或者没有团队去经营扩张以后的资产而导致失败。

06、不清楚长期战略

创业不能只知道今天干什么,不知道明天干什么。长期发展战略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你就没法给员工指明方向。我们投资做太阳能的晶科能源时,公司单一做拉晶,在行业内处于二三流地位,很快碰上金融危机。面临金融危机,企业认真分析了行业状况,做了战略调整,由原来的拉晶扩展到电池片,再扩展到电池组件,2010年在纽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前段时期又以很高的价格增发了一次。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人民币5.14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2.59亿,环比增长43.6%,同比增幅高达1865%,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一流的太阳能企业行列。企业步入金牛业态后,现金流非常好,就一定要考虑转型升级。如果金牛的时候不转型,不做战略调整,有朝一日可能变成瘦狗。

07、战略只在浅层打转

一些企业,战略只在浅层打转,缺乏探求深层规律的魄力和本领。只是在过往经验上找出路,只在表面资源上做文章,结果导致企业都没长大。一定要跳出来,通过创新方式使企业获得发展。

08、不敢扩张或者无序扩张

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创业者来讲,第一,不能做小脚女人——不去扩张。第二,不能偏听偏信资本运作者的主意,在不该扩张的时候去扩张。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去做。扩张不及则忧,但扩张过度,比不及还差,就像一句成语「过犹不及」。一家位于兰州的企业,创业者认为不需要扩张,可以满足市场需要。隔几年一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于是想要扩张,却突然发现,第一钱不够,第二竞争对手已经一大帮了。这就是「不及则忧」。另有一家企业,本来有合适的时机上市。但他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可以卖更好的价钱,于是买了美国的一整条生产线,结果这条生产线从建立那天起就没有一分钱的盈利,企业现在已经倒闭了。如果他不盲目扩张,上市有了更多钱以后,再看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扩张,也许已经成功了。这就是「过犹不及」。扩张应该循序渐进。我们投过一家做工业化厨房的企业,第一个厨房还没有运行,就去扩张做第二个厨房。第一个厨房的运营是非常必要的,在运营中找到好和不好的地方,再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第二个厨房。结果还没能把第二个厨房扩张起来,资金链就断裂了。我们现在投了一个做连锁餐饮的项目,创业者要来深圳收购15个网点。我对他说,千万不要一下子收购15个,极限不能超过3个。结果他试了3个点,深圳2个,东莞1个,都失败了,因为产品不适合这个地方经销。所以,创业如果不知道行不行,要先试,再循序渐进地推进。

09、资本运作战略出问题

很多企业家,缺乏资本运作的判断能力,偏听偏信财务顾问。但如果企业制定了资本运作的规划,企业家一定要自己首先搞明白,完全明白是不大容易的。要持续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大体了解后,还要做到兼听则明。只听一家财务顾问给出的意见,也许会违背企业利益最大化。因为财务顾问是有特长的。比如说我的特长是做美国上市,我如果给你推荐别的地方,我的饭碗就没有了。

10、财务杠杆的战略不当

不利用财务杠杆,没有合理的负债,那你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但如果负债过高,流动性风险就增高,正常情况下高负债还能撑得住,一遇到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就撑不住了。企业相互乱担保害人害己,而且丧失了被营救的条件。我们投资过一家细分行业老大的企业,一味搞扩张,钱不够就借款。借款得找人担保,就跟另外一家企业搞互保,结果扩张本身失败了。原本还有挽救的机会,但跟他互保的对象也失败了,没有办法救。所以,相互乱担保是害人害己的办法,千万不要为降低财务成本而搞互保。

11、家族式管理

很多创业企业是家族企业,不少还是夫妻店。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想成功,必须关掉夫妻店。家族企业想成功,必须适度地进行决策阳光化。家族企业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员工缺乏责任感。第二是碰到困难的时候,员工很难跟你同舟共济。第三是无法做到集思广益。

12、核心创业人员持股比例过低

核心创业人员的持股比例如果低于30%,成功率就低(国有企业除外,国有企业给员工10%或15%的股份就很好了,因为基础不一样)。我们投过这样的企业,行业很好,企业水平也很高,但从这个公司出来的人,已经缔造了一批伟大的公司,而这个企业却走向没落。原因就是骨干没有股份。还有一些靠风投支持下来的公司,大股东是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团队持股比例很小,这种企业的成功率也低。创业者骨干股份少,做事的心态和办法都不一样。另外,老板不变,团队常变不可取。遇到困难,应该让团队去持股而不是换一个团队、改个产品,这种做法成功率不高。

13、激励与约束不匹配

激励不到位,等于不激励。该花100元的只花了60元,等于白花。我一贯的主张是,单给团队高薪水、高待遇是不行的,应该给他股份。约束也非常重要。约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有贼心无贼胆」。贼心管不了,但贼胆可以靠制度来管。

14、团队智力结构单一

创业团队如果知识结构不齐全,都是一类专长的人,很容易出问题。有人适合搞技术,有人善于搞管理,有人善于搞经营;内向的人适合搞科研,外向的人适合搞经营——应该作这样的分析判断,做到人员合理搭配。人才结构好的企业,成功率非常高;人才结构不好的企业,成功率低,或者成功了也是小成功。

15、实际控制人的精力过于分散

很多创业家,同时做很多事情,不如专注做一件事情。如果作为老板,你已经不专注了怎么办?第一,你的CEO必须持有公司股份,太少了不行;第二,你应该有人格魅力,在员工面前,你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如果人格魅力不够,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16、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非常大。中国也有靠知识产权作为主要营收的企业,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比较好,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知识产权方面有重大瑕疵,这样的项目不要做。

17、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低

门槛包括两个: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门槛高低,不能用简单和复杂来区分。有的企业做的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门槛很高。因为市场地位也是门槛——新浪、携程都挺简单,但市场地位高,有规模,这样的企业门槛很高。

18、可替代性强

作为创业者,替代趋势的分析非常重要。有三种替代:第一种是革命性的,比如说LCD(液晶)替代CRT;第二种是多样性的,比如电影和电视剧,过去电视剧把电影赢得一塌糊涂,后来电影归来了;第三种是差异性的,比如网下网上购物方式的长期共荣。

19、有天花板

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市场占有得差不多之后就下来了,又去规划另外一个专业软件。

应该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多规划几个产品,奋斗空间不能太窄。如果人家认为你有天花板,就不会有兴趣。你想私募很困难,或者上市了股票价格走不上去,这都是天花板造成的。

20、单一市场

以前中国企业能出口是好企业,现在要既能出口又能内销才算好。两个市场都敢卖,就说明对国内和国外的销售都掌握了规律。单一市场有一个很大疑问——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生存困难。

21、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大

创业或投资,朝减少消耗的方向走,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讲,有两条对策:第一要逐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第二要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在金融危机时有一个现象:需求减少了,但有限的需求会特别集中,这会造成个别企业更加优秀。我们扶植上市的东方日升,做太阳能的。2007年利润是2000万元,2008年太阳能行业大洗牌,东方日升的利润涨到8000万元。2009年利润达到1.35亿元,2010年1——9月业绩1.5亿元。它何以持续增长?因为有消化环境的本领。

22、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产品与技术的水准要与众不同。产品与技术市场基础要牢固,市场要有一个认可度。所以我认为,创业要争取做哪怕很小的细分市场的第一第二,做后边的不行。另外,产品与技术的经营管理要略胜一筹。核心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好了,就可能在别人不挣钱的时候挣钱,在别人挣小钱的时候挣大钱。

23、泡沫阶段赶潮流

创业也好,投资也好,不要在行业中后期或顶点进入,否则未来3——5年都是艰难的生存期。我们曾经投资一家企业,投资当年就是利润最高点,因为这个行业走到顶点了。要选择在行业的爬坡阶段投资。2006年底,我们投资了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利润不足300万。在别人还不敢投的时候我们投了,结果企业高速成长,2009年利润已经达到4000万元,上市了,我们赚了近50倍。

24、产业链过长

干一件事,要考虑你的链条究竟有多长。我们投资了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后来发现到终端短的企业都成功了,而到终端长的企业,情况不太好,这就叫「链条过长容易断」。我们还投资了电视购物公司。电视购物公司在国外挺好,在中国却没有一个伟大公司出现。细分起来,就是因为需要搞掂的环节太多。首先,要有频道资源,可能这个城市签了那个城市签不下来。第二,要选择好的产品也不容易。第三,购物人的观念也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诚信不够的国家,大家对电视购物不相信,影响营销效果。第四,还有跟商家利益分配的问题,事情很复杂。因为环节太多,某一个点出了问题就不行。

25、制约点太广太多。同样的道理,如果办成一件事情需要盖很多「公章」,这事就很难。产品也一样,如果你做的产品配套环节太多,也会非常困难。

26、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这是需求分析的问题。每一个项目,你都可以这样去考虑:它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好。例如,手机支付有两种:一种可以把信用卡集成在手机SIM卡上,付款只要带手机就可以。另一种模式是把通过桌面执行的电子支付搬到手机上。前一种模式是雪中送炭,后一种模式就是锦上添花。同样两个项目,雪中送炭的应该是优先选项,如果是「锦上添花」型项目,那必须高举高打。

27、领先一大步等于赔钱等三年要干领先一小步的事,而不要干领先一大步的事。领先一大步的事国家来干。

28、忽略新项目的凌乱美。对项目亮点的准确判断是成功的一半。比如腾讯。十年前,腾讯找我们投资,我们看不明白,或者说对凌乱美没看明白,没投。如果当时投5百万元,现在的市值应该是400亿元。所以,不能忽略创新项目的凌乱美。创业也好,做投资也好,对项目亮点的判断是很重要的。

29、当杂货铺掌柜。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专业化,如果已经专业化,就要把细分领域做精。

我们也做过这样的项目,企业本身业务是专业化的,但它没有把专业化的一个细分领域去做精,而是每一个都去做,最后它失败了。

30、单一依赖对单一客户和市场的依赖也很可怕,有的时候企业家觉得单一依赖很舒服—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是因为这个市场提供的利润高,换了一个特定市场可能利润低。

但应该从更长的时间点来看这个问题,因为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此外,做资本运作的时候,如果你多个市场,投资人的想象空间就大,估值就高。所以,不管从经营角度来讲,还是从投资角度来讲,都要尽量规避单一依赖。

4) 靳海涛:一级市场估值的拐点即将到来,建议行业集体放缓投资

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首席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深刻地指出了当前VC/PE行业亟待解决的“五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募资难”的问题;第二是投资估值过高的问题;第三是投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保证条款的问题;第四是外资准入监管过于“一刀切”的问题;第五是现行税收制度对行业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

“募资难”的原因。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解决越来越难的募资问题。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募资额较去年下降,下降幅度很大,而且仍会继续下降,为什么呢?原因有四个:第一个原因是行业整体投资回报有所下降。这个行业的收益跟我开始在90年代末期2000年初期做创投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生意特好,懂创投的人特别少,我们喝了“头啖汤”。伴随着项目的退出,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获得了大利,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偶尔会发生,但难度增大了很多概率也下降了很多。第二个原因是LP结构不太合理。在美国,养老金、保险资金,主权财富基金、家族财富基金等成熟的长线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40%,而在中国最多占到2%到3%。在中国,我们主流的出资人是谁?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相对富裕的个人,再加上各级政府引导基金。但这两种结构背后所代表的资金属性和资金实力完全不同,成熟度不同,对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都完全不一样。比如像政府引导基金,很多对行业和地域都有限制性要求。第三个原因是资管新规的影响。资管新规对行业影响的是什么?我想了想有五条:1、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资金是通过资金池进行错配后投资进入了PE基金。资管新规后在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和期限匹配原则的约束下,该等模式受到重大影响,未来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私募基金的规模将会严重萎缩。2、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向投资人结构化配资方式间接成为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新规后该等模式很难延续,该等资本供给量将相应大幅减少。3、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入推进和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清理,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正回归常态,未来私募基金从有银行配资的政府引导基金募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4、资管新规对股票定增类结构配资和未上市项目并购退出通道也造成了重大影响。其实我们很多并购的项目,在并购过程中也会采取类似于欧美的杠杆式收购,这部分资金很多来自银行的配资,但后续由于杠杆比例约束等原因将受到重大影响。5、资管新规对个人LP门槛明显提高了,这将直接减少个人合格投资者数量及投资规模。而“募资难”的第四个原因,是本来应成为VC/PE基金主力军的保险资金进度还比较缓慢。我们都知道创投行业流动性不好,由于受到内部考核机制的影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干,一般的创投基金难以满足保险资金对当期收益考核的要求。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届时保险资金的大门就可以敞开了。破解“募资难”:建议从母基金下手“募资难”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里,我提几条建议:第一,建议政策制定部门高度重视当前面临的问题,“募资难”只是行业的表象,对创新型经济实体的冲击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创投行业规模的总体受限将会很大程度制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制定部门有必要高度重视当前行业面临的困难,为行业募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处处设卡。第二,建议资管新规配套实施细则审慎出台,出台前应高度重视创投行业的意见。创投这个行业太重要了,你不尊重它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创投的商业本质不太熟悉,把它的风险看得过重。第三,建议大力支持市场化母基金的设立,并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投资市场化母基金。培养合格投资人队伍应该从哪下手呢?我觉得应该从风险最低的母基金下手。如果说VC/PE这些直投基金属于低风险中高收益,我给母基金的一个商业本质的定位是,母基金具有两层风险分散属性,属于极低风险中高回报的投资品种,从资产配置理念和风险收益特征都与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高度匹配。欧美的数据显示,母基金的收益跑赢大多数直投基金,至今未出现过亏损案例。刚才我提到保险资金关于内部考核和流动性的问题怎么解决,这里有一个建议:我在行业带头,前海母基金每年都做估值报告,这个估值报告标准写进法律合约,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如果保险公司投你了,对方就可以依据估值报告对内部进行考核,那么这个流动性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掉。目前中国母基金刚刚起步,虽然看起来发展很快,但是还是挺艰难,母基金的募资也是非常难。但我还是提倡大力发展母基金,如果中国母基金能像美国那样占到40%甚至50%,那么意味着中国合格的投资人建立起来了,我们不用开会再讲募资难的问题了。同时,有大量的母基金存在,也可以减少监管的风险和难度。一级市场估值拐点即将到来!建议:集体放缓投资

第二个关键问题,需要遏制一级市场投资估值攀升过快的现象。一级市场投资价格的攀升由来已久,2013年以后尤为突出。清科的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项目平均估值增长了3.65倍,其中VC/PE最具代表的成长性的平均估值,从2014年的5.3亿,增长到2017年的16.3亿,增长了3.2倍,可见我们的估值是“脱实向虚”。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在看待创新型企业时,年轻人容易乐观,所以对项目的估值风险估计不足,容易开高价或者接受高价,这是要跌跟头的。所以,一个好的Gp结构中,应当有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人相结合,彼此碰撞,彼此切磋,兼听则明。一级市场估值升了,二级市场估值又是什么情况?大家听听数据就很可怕,现在的股市已经低于2016年底熔断时市盈率、市净率水平。过去A股都是挣钱的,现在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已经出来了,至少是在发行价的倒挂。很多一批有名的企业都倒挂了,以前这个现象没有。美股与港股近期也不好,小米作为指标性的公司,按最低估值定的价,首日破发,好在第二天又上去了,所以雷军说像做梦一样,如果第二天再撑不住就真惨了。不光他惨,后面要上的企业也好不到哪去。一级市场估值高能持续吗?大家知道,VC/PE的价值,最终需要在二级市场体现。随着今年资金不断的紧缩,一级市场估值的拐点到来不可避免。如果还有人挺着,那也是时间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形成,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GP现在在估值问题上还缺乏清楚的认识,战略理念以及果断应对,不能及时避免风险,在不远的将来必然造成极大的困难。面临这样的局面应该怎么办?也许这个话说得不对,但是一定要说,要对行业负责,我的建议是:第一,集体放缓投资;第二,慎碰高估值项目。如果我们多数人做到了,一级市场的估值就会很快下来,那我们也就安全了,这是我的建议。坚守保障条款应该是VC/PE长期坚持的原则

第三个问题,是需要解决GP对投资保障条款不断放松的现状。保障条款,这原来是作为VC/PE的一个标配。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真正的情况即便你作为董事也未必知道。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是大部分投资标的实现不了它的预测,而我们往往是根据预测溢价估值的,所以我们坚持必须要有保障条款,过去保障条款是必须的,但现在呢?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现在的投资标的含有保障条款的有一半就不错了。企业当然不愿意签订保障条款,但是我认为GP应该坚持。现在有的投资人开始放弃了,别人没办法只能跟着放弃了,这相当于放弃了对风险的事前防范,不坚持的结果就是投资风险加大了,问题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多。不坚持,就会对不起出资的LP,这对我们行业来说非常不利。因此我认为,保障条款应该是VC/PE长期坚持的原则。从母基金的角度看,判断优秀的GP,不但要看其能否捕捉到成功项目,也要看其对不可避免要出现问题的项目事先是如何安排风险解决方案的。

5) 第一,始终要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规范信息披露、坚持行业自律。你是把管理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投资人第一位。第二,重视行业研究,相当一批的创投机构其实没有做到研究开道,如果不能很好地做研究开道的时候,很容易犯情况不明决心大的错误。第三,我们非常提倡做专业化基金,只有专业化基金,基金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性,其实我们原来很多基金是有项目就去做了,不管是什么行业,但是实际上一个团队不可能熟悉各个行业,我认为每一个创投基金应该向专业化方向努力。第四,每一个创投机构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本领,这个本领就是能够寻找和扶植到爆款的企业,创投的成功标志不在于大多数项目都安全了,而在于有多少个明星项目,有了明星项目才给投资人的回报高,投资人投你不是要的安全而是满意的回报,这样投资人才可以持续给你钱。第五,什么人管理基金?老中青三结合,都是老的不行,都是年轻的也不行,如果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就可以少犯很多的错误。第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注重估值上的风险,因为当资本市场好的时候,可能觉得我这个估值是划算的,但是有一天资本市场发生变化了,觉得我投了也成功,但是没有挣着钱,或者是挣着很少的钱,无法回馈给投资人,一哄而上价格就上去了,所以我也是呼吁我们所有的投资机构特别要重视估值的风险。第七,投资活动本来就是正反方投资的过程,每次一个投资决策正方只是一个,反方有四个,他们之间的PK以后让投委会委员做出投资决定,这个反方是需要不断强化的,但是我们还有一些机构不太重视反方的力量,因为有利益问题,正方的利益问题可能弱化了风险的一些揭示。第八,创新游戏规则,因为我原来做直投,我现在做母基金,我认为母基金从发展趋势上一定要增加直投的比重,像前海母基金就是50%的投直投,我认为到一定规模的基金,应该少量布局基金的投资,这也带有母基金的功能,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投了专业化的基金以后,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就不一样了。第九,其实投后的管理比投资本身更重要,十几年来我一直说过这样的观点,每一个投资经理的团队应该把70%的精力用作投后的管理和服务,30%的精力用做新项目的投资,我认为必须坚持,坚持这个才是最好的创投机构。第十,加强对“卖”的研究,某种意义上讲,卖比买更重要,我们很多机构对“卖”比较忽略,卖的方法研究不够,进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退,最后吃了很多亏。第十一,提倡每一个基金请中介机构来做基金的年度估值报告。前海母基金每年有会计师事务所做估值报告,使投资人清楚地了解到给你100元在这个时间点是变成130、150?还是变成80、90?而估值报告的意义不光对得起投资人,不光是规范的信息披露,最重要是对引进保险机构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创投基金流动性不好。如果有了估值报告,保监会或者是保险机构按估值报告进行考核,保险资本就会成为创投机构最重要最得力的力量,这样我们才不用担心我们所谓的募资难的问题。

6) 施安平:非常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了深圳创新投,从此进入了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我自己的从业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始的前两年,我的感觉是向往、羡慕、激动;第二个阶段从业三到五年的时间,我突然发现风险投资不神秘,觉得风险投资也没有什么难的地方。当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另立山头。所以说,加入到这个行业的第三到第五年是个考验期,一般那个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行业的规律,另立山头的蠢蠢欲动。好在我自己忍住了,过了五年以后我突然发现这个行业真不好干,到处都是坑。做风险投资没有五年以上的人,你很难遇到真正的成功和真正的失败,回过头去看,你才知道投资是一件多么担惊受怕的事。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在五年之后逐渐浮现。到现在,我从业将近20年,感受到了第三阶段,我觉得我每天都在避雷,都在躲坑,都如履薄冰。这个行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面临的总是这个社会最前沿的技术、服务、产品和趋势,每天遇到的都是日新月异的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才能适应这个行业。这是我对职业生涯的一个最大感受。

第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看我们被投的企业自身有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现在的模式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形态下,很多模式创新的企业没有自我的生存能力,是靠输血,是靠外在不断的融资,这种商业模式我觉得特别要忌讳。如果一个企业永远靠输血,就像一个病人永远躺在急救室里靠输血维持生命,我觉得这不是价值投资。第二、两个关系,投资与投机的关系,价值与估值的关系。股权投资是要真正的扶持一家实体经济,而投机是什么?在二级市场我们不排除有投机的操作技巧,但是在一级市场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做投资,而不是做投机。价值和估值的关系,大家经常说一个概念叫独角兽,我和大家意见可能不一致。独角兽是一个民间戏说,是一个估值的概念。经常有人说投了多少独角兽,希望培养多少独角兽,其实独角兽是企业成长过程,不是一个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企业自身的成长。对于估值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一定要强调企业自身的价值所在。当前形势下一定要会采取办法过寒冬,不要过分纠结于估值,不是估值越高越好。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在A轮拿到的是C轮的估值,这其实这是个悲剧,因为你透支了生命。所以企业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不能谁给的钱多就给谁,这一点上特别重要,这也是我想给创业者提醒的。第三、三个责任,一是要对被投资企业负责任,创业者都不容易。作为投资机构,我们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其实是共同创业,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保证被投资企业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一些投资方法。二是对出资人的责任。我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或者基金管理人,一定要像对待自己家的钱一样对待LP的钱,出资人信任你,就是把信任交给你,就是把身家性命交给你,你一定要对出资人负责。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挣钱,而我们现在也有这样一些机构,可能不是为出资人挣钱,一些投资仅仅是为了挣这笔管理费。三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投资的企业要能够自身造血,能够为社会做贡献,对社会的责任体现在我们真正能扶持多少实实在在的企业自身成长起来。第四,四个原则,我们永远不追风、不搭车、不着急、不眼红。不追风是每支基金都有自己擅长的阶段和专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逻辑去投资,按照自己熟悉的行业投资,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不搭车,不能因为别的机构都倾向这个方向,你也来凑个热闹,投资坚决不能凑热闹。不着急,企业的成长需要有耐心,着急是不能帮助企业的,甚至可能还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成长。不眼红,我们并不因为某一个方向或者某一个项目、某一个基金挣了多少钱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需要耐得住寂寞。做投资要有三看:看天、看人、看事。所谓看天就是要因势利导,要会分析宏观的经济形势,政策动态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做VC和做天使不太一样,我们正好是做A轮和B轮,这个阶段最强调的是要因势利导,要在恰当的时机进入。看人,这个特别重要,大家经常说投资就是投人,投人投什么呢?投团队,我看人认为作为领头人和团队有没有创业精神非常重要。创业精神我个人认为也分4种。第一种创业精神是吃苦耐劳,这种创业者我最看好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企业不可能成功,这一点我们有深刻的体会。我记得有这么一家深圳的企业,这家企业最早是做手机摄像头的镀膜,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企业家,跟他聊完以后还去了他家,我一看他家祖孙三代人全住在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其实根据他当时的经济条件我觉得他绝对能够住得宽松一些,但是他说我所有的精力、所有的钱都必须花在我的企业上,尤其目前我的企业是最需要钱的时候,生活上我可以吃苦。几乎是同时,我们投了另外一个企业,这家企业在北京,是海归团队,在硅谷回来的,做芯片,这个带头人给投资人提的条件就是,第一我在硅谷的待遇不能少,该挣多少钱还挣多少钱;第二我在硅谷住的是别墅,我在北京还得给我住别墅。如今,这两家企业发展天壤之别,前一家企业成为了行业全球的老大,后一家企业早早就关门了。所以一个创业者有没有吃苦精神是我最看重的。第二种创业精神是锐意创新。企业家这个行业如果看作是一个行业的话,是最酷的行业,企业经营永远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永远没有办法站在原地享受,必须不断革自己的命,必须不断创新才能生存,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创业者最重要的一点。这里我也再举一个例子,曾经有这么一个企业,在广东做圣诞灯、折叠储物架等一些很传统的加工业。经济危机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他抓住了一个机遇,创始人知道传统产业迟早是要有“天花板”,那个时候他和清华大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了大功率的LED路灯,后来这家企业就从一个很传统的做圣诞灯、做储物架的传统加工企业变成了一个高科技的LED路灯的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企业都要善于革自己的命,都要有创新的精神才能生存。三是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我们特别看重。我们曾经投过一个生物医药企业,创始人在第七年的时候熬不住了,主动给我们说能不能放弃,后来我们就鼓励他,嫁接各种资源继续找资金,硬是熬了十年,最终成功了,打开了一个77亿美金的市场。四是一定要脚踏实地。我这儿也举一个例子,大概是2015年我遇到一个人,说组了一个非常牛的团队,准备干VR,说他的团队如何如何牛、多么好,当时我没投。2016年又拿了一个BP,说又组建了一个团队,最牛的区块链团队。今年又拿了一个BP,说又组了一个最牛的人工智能团队。这是创业者吗?这不是创业者,这是风口上的运动员。不要把运气当本事,学习能力才是最核心的。一些投资机构说到某一个项目的时候翻了多少倍,其实我做20多年的投资,很多程度上是运气,一个好的机构在大量的项目和投资实践中,如果能取得好的回报才是真功夫,而不是在某一个项目上。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恋爱”怎么谈?我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就是恋爱关系,只有理念相同,他们才有可能走到一起。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怎么选投资机构呢?我觉得主要是看钱背后的增值服务。资本运作的服务、资源整合的服务、规范管理服务、疑难杂症解决的能力。

首先是资本运作服务。中介机构、FA、券商、会计师、律师,都可以帮创业者做资本运作服务。但是,中介机构和股东的资本运作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中介机构挣的是中介费,当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中介一定是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你的股东里边,有一个知名的、可信的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他懂资本市场,他给你策划出来的资本运作方案,一定是最切合实际的。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忽悠你,因为他的钱在里边。

第二,资源整合服务。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资源、品牌等方面都需要有个树立的过程,自身实力会不够。而一个知名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已经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了,肯定有很多资源,可以为创业者嫁接服务。我把它总结为纵向资源整合和横向资源整合。

一个好的企业永远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滚雪球,你必须有自己的实业,用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因为它是基础。第二,如果仅仅用自己的产品服务进行自我发展,速度会很慢,所以你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你有实业,你就可以通过资本运进行收购兼并,把实业做大。实业做大了,可以再去做新的资本运作,再来壮大实业,这是一个螺旋反复不断做大做强的过程,现代企业一定是这样做的。这种按照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的方式,就是纵向资源整合。当然,这需要投资机构来帮他们,好的投资人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什么是横向资源整合?投资人天天看项目,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而企业家往往比较专注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可能对旁边的东西关注和了解的比较少。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能需要投资人帮他去嫁接非行业内的资源。一个好的投资人,要有这种跨行业,进行综合资源整合的能力。

第三,规范管理服务。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有各种各样不规范的地方。任何一家企业,从成立第一天一直到IPO,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俗称“擦屁股”,要擦得干净,还不留痕迹,这是技巧。如果从会计师、律师的角度说,可以会彻底把那块肉割了,但是这样的话企业成本会很高。这时候,投资人要根据自身的丰富经验,让这些问题变得合规、合法,还能把屁股擦干净。

第四,疑难杂症服务。企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好的投资人要有为被投企业解疑的能力。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怎么看创业者?我觉着我最看重的是创业精神。简单来说,创业精神有四点,一是吃苦耐劳,二是坚韧不拔,三是脚踏实地,四是锐意创新。总之,投资人和创业者是共同的创业伙伴。我特别反对投资人高高在上,也特别反对创业者把投资人看成是搭车的,这都不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永远要优势互补,要相互理解我们是共同创业的伙伴,这样的一种关系才能支持企业的健康成长。

退出策略及渠道的选择。对于投资策略和渠道的选择,我大概分六个观点。

第一,项目行业特征。就是根据所在行业的特征来判断企业未来的成长性,选择合适的退出时机。

第二,项目发展阶段。其实这很简单,有做天使投资的,有做VC的,有做Pre-IPO的,不同基金由于偏好不一样,企业发展阶段不一样,退出策略也不一样。比如天使阶段要熬到IPO,周期太长,所以可能选择中途退出。

第三,项目团队能力。有些项目领头人是可以从头到尾,从创业之初一直到我们基金退出;有些项目领头人就是个技术员,他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要进行重新的整合,比如被上市公司,被产业基金,或者被同行业的其他有市场资源和管理能力的人整合,这就要根据你投的企业自身团队特征来进行选择。

第四,资本市场偏好。不同的资本市场偏好是不一样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能够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更好估值的资本市场。

比如科技型互联网企业,IPO标准比较低,一般会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相较于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成本相对较高,多位成熟型企业;港股更偏爱大市值的龙头企业,比如消费类、地产类的企业;A股市场环境比较复杂,政策波动很大,上市门槛高,但是相对来说A股的估值也会高一些。

第五,专业基金退出策略。专项基金对于行业更加聚焦,对于行业的理解和挖掘也更加深入。比如某个做生物医药投资的专业机构,他们做生物医药投资很好,采取了一个很特殊的办法就是,控股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然后把自己投的小的生物医药公司不断的向上市公司并购。这也是一种投资退出的策略,而且为退出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六,风险投资与产业资本联合设立并购基金。通过与产业资本联合设立并购基金,利用并购基金整合风险投资所投企业,随后以资产管理的模式打包出售。

7)深创投梁振华:

投资机构了解一家企业,会看企业在过去几年中,企业老板在每个节点上做出怎样的选择,获得怎样的较大发展。根据企业的发展历程,老板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具体方面是看企业的成长性,比如企业的业绩、企业未来规划、企业的战略,但是,不能笼统的说企业今年的业绩比去年有30%的增长,这样笼统是不行的。

一、四种企业基本类型

第一,善于学习型。广东的一个企业,老板是小学文化,捡破烂起家,聚集了一些资金之后,与学校教授合作,主要处理废弃锂电池,提取锂、钴、镍等金属。这也是我们考察广西诺方储能的时候采购部的经理介绍认识的。老板对投资完全不懂,但是一个星期后再见面,他对投资行业已经有全面的认知,说明这个老板非常善于学习。

但是在广西,我们接触的老板就不一样,跟我们接触几个月之后,企业老板还没有想要了解投资行业的冲动,老板就觉得被忽悠。所以,双方都应该相互了解,企业的运气就在于投资机构和中介对他的服务怎么样。如果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不靠谱的话,老板是很容易被忽悠,甚至会被玩死掉。像广西有几家企业,在品牌上属于中等偏上,但是被中介玩死了。

第二,行业专家型。我们和青蓝、厚润德在看的一家企业,老板谈起行业和技术,兴奋到可以连续说一整天,属于行业协会专家,企业团队齐全,行业经验丰富,资历很高(老板胸怀宽广),像生产、销售、研发在行业内都是比较有资历,老板本身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

第三,企业团队执行力强。在做尽调在索取资料时,企业都是很快速度提供。老板一般对企业的细节不是很了解,需要高管来提供。像我们看一家广东的企业,企业各方面技术都很强,但就是没有一个比较强的财务总监。前面的财务总监性格不够强势,问他要什么资料,基本上他协调不了企业内部的机构,三个月工作推进非常慢,老板在很短时间内决定换人。之后在外企请了一个财务总监过来,工作非常给力。需要什么资料,第二天就可以给过来。

第四,管理能力强。湖南某新能源企业,是运营类的企业,像这种运营类的企业一般就是行业内几家龙头企业,在技术上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就不能仅仅看他技术,而是看企业的管理水平。一般运营类企业,管理才能出效益。为什么该企业的运营数据就比同行业好呢,毛利率比同行业高。

这家企业在全国有10家工厂,老板每天上午八点半收到各个工厂厂长报来的运营数据,1个月10家工厂全部跑一遍,一旦发现问题立马组织人力解决。老板不止能记住企业每天每个工厂所有数据,甚至熟悉同行业企业情况及运营数据。

二、行业研究

投资机构如果觉得一家企业很不错,需要进一步跟进,就需要行业研究。好多机构的缺点在于行业研究跟不上。行业研究一般都是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到微观。宏观是看这个行业怎么样,是不是朝阳行业,这个企业在行业的上下游处于什么位置,竞争优势等。

我的策略一般是看券商的研究报告,券商的研究报告上的数据都标有出处,一定要找到原始数据。要积累行业研究员,把行业研究员的微信都加上为了便利以后的工作。

同时,行业内已上市企业(深交所、上交所网站,巨灵数据库)的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资料来源。同时还有期刊数据库等,很多机构会忽略期刊这一块,因为期刊杂志在信息上是比较滞后的,但是由于要刊发,所以在数据资料上比较权威。

投资一个企业要了解这个企业所在行业协会的网站,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协会刊物、协会年度报告等。甚至我很多数据都是在淘宝网上购买。其次就是豆丁、道客、百度文库等。这些对了解同行业的情况是非常好的资料。同时,我们要了解行业政策、专利等资料。

像广西一家企业,我把同行业企业的专利全部都看了,通过了解同行业的专利来比较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供应商与采购商访谈

通过行业分析觉得这家企业可以跟进的,那么行业投资经理就要对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访谈。通常是通过2-3家关键供应商进行访谈。了解他们与这家企业的合作历史,采购制度,包括供应商的产能、产量,以及投资企业供采购量在供应商的占比,价格、运输等。

最重要的是客户的访谈。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客户最有话语权。一般也是选择前10 客户中的2-6家企业进行访谈。

案例一:

一个化工行业,朝阳行业,优势也很突出,净利润大概是3000万元,非常好。算广西比较好的企业。一个供应商来找企业要回拖欠供应商半年的货款,这个供应商说这家企业发展好了之后,老板在外面乱投资,亏损得非常严重,这个企业几乎要拖垮了。到现在3年过去了,这家企业几乎要垮掉了,觉得很可惜。

案例二:

一个是牧渔类的企业,净利润非常好7000万,按财务指标,上市概率非常高,增长率是10%。但是我们进企业做尽调,认识了一个国际贸易的客户,这个客户说,老板以前是做实业太累了,现在根本没有精力来经营,还把进出口资质借给其他企业来经营,并打算今年订单结束就不再跟这个企业合作。

还有一个是商务类企业,他说近几年跟这个牧渔类企业合作,几乎没赚到什么钱,今年结束之后就不再合作了。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就放弃这家公司。所以企业在市场上的口碑非常重要。

像我们在广东看的一家企业。我们对他做尽职调查,他也对我们做尽职调查,到深创投总部调查我们这个团队的情况,认为我们做事情还是比较踏实的,所以才有了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四、财务尽职调查

财务的尽职调查不仅仅是看企业财务的报表,还要审计报表。有些企业比较小的时候,不一定要看企业的审计报告,但是一定要注意企业的科目余额表,采购记录、销售记录、生产记录、销售明细、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明细。

另外还要调查企业是否有隐形债务,比如小额贷款之类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营业外收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

深创投的优势在于尽职调查比较细致,缺点在于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有些机构认为企业可能比较需要钱,要在短时间投资,所以不会做那么详细的尽调。但是我们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一般要有半年多的接触,有比较长时间的了解,再做决定是否投资。

以下是根据一家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净利润7000多万。按理论,这家企业应该是数据很好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看上去净利润很高,但实际上大部分是政府的补贴。实际净利润大概在2000万左右,除了营业外收入,营业利润率增长率是1%左右。这家企业在行业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在产业链也没有很大的话语权,处于劣势的地位,市场稍微波动,他可能利润都没有了。

五、其他尽职调查

其他方面的尽职调查包括专家的访谈,以及最好到竞争对手实地查看,以及环评和资质的核实。专家访谈,我们用的是专家数据库,一个专家一个小时是3000块钱,找专家会比较方便。如果我们自己的关系能够联系到行业专家也是很好的。

六、法律尽职调查

深创投有自己的一套法律的尽职调查。很多公司不注意这些细节,觉得企业是正常纳税的,都很正规。但是按照证监会的那一套规范,企业就有很大问题,包括实际控制人在企业中是否持有很大股份的比例。在公司治理上,劳动用工方面是否合规,这个需要中介机构做很详细的尽职调查。

七、中介机构选择

企业老板要学会看人,不要被轻易忽悠。尤其在广西,投资市场是很小,没有很多的中介机构进来,广西的气氛比较喜欢吹嘘,很多老板看谁吹得比较牛就选择谁。但实际上,最好由券商来确定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虽然企业与中介机构接触的时候,企业是甲方,但是出事的时候,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就事公办,通常他们不会真正为企业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候就会掉链子。

现在正在看的一家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在做进出口业务,有一些变更。老板在香港设立关联企业,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关联企业就不规范了,需要把香港的企业并入进来。但是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就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会所和律所、券商出一个详细的尽职调查解决方案,但是他们不会搭理你的,所以这个钱基本是白付了。

老板要了解所有机构在这些行业所处的地位和他们的想法。投资机构是投钱进来的,是股东;中介机构是做服务,不一定会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券商不一定要找关系好的,因为不一定会全心全力的做服务。

有一个老板,找了一个券商,券商找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基本上是应付的,也不会努力推这个项目。所以一定要选择好保荐代表人。保荐代表人在企业做尽调的时候团队多少人,来了多少回,这个团队每个人的简历,这个券商在行业待了多长时间,每次尽调的报告怎么样。称职的券商一般尽调的报告有100多页,如果只有50页那是远远不够。保荐代表人负责过几个IPO项目,是否具有同行业IPO的经验。因为很多老板说见过保荐代表人,简历一看发现只是一些业务的承揽,不是保荐代表人的水平,所以项目不是他负责的,这些细节要把握好。

八、投资机构的核心是投后管理

对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机构的核心在投后管理上。所以投资机构是要争取投资企业的董事或监事席位。从企业的规范和治理来说,企业的董事和监事,一般高管团队不能超过2/3,需要1/3以上是外部的投资机构或独立董事。

在落实券商的整改方案,解决企业的历史规范性问题上,由于券商不是企业股东,而且是乙方,不一定能说服老板按券商的方案去落实,所以就需要投资机构按照方案去督促老板,按照事先做好的步骤一步一步走向资本市场,这也要对企业有更多的服务。

对企业的增值服务包括拓展客户、介绍高管、协调中介机构、争取更多政府资源等。除此之外,最少每个季度上门调研,了解企业生产、销售、财务情况,同时需要要关注行业动态。关注行业比较知名的行业公众号是哪些,及时的获得行业的新闻。

九、投资经理修炼

深创投对投资经理的发展能力就是做项目能力,要投资经理自己能够找项目,自己能够进行商业谈判,做尽职调查和投资方案。

当年我刚去实习的时候带我的投资经理就跟我说,看200-300个项目才算勉强出师。我现在一年大概看100个项目。所以刚入行的投资经理要看更多的项目,而且要进行分析,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最好写一些报告,以后才能把对这个项目的理解积累下来。现在投资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因为广西的市场不大,每个项目来了都得做,但是项目经理一定要重点跟1-2个行业。必须要做到某个行业的企业来了就找你,因为你是对这个行业最熟悉的。你在某个行业积累了很多资源,就是让大家知道在这个行业的投资,最好的都会来找你。

投资经理下一步就是要有协调能力,协调企业与投资机构内部的关系,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关系,这要有一定经验才能做好这些事情。

协调中介机构,看重的是自己经历过的企业有没有IPO的过程,我是否了解企业IPO中间所有环节,这样才能把握好,协调好中介机构。

因为创投这个行业的服务周期是5-10年,所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长期的,短期的做3-5年,没能在这个行业有积累。投资经理需要在职业生涯积累很多的资源和能力,到最后是带领团队的能力,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

工作能力必须能够资源整合,才能帮助企业,才能够在这个行业有立足之地。如果我们投一个企业不能够为这个企业服务的话,那任何有钱的人都可以做投资,根本就不需要我们。

9) 深创投倪泽望:

信息不对称、人才短缺、传统企业资源有限,这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传统企业的发展。凯文·凯利说过一句话,所有企业都面临死亡,但城市却近乎不朽。为什么城市比我们企业更加能够抗周期呢?因为城市是一种平台型组织,企业只有成长为平台型组织,才能做到近乎不朽。

所以,我们一起再来想,平台型企业有哪些类型?又有哪些特征?跟我们所熟悉的传统企业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总结了一下,大家可能一提平台型企业就是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平台型企业,它们确实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既把供给侧又把需求侧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成为双方的桥梁。实际上,互联网平台本身并没有特别提供多大的附加值,但是,它把交易的双方拉在一起,使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提高了,它自己的价值也体现了。

全球十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有7家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其他的企业也有平台型的功能。比如说我们投的皇包车,它是一个典型的平台型企业,它是把全球的司机和导游结合起来,然后把游客跟当地的华人导游、司机建立联系,开辟了旅游自由行的模式。

当然,还有其他平台型的企业。比如说,传统行业搭建的内部平台型企业,最知名的是海尔。海尔确实跟我们传统行业有点不同了,它是孵化创客的平台。海尔平台主要是针对内部的员工,叫小微,小微是它基本的创新单元。海尔平台上有200多个创新的小微,3800多个节点,上百万个微店。100个小微年收入超过一个亿,41个小微引入风投,16个小微估值过亿,这样一个基本生态在内部已经形成。还有一些传统企业,它也逐渐的把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对外开放,比如说,华为。华为要打造全球数字化平台的平台,所以,它会把自己的一些资源、技术向合作伙伴开放。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家会听到一句话——我们在进行能力开放。尤其像三大运营商,他们说,把我的能力开放出来,让我的合作伙伴利用我的能力,利用我的基础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我觉得,实际上它是一个平台的架构。最近比较热的柔宇(Royole),因为它是做柔性显示屏的,提出要做“柔性+”的平台,通过柔性显示可以加服装、加手机,加很多东西,所有与柔性有关系的,它都可以提供顶层的开发技术。还有大家熟悉的科大讯飞,它有语音识别,把语音技术开发出来,很多的合作伙伴就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传统行业在逐渐演变成平台型企业。

平台型企业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开放,可以向合作伙伴开放能力和资源;第二是沟通,各个组织融入平台,平台做好各个组织的沟通桥梁和连接通道;第三是赋能,为平台大生态的各个组织提供服务,当好店小二;第四是共赢,各个合作伙伴都能够实现共生、共赢。

那么,创投产业有没有办法向平台化转型呢?我想,创投行业也需要平台型企业,尤其是在微观、宏观各种挑战和问题面前,平台型企业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最佳策略。怎么解决一些宏观、微观的问题?怎么样把自己发展成平台型的投资机构?

创投行业的平台型企业应当是一个创投生态平台,应该有一个主导方:即平台型机构,三个核心参与方,包括刚才大家也提到的LP、GP、创业企业,多个其他很多战略参与方,包括FA、法律财务、券商、人力资源等等。实际上,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最终为LP服务,为我们创业企业服务。

创投平台型企业要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不断迭代出新的基础设施,成为创业企业的聚集中心、成为创业企业的服务中心、成为资金聚集中心、成为创投行业知识中心、成为创投人才聚集中心、成为信息分享和交易达成中心。

对于创业投资来说,这其中主要有两个机会:基础消费需求和产业升级带来的需求。

这些需求具体到产业投资机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节能环保行业。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包括环境改善的刚需和政策驱动,工业节能、市政节能、建筑节能,治理环保、废物资源化和检测类,我们也投了一些比较好的案例,丰泉环保是中国第一家在德国主板上市的公司,他也是世界著名的垃圾焚烧发电公司。SARS期间北京市70%的垃圾都是由丰泉处理。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比较热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数据库、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可穿戴设备、传感器、3D打印、物联网、云集酸、数据中心、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安全等。我们投的欧菲光、网宿科技都是这个行业代表。

三是生物医药。我们投资的包括翰宇医药和华大医学都是这类企业。

四是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国家层面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这也是我们国家产业升级的根本,也是国家的核心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国家瞄准制造2025的发展主要行业。这里面包括轨道浇头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等。中国制造一直是这几年国家重点推进的主体,各个地区相应的配套政策也是比较优惠。

五是新能源新材料。这里的投资机会也是层出不穷,像新材料,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也是其他产业升级的基础、包括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我们发现新材料、新能行业发展的态势确实是一日千里。未来10-20年,太阳能的利用很难预测,这个趋势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产业的投资机会慢慢在展现出来。

再来看消费升级。按照人均收入增速来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将达到5.75亿,是美国的一倍,今后几年,中国非常有可能变成世界消费第一大国,超过美国的消费需求,这是非常巨大的机会。

另一个因素是技术升级与城镇化的推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这样一些技术,这样一些应用不断地扩展,使得我们消费的边界在不断的拓宽,特别是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互联网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带来新的消费增长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体现。

10)深创投副总裁钟廉:

深创投投资领域转型,第一,加强投资阶段的细分。在投资阶段上分成早期、天使期,上市以后进行并购和定向增发。横向是专业化投资,公司内部分成了7个专业小组,基金也分成了4个专业的基金,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专项基金。第二,交叉领域和新的领域拓展,公司内部在专业划分上进行了调整。第三,主题上的细分,深创投的投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装进新的内容。

另外在债券融资方面,深创投以前的资金都是LP投资人的钱,现在也允许发一些金融产品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减轻募资难度,丰富投资手段。

2004年至2005年,中国股市最低迷的时候,创业板迟迟未开,早期投资的公司迟迟找不到退出渠道。深圳最大的国有背景投资公司——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已经被市政府认为“问题非常严重”,当时的注册资本16亿元,因委托理财等原因收不回来的账款已达到16亿元多。

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第四任董事长靳海涛走马上任,他不信这个邪,“难道中国创投市场上,只剩下外资的VC,不要民族品牌?”

同年8月26日,靳海涛在上任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提交了一份《处理好创业投资的十三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募资和投资思路,“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寻找好项目,将来以管理外部基金为主,主做能在海外资本市场退出的项目。”

然而,事情并非如靳海涛料到的那样顺利。当时,国内退出渠道依然紧闭,靳海涛在海外设立投资平台很快碰了钉子。尽管深圳市政府允许深创投低调进行一些快进快出的项目缓解现金流的压力,深创投跟投了珠海炬力、易居中国等项目,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币来源有限的弊端,深创投跟投国际项目看上去永无出头之日。

2005年4月,恰逢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炉,创投从进入到退出有了完整实现的可能。靳海涛决定抓住机会,重新布局三大战略:一是要从适量投资变为积极投资;二是要管理外部资金;三十要建设投资后的服务体系。

2005年底,国家十部委出台创投企业管理办法,国家鼓励政府引导基金行为。这一政策让靳海涛眼前一亮,“深创投公司本身资金有限,要管理外部基金就要从政府引导政府基金开始探索。”

2006年开始,深创投找各个地方政府签约,通过管理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实现了低成本区域布点扩张。由于深创投本身的国资背景,得以与地方政府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

靳海涛和苏州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孙林夫共同努力,从1.5个亿的政府引导基金谈到了3个亿人民币。2007年初,苏州政府引导基金成立。

靳海涛后来表示,“通过管理政府引导基金,不再为项目源的问题发愁。地方政府掌控经济因素的能力都很强,他们了解企业,自然会帮你推荐项目。”

结果显而易见,两年以后,苏州基金投的第一个项目海陆重工已经上市,另一个项目中力科技已经获得发审委批准。

2005年,深创投只投了15个项目;2006年,增加了2个。此后的几年翻倍增长,2007年,深创投共投了49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1亿元;2008年,投了57个项目,投资额13亿元。

除了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靳海涛还重点布局建立投资后服务体系,以及注意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他认为,“这能够发挥是服务体系中资源整合的功能,让被投公司在产业链客户端上拓展互补。”

在猎物的选择上,深创投与外资创投大相径庭,在华的外资VC瞄准的大都是以新模式取胜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少数几个地方,互联网、新媒体、新能源和连锁消费业等领域。而深创投,更青睐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传统企业和以拉动中国内需消费为主的项目,投资范围遍及全国。据公开数据,2008年,仅深创投一家投的项目就占到了全国风险投资项目的近10%。

深创投则避开了市场募资的竞争,在地方政府的信任中长大。而政府引导基金几乎没有募资费用,在一定期限后,政府本金回购,收益归属深创投及其他参与其中的民营资本。深创投赖以出生并壮大的国资背景成为了募资障碍。关于激励机制的谈判也困难重重。深创投熟谙政府规则,善于协调体制内各种关系,继续发挥红色优势远比冒着风险对抗大股东重要。作为回报,政府希望引导基金能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留在本地投资。这意味着在项目选择上,深创投不能完全按自己的布局走,要配合地方产业政策及产业特色。

从2008年末开始,深创投开始尝试去“国有化”,酝酿增资扩股,引入更多民间背景的资本。深创投工商注册资料显示,深创投注册资本35亿,其中深圳国资委仍是最大股东,占股28%,几大民营资本,深圳星河地产、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分别都占股10%以上,另外深创投还引入了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深圳立业集团等民营资本的投资。

民营企业增资后,代表国有股份的深圳国资委的股权比例由之前的38%稀释到28%左右。国资在深创投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资本也越来越多元化。

如果说,华为已经是从一只中国的“土狼”进化为全球怒吼的“狮子”。那么,2008年,深创投还仅仅处于“土狼”的阶段。

尽管深创投十余年历史,历经三任总裁,从阚治东、陈玮到现任的靳海涛。各个时期,迥异的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和领导风格,使得深创投在多次跌宕起伏之后,依旧保持着全行业中最好的业绩,这些业绩又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引导基金有着直接的联系。

深创投多年来一直沿用了以区域性发展的模式,与全国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共同设立子基金的模式,为此,深创投在全国各个地方设点布局,形成了庞大的基金网络和项目发掘网络,这也成为了深创投最强的竞争力。

这种以机会为导向的横向区域发展模式,使得深创没能在移动互联网、医药等热门创投产业里奠定话语权。截止2013年9月,深创投有55只政府引导基金,大到国家级,小到县级。弊端开始显现,一些地区无好项目可投,有好项目的地区却无钱可投。深创投已开始整合一些地方基金,比如将山东淄博、潍坊两地的基金,统筹优化后放置于青岛。作为教训,深创投希望未来募集政府引导基金时,可以尽量以省级为单位、以大基金为主,以解决资金与项目的匹配问题。

如果说2006年是本土创投业的春天,那么面临着IPO关闸困境的2013年,则是本土创投业的寒冬。作为本土创投的“头狼”的深创投,未来改革对整个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两年,深创投的投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了对移动互联网、TMT、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包括乐视影业、杨丽萍等等,慢慢地有企业浮出水面。

深创投现在各种各样的基金有接近100只,每只基金各有特色,在进行产业整合时充分调动这些基金的特点,把已投的项目发展壮大。投资的转型,包括投资的方向,做了三种转型(时间、专业、并购的手段)。

11)深创投刘纲:企业如何构筑自己的盈利模式

深创投集团执行总经理刘纲,被誉为“中国创业板猎手”,投资50多家TMT、文娱及技术创业企业,IPO成功13家,其中创业板上市10家,占所在机构深创投投出的上市企业20%多。从网宿科技到数字政通,从乐视网到智美传媒和多牛传媒,刘纲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才能,擅长在看似模糊的局面下,从并不被看好的项目中挑出明日之星。与此同时,在多年的投资经验下,刘纲对商业模式的认知相当成熟。他认为,生意的本质应该是追求利润,企业要在起步的时候,就定义利润区,从最简单、最挣钱的生意开始做起。2018年,刘纲携手创业黑马开设“深蓝实验室”,旨在帮助企业加速理清产业逻辑,找到蓝海市场,并完成落地实施。刘纲导师还会围绕调整后的项目新方向,帮助学员对接资源和资本,扶上马,再加速一段。就在前不久,深蓝实验室1期学员唐健铭获得了刘纲所在机构深创投领投的1亿元A+轮投资。(文末点击报名刘纲·深蓝实验室)

01

投资网宿科技,被誉创业板猎手

2006年,刘纲加盟深创投。加入深创投后,刘纲进入到急行军状态,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刘纲作为深创投华北区域的“总司令”,全面负责募投管退,工作处于极高强度,十年间没有休过一次年假。目前,深创投华北总部累计管理基金81.81亿元,投资了100多家创业企业,累计投资金额约30亿元,实现IPO和并购上市15家,累计市值很长一段时间在2000亿元以上。

在这一期间,刘纲先后投资了网宿科技、拓尔思、乐视网、数字政通、晨光生物、智美传媒、太空板业、百傲化学等一批项目,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这些项目纷纷告捷,刘纲本人也被挂上了“中国创业板猎手”的美名。其中,作为深创投第一家创业板上市项目的网宿科技,也是刘纲首个实现IPO的项目。当时,网宿科技是一家主要提供互联网内容分发与加速(CDN)的科技公司,在2007年仍处于发展初期,公司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机会,又面临着获得大牌外资基金注资的蓝汛等头部公司的强力竞争,公司资金也较为紧张。事实上,这个项目在深创投的内部乃至投资经理团队中,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对于IDC业务和CDN业务的市场空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市场,电信运营商如果主动提供类CDN等增值服务,网宿科技的发展空间将很有限。但刘纲不同意这一判断,虽然中国电信行业是大一统格局,但是各大电信运营商存在相互间的联通与结算问题,且单一运营商的全国结算单元也是以县级和市级公司为基础,他们各自的业绩考核主体与利益是不同的,这就给网宿公司留下了发展空间。同时他认为,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用户需要更快的互联网速度与更好的用户体验,网宿科技面向的市场空间很巨大。而且在刘纲看来,网宿科技有着较低的运营成本和相当的技术优势,且创始人团队也经验丰富,颇具实力,是能做成事的感觉。刘纲团队的努力及当时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先生的支持下,深创投投资了网宿科技,造就了深创投的第一家创业板上市项目。刘纲对行业环境与赛道方向的敏锐判断,以及他每投一个项目时的尽心尽责(从最基础的调研开始,一项项尽调、分析、拆解与综合),让他硬碰硬地投出了超过20%的成功IPO比例,和数倍到数十倍的投资回报。这样的成绩,在投资人当中已是非常亮眼。

拆解生意本质,设计企业利润区

通过数十年的投资经历,刘纲对于好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一门生意该如何做,有了相当成熟的看法。在刘纲看来,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以一种烧钱模式来获得巨大流量和高速增长,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无利润的商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往往靠着风口以及不断融资作支撑,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优秀的团队和强大的执行力,没有构建平台优势的资本,在今天环境趋冷的局面下,无利润的商业模式很难长久发展。

生意的本质应该是追求利润,不挣钱的生意往往都是“耍流氓”。深蓝实验室的重点就是帮助创业者找到挣钱的生意以及挣钱生意的区间。食材供应链是最近几年投资圈高度关注的大赛道,很多项目都处于烧钱阶段,但杨明超创立的锅圈食汇找到了挣钱的模式。在过去以及当下食材供应链市场竞争的硝烟中,锅圈食汇采取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差异化策略(聚焦冻品食材供应链/连锁店),并且坚持脚踏实地,从挣钱的生意开始,把根扎得很深。因此,锅圈食汇成功完成了从“土生意”到火锅食材供应链“准独角兽”的蜕变,对接起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并获得资本上的巨大成功。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企业要在起步的时候,就定义利润区,从最简单、最挣钱的生意开始做起。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利润区呢?

刘纲认为,利润区的设计有以下四个要点:

1、客户选择,找准目标顾客群的定位。

2、在价值获取上,企业需要思考自己的盈利模式、产品、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上下游的参与等因素。

3、战略控制,即企业如何构筑自身的差异化策略、竞争优势、竞争壁垒等。

4、企业要思考利润从哪来,利润如何产生,以及未来的利润在哪里三大问题。

同时,企业构筑利润区的盈利模式,也有打法、路径以及成长的规律可循:

首先,要判断自己的趋势和优势。

第二,如何解决用户、市场、行业以及产业的痛点。

第三,如何在价值连和产业链中间占据一个好的位置。

12)深创投孙东升:创业投资,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团队的经验和知识极为重要。眼下,我们有65个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具备150多亿元管理规模,以子品牌“红土”基金进行运作,能助力财政资金实现50多倍的撬动力。之所以命名为红土,就是瞄准了美国“PE之王”黑石集团,期待深创投能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和金融咨询服务的综合性财团,将红土打造成拥有对冲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其他多种并购基金的综合性运营品牌,打破中国创投业仅限于股权投资的现状。但事实上,中国创投业发展空间巨大,生存环境却极为有限。目前,创投机构大多仅限于管理规模有限的创投基金,我们现有的270多人团队就只能管理约300亿元规模,1人平均管理1亿元,远低于国际水平。

创投业的下游是二级市场。两三年前,我们就与红塔证券、华远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红塔红土基金管理公司,首试公募基金;今年6月,深创投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创投系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只是第一步。对二级市场的把控能力深刻影响到创投机构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管理二级市场基金的能力,延伸业务半径。此外,深创投也陆续参与二级市场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意在加强一、二级市场联动。瞄准二级市场,一方面是探索转型之路,另一方面也能让中小投资者同时分享到私募股权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公募基金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对此充满信心。监管层正在逐步打破公私募行业壁垒,公募基金将不再仅是证券基金概念,将包含并购基金、产业基金、行业基金等各类基金,因而深创投确实需要一个能运作各类基金的平台。但深创投要向综合性投资财团转型,这还不够。例如,中国未来的并购市场也将潜力无限,我们就正在与多家上市公司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参与政府母基金的管理。

公募基金、并购基金和政府母基金,将成为深创投转型的三条主要路径。此外,未来参股券商、保险公司等机构,打通上游资金来源也是必要措施。

深创投多年来募资主要依靠与地方政府合作,而财政资金投入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国家产业、行业政策依赖度较大,尽管去年以来国家提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扶持创业投资的资金,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市场化募资能力却仍需锻炼。

“捞浮油”与“深耕作”

掘金二级市场的创投机构不在少数,但整个创投行业都面临融资难、投资难和退出难的困境。对此你怎么看?新三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会对行业转型有所助力?

1990年代末,创投行业生存环境不具备,投资项目缺少退出渠道,挣不到钱也养不了投资人,一些机构被迫做起了短期融资、委托理财、二级市场投资等,最终倒闭的倒闭,走人的走人。2006年之后,由于创业板的开设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很多创投机构盯上的是Pre-IPO,挣快钱,“捞浮油”,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做创业投资,但受近两年IPO暂停影响,创投机构也被迫另寻他路,如尝试并购退出,强化股权转让和企业回购等方式退出。同时,也就要求创投机构向中早期项目延伸,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即所谓的“深耕作”。如此才能回归创投本源。眼下的环境并未彻底好转,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等新兴市场尚缺乏流动性,短期只能视作创投机构的项目发掘地而非资金退出平台,其将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实体企业融资和创投企业转型,还要看其与创业板、中小板的转板机制何时能够建立。

眼下的难点之一,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消化存量资产。深创投在此方面有什么尝试?你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又有哪些建议?

解决存量,一是解决企业内部隐藏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回笼资金。创投机构中,存量投资多达数亿元的并不少见,风险自然也随之而来。解决存量项目问题,深创投主要是加强项目管理,同时大力推动非上市退出,如并购、转让、回购退出,等等。深创投将2013〜2014年都定为“项目管理年”,公司重构了项目管理体系,认真推行了项目管理例会制度、项目现场检查制度和项目专项审计制度等管理制度;另外,公司推动投资经理充分挖掘项目信息,调动各方资源推动存量项目的非上市退出。至于行业发展,我认为首先应走专业化道路,结束“捞浮油”的非理性心态。否则,缺乏行业知识则很难挖掘项目,企业成长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创投机构还应将投资目光转向中早期创业企业,深挖、深耕项目,沉下气来夯实基础,以求可持续发展。

13)深创投集团副总裁李守宇:首先回顾了创投行业的发展史与发展现状,他指出,现在股权投资行业逐渐壮大,创投市场热度高涨,早期投资迸发活力,并购市场平稳,总的而言,创业投资机会和挑战并存。他认为,从资本市场来说,永远是有风险和有机会的,有准备的人或者积极顺应形势和转型的人,并能持续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终究是有机会的。

目前,创投行业的投资将趋于理性,行业进入洗牌期,策略聚焦和自我革新将成为创投行业新趋势。他认为创业投资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理性、集中、洗牌、策略和革新。没有做好行业分析、财务分析等的项目,是不能投资的;资金要集中精力投资行业龙头优质项目;没有特色的机构是很难生存的,必须做好专业性投资、前端理解和孵化,抱团取暖等等;在策略方面,机构必须形成匹配自身资源禀赋的投资策略。

专业性的提高非常重要

未来,创投机构必须做好为投资企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提供服务的准备。对企业家和投资人而言,创业投资专业性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懂创投业务知识,也要懂行业法规法律,财务知识;并且要聚焦一个感兴趣、优势的行业,钻研行业优势,进行潜在性分析等。通过专题研讨会、行业闭门会、企业家课程培训与研修、大咖经验分享等机会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创投是一门艺术

谈到创投体会,李守宇分享了自己的创投经历,他认为做创投要用心去做,它是一门艺术,更是大家毕生所从事的一门技术。做投资,需要发现企业的投资价值,企业增长性永远是投资要坚持的原则。谈到投资之道,李守宇认为投资就是价值变现。企业如何选择资本市场,选择在哪里上市、怎么上市,新规对企业的影响都要考虑,因此,企业的成长性非常重要。创业投资是金融、科技、资金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性投资,需要做好规范、专业工作,并且在各个方面要做好,做到行业领先。

向高科技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新经济出现的周期不断缩短,经济向高科技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是未来的投资趋势。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已经是2017年全球市值最大的5家上市公司,科技公司逐渐替代能源型公司是趋势。创业投资对新经济起着加速器的作用,创业投资的发达程度决定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

关注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

李守宇认为,技术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国正在从第一生产大国,向第一消费大国迈进。消费升级的核心点在于用户,企业如何低价、快速地吸引,聚合、留住优质用户,和企业持续的变现能力,包括背后是否有坚实的供应链和用户运营能力做支撑。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是由消费理念的变化催生而来,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母婴、健康医疗、旅游休闲、教育等。

14)深创投周伊:

他是创投圈的一个“劳模”: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一年看BP超1000份。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更加勤奋。算起来,我的投资生涯并不算长。

2011年6月,我从北京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南下深圳。这当中有一段插曲:在读博之前,我曾在上海一家CRO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促使我去读博的念头很纯粹,当时我月薪6000多,公司的博士月薪一万二。2008年,我决心辞职去北京大学念博士。毕业到了深圳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券商担任行业研究员,月薪6000多。努力了3年,工资又重新回到了原点,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挺有压力的。半年之后,看到深创投在招聘,于是投了简历。2012年初,我顺利加入了深创投,担任投资经理。那时我已经32岁了,在股权投资上却是一个“小白”,在人才济济的深创投中压力可想而知。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得更加勤奋,向其他同事学习,追上别人。在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是用来保存看过的BP。可以看到,2012年里面有35份BP,2013年90份,2014年破百达到146份,2015年269份,2016年487份,2017年激增到914份。今年前11个月,看过的BP数量已超过了1000份。这些数字,也算记录了我过去6年的成长历程,如今回想感慨不已。印象最深刻的一笔投资:坚信专业判断能力在深创投,我的投资方向专注在医疗健康行业,这是我的专业领域。

这几年,我参与投资的项目覆盖了初创期到成熟期各个阶段,包括了迈瑞医疗、华大基因、正海生物、中山康方、荣昌制药、普门科技、泽璟生物、锦瑞生物、亚辉龙、麦科田等项目,范围涉及了创新化学药、生物制药、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基因测序等多个细分行业。而回顾这些案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投资中山康方。2015年7月,我挖掘了中山康方这个项目,深创投对其增资6000万元。那个时候,这家公司的产品都还没有申报临床,但我相信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投完后的第4个月,中山康方与全球知名药企默沙东达成合作,其把临床前的一个产品授权给默沙东开发,默沙东按里程碑支付中山康方两亿美元。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类似这样的交易还是很少的,而发生在一个初创型企业身上,更是少之又少了。

目前,中山康方发展势头不错,在研的产品有29个,其中已有8个在临床试验阶段,2个申报IND在评审中,4个产品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做VC你就得“熬”。如今,在“深创投大讲堂”我也会给年轻的投资经理作培训。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应该具备六项素质: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行业、技术、商业、法律、财务、IPO知识等;第二要有优秀的分析、判断能力,独立的投资逻辑与策略;第三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谈判能力;第四要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口碑;第五要有敢于承担的勇气和信心;第六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我自己也还在提升这六项素质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谈到评价一个投资人是否合格,我的标准很简单:投到好项目,帮到好企业,获得好收益。当然,这个收益不光是为LP赚到钱,还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创造社会价值。做VC这些年,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熬。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坚持下来不容易。一个项目从投资到退出,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你就是得熬。创投圈是很现实的,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认同你的投资能力,只有当你投的项目一个个跑出来,人家才会对你刮目相看。当然,投资也有迷人的地方。投资的迷人之处,就是作为一个投资人亲眼看到自己投资的企业成长,由小变大。回想一下,当你投资一个项目时,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甚至会动摇你的信心。但是,当这家你投资的企业慢慢克服各种困难,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终验证了你当年的投资逻辑和判断,也证明了你给LP带来回报的时候,这个过程最迷人的,也就是我说的“熬”的过程。有不少人说,VC是一门可以干到70岁的生意。对我而言,VC是一份令人兴奋的事业,作为投资界晚辈的我来说,暂时还没想过退休。毕竟,做VC可以每天都看不同的项目,接触不同的人,通过投资能帮助企业家实现创业梦想,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投出好项目还能给LP赚钱,自己也能得到提升。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儿,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如果一定要问我什么时候考虑退休,我想,也许当有一天我身体扛不住频繁出差、没法去看项目的时候,我就会考虑退休了。

深创投刘纲:“创业板猎手”的狩猎法则

深创投集团执行总经理刘纲,就是颇有盛名的国内“创业板猎手”。从网宿科技到数字政通,从乐视网到智美传媒和多牛传媒,他投资过的50多个项目中,已经有13家公司IPO成功,累计市值超过2000亿元。他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才能,擅长在成长早期,在看似模糊局面下,往往是在并不被看好的项目中挑出明日之星。

这种本领很大程度上来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刘纲是一名真正的“学者型投资人”。作为国内第一批风险投资研究方向的MBA,他对TMT、新文创及大消费领域的创业投资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影视投资领域,甚至还专门参加了2016年全国博士生入学考试,被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录取,成为影视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专攻电影产业管理与投资方向。

实际上,刘纲每投一个项目,都是从最基础的调研开始,一项项尽调、分析、拆解与综合,硬碰硬地投出了超过20%的成功IPO比例,和数倍到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近日,刘纲与创业家&i黑马团队分享了他的投资法则。他表示:“创业投资的核心首先是研判趋势和发现价值,一定要找到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演变的方向。”

然而现实中趋势有时并不明朗,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就像深蓝领域(Deep Blue Zone)——海面下两公里的神秘深渊,幽暗、混沌、朦胧、迷失,很难判断出未来的方向。这时,一个优秀投资人与平庸投资人之间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既要有天分也需要努力”,刘纲说,他自己的风格是做一名“积极的理性投资人”。

逆袭的“本土派”

刘纲最初的商业经历来自海南。1990年,从人民大学毕业的他带着一股激情与勇气,与当时的众多“九二派”创业者一样,奔向了海南。“我在海南最后一段经历是在海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投资部工作,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都是我们的子公司,公司旗下还有诸多的实业子公司,由我们部门负责投资管理”,刘纲回忆道。虽然他那时还很年轻,但是在机场股份投资部门已经接触到了诸多行业的投资,包括旅游、酒店、航空配餐、观光农业、融资租赁等行业,当然还包括当时火热的房地产投资,残酷的“击鼓传花”游戏之后,他开始思考,何为投资?1997年,刘纲参加国家首届MBA联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MBA,师从著名风险投资专家、哈佛大学归国学者、康奈尔大学博士刘曼红教授学习风险投资,成为国内第一批科班出身的风险投资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硕士。2000年毕业后,刘纲作为最早的成员之一,参与了湘财证券创投部门的开创性工作,从撰写投资价值分析、设计投资流程、设计投后管理制度开始,从此进入创投领域,一干就是近20年。当时,海外创投机构也是刚刚进入中国,但实力与名气要比本土创投强得多。虽然湘财证券随后设立的湘财贯通投资管理公司是券商最早的直投基金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是资金、上市两头在外的“哑铃型”结构,本土创投机构的发挥余地有限,更多的是处于学习与模仿阶段。“那时候人民币基金投不了受纳斯达克追捧的互联网中概股项目,国内的项目又没有机会上市退出,因此人民币基金只出不进,逐渐趋于弹尽粮绝,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刘纲说。2006年,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了刘纲面前,成立于1999年的本土机构深创投羽翼渐丰,当时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先生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判断:国内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即将进入到创业投资的发展春天。深创投开始招兵买马,扩张地盘,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参与的区域性基金。刘纲于彼时加盟了深创投,负责创办深创投北京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006年起至今逾12年,刘纲先后创立了山东淄博基金、北京基金、天津基金、内蒙古基金、河北基金、山西基金等,全面负责华北地区基金的募投管退。目前,深创投华北总部累计管理基金81.81亿元,投资了100多家创业企业,累计投资金额约30亿元,实现IPO和并购上市15家,累计市值很长一段时间在2000亿元以上。如今回顾那段历史,刘纲认为,本土创投的发展阶段划分,2006年之前有点像“八年抗战”时期,创投行业基本上由外资占主导,人民币基金没什么作为。而从2006年到2009年创业板推出,是一个时代机遇,人民币基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战后取得了极大发展,相当于“解放新中国”时期。2009年创业板出现之后,则进入了“建设新中国”时期。“中国本土创投发展有三大驱动力:国内A股IPO、政府引导基金、双创活动。尤其是A股资本市场创业板的推出,造就和推动了中国创投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基本上国外也是一样,IPO的公司越多,创投发展越好。”刘纲告诉创业家&i黑马。

从未来中判断趋势

从现实中了解公司

加入深创投后,刘纲进入到急行军状态,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刘纲作为深创投华北区域的“总司令”,全面负责募投管退,工作处于极高强度,十年间没有休过一次年假。在这一期间,刘纲先后投资了网宿科技、拓尔思、乐视网、数字政通、晨光生物、智美传媒、太空板业、百傲化学等一批项目,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这些项目纷纷告捷,其中作为深创投第一家创业板上市项目的网宿科技,也是刘纲首个实现IPO的项目。当时,网宿科技是一家主要提供互联网内容分发与加速(CDN)的科技公司,在2007年仍处于发展初期,公司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机会,又面临着获得大牌外资基金注资的蓝汛等头部公司的强力竞争,公司资金也较为紧张。事实上,这个项目在深创投的内部乃至投资经理团队中,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对于IDC业务和CDN业务的市场空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市场,电信运营商如果主动提供类CDN等增值服务,网宿科技的发展空间将很有限。但刘纲不同意这一判断,虽然中国电信行业是大一统格局,但是各大电信运营商存在相互间的联通与结算问题,且单一运营商的全国结算单元也是以县级和市级公司为基础,他们各自的业绩考核主体与利益是不同的,这就给网宿公司留下了发展空间。同时他认为,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用户需要更快的互联网速度与更好的用户体验,网宿科技面向的市场空间很巨大。从国外行业发展状况来看,网宿科技的对标公司美国Akamai,彼时估值为70、80倍市盈率,颇受美国资本市场追捧。在国内市场,蓝汛ChinaCache也获得了顶尖VC和PE的投资(后来在美股上市)。刘纲团队将网宿科技和国内竞争对手对比来看,网宿科技的运营成本要比后者便宜很多。在技术层面,网宿科技的CDN技术存在一定优势,市场开发(BD)方面网宿科技看准了视频公司的发展大趋势,适时提出了诸如视频解决方案等针对性的方案,对于传统互联网、游戏、视频等类型的公司有较强的服务能力,颇受市场欢迎。从创始人团队来说,刘纲认为,虽然竞争对手公司的创始人看起来更为“高大上”,网宿科技创始团队董事长刘成彦与副董事长、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洪珂看似非常低调,但他们实际上是颇具实力的创业组合:刘成彦经验丰富,1995年就曾经进行过互联网创业,1999年至2000年任中国万网首席运营官,2001年凭借敏锐的嗅觉与前瞻性,加入当时成立不到一年的网宿公司,任首席运营官。2005年,刘成彦收购了网宿创始人之一周艾钧的部分股份,一跃成为网宿第二大股东,并担任执行董事。洪珂拥有美国国籍,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拥有十多年互联网行业工作经验。他曾任美国达可达互联网公司技术副总裁、美国泛亚电信技术副总裁。这是一个市场经验与技术实力俱佳的创业团队,同时创业团队成本意识非常强,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很长时间里刘成彦去外地出差都是住在如家这种经济型酒店,这让刘纲感觉接地气,很钦佩。在刘纲团队的努力及当时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先生的支持下,深创投投资了网宿科技,而它接下来的表现也不负期望。网宿科技在上市第三年后开始爆发,在媒体选出的2013年创业板十大牛股中,网宿科技在排名第二,2014年2月10日,网宿科技以134元的收盘价,超过贵州茅台,一时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2011-2016年,网宿科技营收从5.42亿元增加至44.4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55亿元增加至12.48亿元,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3%及87%。对比一下,腾讯同期的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是40%及29%。迸发的业绩,彻底点燃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热情,估值大幅提升,从2013年初至2016年7月高点,网宿科技股价涨幅超过18倍。截止2016年7月28日,网宿科技总市值达到596.95亿元。当然,深创投和刘纲在这一投资案例中也有遗憾。“当时深创投投资占比10%,投后估值2.6亿,退出时稀释掉7.5%,以网宿科技最高时500亿、600亿市值,如果再持有几年,将可以产生30、40亿元的收益。”刘纲总结道,“这说明投的好还要卖的好,投资人在投后管理工作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尽管有遗憾,但是网宿科技的上市成功,特别是它在后来发展过程中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胜出,也让刘纲意识到,本土创投公司也有机会在同一个领域竞争中挑战国外VC大佬和巨头,并最终完胜对方。

“投资三要素”决策模型

有一些知名投资人认为,“投资是一门绝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个人的成功经验,他人很难学习。网宿科技和乐视网(关于刘纲投资乐视的案例,创业家&i黑马将在随后专文分析)等成功案例,证明了刘纲是一个有天分的投资人。但与那些单纯凭感觉的“实战派”投资人不同,刘纲还是一名理性的分析者。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刘纲提出了创业投资的“三要素”决策模型: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价值判断与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性因素。

一、信息不对称。所有的投资都需要解决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绝不能搞“萝卜快了不洗泥、情况不明决心大”,而是需要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来消除信息不对称。

二、不确定性。项目对应的未来经济及市场状况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市场状况瞬息万变,这需要投资人不但要研究产业发展的趋势,还要分析企业、创业团队等的因素。

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人们对项目发展前景、趋势、收益与风险的主观判断与选择,投资经理的风险偏好极大影响对项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决策学中的极大极大值、极大极小值、极小极小值、极小极大值描述了风险偏好的四种类型。

围绕着这三要素进行博弈的创投过程中,创始人的个人素质也是一种重要的观察变量:首先,创始人对所处行业要有一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创业者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其次是悟性,成功的创始人一定是一个非常聪明、学习力非常强的人;第三是个性和性格,创业者需要诚实守信,意志力坚韧,能够持之以恒,不急不躁;第四是情商与鼓动力,创始人需要对外沟通,对内激励。在刘纲眼中,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定具备成功的人格,要有担当,知道自己是谁。

在项目和创始人的发展初期,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情况突出,不同的投资人的判断千差万别。刘纲认为,这时做出判断,一定是基于投资人的理念、投资偏好,甚至包括他的人生哲学和性格。“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是完全个性化的。”

在刘纲看来,投资人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就是作为企业家背后的投资人伴随一个项目成功,站在舞台旁边看到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的领袖级公司,我们也倍感激动和自豪。”

对当前环境的分析:

机遇、风险与“深蓝”的机会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刘纲认为有四个关键词:消费升级、科技驱动、跨界融合和迭代效应。

在刘纲看来,“消费升级”包括物质消费升级和精神层面的消费升级两方面。

在物质层面的消费升级上,刘纲看好一些新兴的连锁生鲜新零售、幼儿早期教育之类的泛教育、大健康等领域的商业项目。

比如他们在2014年投资的“果蔬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这一项目在他投资时估值2亿,如今已经增长十倍。

果蔬好定位于中国正在崛起的广大中产阶级,其生鲜市场空间上万亿,是一片蓝海,尚未有一家企业生产占有率超过5%,存在诞生独角兽的土壤。果蔬好在模式上走的是线下连锁店的路子,在优质的社区建设1000到2000平米的店,售卖全品类、中高端生鲜食品,复购率非常高,需求刚性,公司成长迅速,年复合增长速度超过70%,且一直严格保持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标准。目前,果蔬好已经开设了10个店左右,刘纲判断其将成为连锁生鲜超市类别中的头部公司。

在精神层面的消费升级上,刘纲则比较关注泛娱乐板块中皇冠上的明珠——影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赛道,每一部影片都是一个全新的旅程,前面的成功不意味着继续成功,这种特点非常类似于风险投资。刘纲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文化尤其是影视产品输出国,中国大片未来也会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席卷世界,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与友谊的使者。

在科技驱动方面,刘纲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前沿科技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没有核心技术是肯定不行的。他相信,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科技投资将会呈现一个井喷的状态,这是整个社会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而跨界融合与迭代效应,则为成功的创业项目提供了突破方向和路径。

对于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刘纲认为,创投行业的发展应该让市场机制来发挥主要作用,目前大量国有企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这很危险。因为深创投这样在创业投资领域取得成功的国有公司的毕竟是少数,国企创投会面临着团队激励、决策机制、风险追责、创业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他认为,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国家风险投资在整个创投的历史上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政府引导基金以及政府母基金应该运用市场化的机制。“这是目前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让行政力量发挥有效的、正确的影响,很多地方引导基金在分配上存在资源浪费和误导市场的问题。”刘纲表示。

在国外,VC只有在具备优秀管理团队与成功业绩之后才能说服LP继续投资,目前国内基金业的备案制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备案制本身无法对创投机构的团队、业绩、策略、风格与风险等复杂因素进行认证审核,而这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自由选择的结果。

刘纲判断,随着市场的演变,基金行业必将发生洗牌:一方面,头部公司将获得更多LP资金的倾注,如IDG、红杉资本、深创投;另一方面,头部基金机构中的优秀投资人的创业型基金,即“老人新基金”,如像高榕资本,同样会得到更多母基金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