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为何会成为一笔“账”


亲子关系为何会成为一笔“账”


身为传统家庭里长大的子女,我们大概都受过父母的管教,节制,有时甚至还要充当他们的解压工具,我们是“弱势群体”。

可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将来若是为人父母,从孕育到供养,我实在是很辛苦,辛苦二十年难不成就是为了在网络上充当“问题原生家庭”的缔造者?如此一看,父母着实冤枉。

问题的根本在哪里?

如果我不想做一个“劣迹笔笔”的父母,我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会问,我为什么想要一个孩子,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把一个全新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那我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有人说,生孩子还问为什么,当然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咯,你在某个阶段有了伴侣,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孕育了传承自己血脉的生命,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至于那些所谓的亲子矛盾,嗨,老子打儿子是天经地义,儿子翅膀硬了对老子摆摆脸子也是无可厚非,所谓“供养者的权利”嘛!

任何感情,一旦让“权利”这个东西来搅和,那你永远不会得到纯粹的。不仅如此,你辛苦二十年,很可能会收获一大堆烂账,孩子年少时你欠下的那一笔笔感情债,晚年时期都将一笔笔化作苦果咽下去!

有人又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只要我教育得够好,他保准乖乖孝顺我。我相信你能把孩子“教育得够好”,但你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方式能让他跟得上时代的大趋势。

无论你秉承的是哪种风格的教育理念,长辈不够理智的坚持往往会酿就下一代的慌张。

他被你教育的墨守成规,或者被你鼓动得任意妄为,这都不利于他在社会上拥有一个良好的交际圈。说白了,前者可能让他碌碌无为,后者可能让他牢底坐穿。

我们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孩子制定规矩是非常简单的,但问题是:你自身是这个圆规吗?

有多少家庭,父母根本做不到那些规矩,自己小时候比子女还混,却妄图把随手列出的几条规矩实施在子女身上。教育子女,首先我们得有这项能力,要对人的成长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他在什么时期会有什么心理变化。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在童年时期缺少关爱让他没有安全感,在青少年时期疏于教导让他肆意撒野,在青年时期强压管制让他失去自由,那么你觉得他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童年缺少安全的人,性格是多疑且孤独的;青少年时期缺乏正面沟通的人,他对世界的认知全来自他的幻想;青年时期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又畏畏缩缩的人,你觉得他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公司里的上司对他来说就是你的象征,他会把这种相处模式转移到社会上任何一个强势的人身上,他畏惧和仇恨那些强势的人,因为他在那些人身上看到了你的影子。

关于有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我个人理解,其实并不是恋母或者恋父,而是子女对同一性别家长的逆反心理。比如儿子对父亲,女儿对母亲。

小孩在某个阶段会进入俄狄浦斯时期,他会抗争,甚至会主动攻击。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依旧不调整教育方式,那么“仇”很可能就此结下了。要化解,则需要大家都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找补这中间的种种矛盾,重重叠叠,喋喋不休。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抱持性关系”,这个说法我是通过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讲座知道的。“抱持”指的是保护和支持,当孩子对世界还不能构成认知时,我们应该保护他,当他对世界已经有了认知,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应该持有“保护和支持”的教育方式。我们支持他的想法,然后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去伸手保护他。而不是在他还没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嚷嚷:你该这么做,你做得不对,你别乱来!

后来我想,中国家长之所以喜欢“镇压子女”,一是中国古代孝廉之风的延续,可能大家都是一代代从被打被骂过来的,所以成了习惯,经过岁月沉淀,很可能会认可这种习惯。有人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有道理的”,不好意思,大清早就亡了,让你的老祖宗歇一歇吧。另一种可能是,身为父母,当孩子到了某个阶段,他的成长认知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能力,他想做一件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没有胆量让他去放手试一试,因为我怕万一他失败了,我没那个能力在下面接住他……

所以我们给孩子上笼套,让他老实做人,不能让他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我就无法保护他。这是一种伟大的亲情,只有父母才会想得这么沉重,这么长远,这么操心,但也确确实实把孩子箍住了。如果你不能给他完全的自由,起码也让他享有同龄人该有的,不要让他自卑,更不要让他落后,这样有一天他成熟了,回头再看,原来他的父母曾是那么深沉地为自己打算过。

注意:请不要过分自我感动,不要陷入一种“自我陶醉”式的亲子关系!

特别是在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感动了自己,却很难说有没有感动所有子女。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说不定也是某个孩子的大灾难。不过我觉得有心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是自我觉醒的人,是不会出现在子女的黑名单里的。

前段时间我很喜欢的一个人,他说了一句让我感到警醒的话,他说:别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父母跟不上时代了,不管时代如何变,人心是不会变的。

人心是不会变的,但时代会塑造风气,人的习性是会变的。

我渴望我的父母在人情世故上对我多加指点,但能不能别再生活习性上过多干预?我想融入这个社会,我想拥有纯真的友情,我愿意把世界想象得很美好,因为那是每个人走下去的动力。

说到这里,咱们说一说控制情绪这件事,做为父母真的太需要控制情绪了,但是也很难很难,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压力大,觉得自己吃这些苦全都是为了孩子,孩子临时受点委屈被自己骂一骂,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呐,还是初心不纯。

他把育儿当成是一件迫不得已的功利事件。

然而同样的初心,有人能把孩子养成亲人,有人则把孩子养成了“仇敌”,只因为你持身不正。你不正,那么社会上就多了一个祸害,世上就多一段怨念。毫无益处的事情,这种人我劝你,不如先找到自己我,找到和社会融洽相处的方式,然后再考虑养育子女。

养育子女是一件“锦上添花”的美事,而不是转移自身焦虑和压力的神器。

请先把自身矛盾解决了,再想着生孩子的事儿。假如你的孩子已经降生了,但愿他的来临真的帮你化解了种种矛盾和痛苦,万一在这是非因果的漩涡里,他起不到一点该有的作用,那么生而为人,请你保持善良,善待孩子。

当然,大多数的家庭是幸福的,孩子也是幸运的。那些家长是开明而且紧跟潮流的,他们对孩子进行全方面的教育,跟进他的成长,辅助他的就业择婚,甚至帮忙照顾下一代,这对我来说,哇,太好了。可我也见过不少人,活在这种家庭常常喊“令人窒息”的,这倒是让我想起自身的一件事。

之前和同事聊天,我说:好想有个女儿,给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给她四处去旅行。我同事听了很严肃地说:你这样想很不好。

我当时非常不解,此刻突然有些懂了,请不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