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樣勸人的嗎?是的話趕緊改進

【智】

忠言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

【文】

要忠言相告,引導他向善。如果他不聽,就不要再說了,說多了只會自取其辱。

【習】

孟子說:“人之忌,在好為人師。”大意是:與人相處中的忌諱,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你是這樣勸人的嗎?是的話趕緊改進

“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眥。”(《淮南子》)大意是: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東西,但卻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

我們往往對他人的問題看得很清楚而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拿勸人這事來說,因為旁觀者清的關係,所以很多人在別人的問題或困惑面前喜歡當專家,從而導致容易出現不管別人是否愛聽都只知道一股腦地說個沒完沒了的現象。

你是這樣勸人的嗎?是的話趕緊改進

其實,先站在對方角度去用心傾聽、理解和體會比如何勸其改進更加重要。人從動物進化而來,所以人人都有好勝心。

大多數人都不太喜歡被指點而喜歡被證明有多高明。當你勸別人如何為善和改進時更是如此,尤其當你自己在這方面本身就做得不是特別好的時候,就更容易“自取其辱”。

孔子告訴我們:忠言是要說的,勸人向善是要做的,但如果對方不聽,就應該停止了。

你是這樣勸人的嗎?是的話趕緊改進

背後的道理是:我們不能以相同的方式去勸不同的人,因為每個人能聽進的話、能接受的勸告方式不一樣。

是故,下次準備勸他人時,不妨先換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願意被他人這樣子勸。

你是這樣勸人的嗎?是的話趕緊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