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你需要调账吗?

年终岁末了,会计人熬夜加班的日子来了!回头看看一年来你的账务处理成果,需要调整嘛?

常规的错误,如金额记错、漏记、会计科目用错等,用补充登记法、红字冲销法就可以调整。

如果涉及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需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处理。
一、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即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确认原则、计量基础、列报)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确认原则、计量基础、列报)的行为。如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由采用先进先出法变更为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计量方法、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等等。

会计政策变更首先适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无法确定前期累计影响数的采用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企业的某项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也就是

既往要咎

未来适用法:变更的会计政策只适用于变更当日及以后期间。也就是既往不咎。

会计政策变更,不属于会计错误,涉及利润表的科目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

例如:20×9年1月1日,假设甲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甲企业决定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假设,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原价为10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账面价值为9700万元,公允价值为9500万元。甲企业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因素。

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

盈余公积 2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00

二、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前期差错,即错误,包括计算错误、理解运用会计政策错误等。包括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和重大的前期差错。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视同本期发生,不调整期初数。重大的前期差错首先采用追溯调整法,无法确定前期累计影响数的采用未来适用法。

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涉及利润表的科目用“以前年度损益科目调整”。

如:某企业在2019年发现2018年公司漏记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200 000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因素。

编制调整分录:

1、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0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000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若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披露即可)。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利润表的科目用“以前年度损益科目调整”。

如:2017年,A公司应收乙公司一笔货款为2 000 000元(含增值税),乙公司由于财务状况不好,到2018年12月31日仍未付款。甲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已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0000元。

2019年2月3日乙公司宣告破产清算,无力偿还所欠部分货款。A公司预计可收回应收账款的65%。

A公司原对应收乙公司账款计提了100 000元的坏账准备,按照新的证据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700 000元(2 000 000 ×35%),差额600 000元应当调整2019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因素。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补提坏账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00

贷:坏账准备 600000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 000

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需要将其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年底了,你需要调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