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期集中駐訓,其餘時間各謀職業,西昌山火中犧牲巨大的是這樣一支撲火隊

防火期集中駐訓,其餘時間各謀職業,西昌山火中犧牲巨大的是這樣一支撲火隊

4月1日下午,一名地方專業撲火隊的隊員在連續奮戰之後靠著大樹休息。汪龍華/攝

作者 | 汪龍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林 見習記者尹海月 趙麗梅


21個揹包靜靜放置在凳子上,其中的18個再也等不到主人歸來。

4月4日傍晚,在四川省寧南縣森林草原防火專業撲火隊營房二樓大廳,值班隊員安靜地坐在圓桌旁,看向窗外。他們剛剛將犧牲隊員的骨灰從西昌接回,營房內空蕩而冷清。

3月31日凌晨,在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中,寧南縣18名撲火隊員及1名嚮導犧牲,另有3名隊員受傷。共有超過3800名救援人員參與了這次山火的撲救,其中包括西昌市、寧南縣、會理縣等多地林草管理部門下轄的專業撲火隊。

這些隊伍在第一時間趕赴火場,但專業化程度還遠遠不夠。撲火隊並不是他們的全職工作,許多人由當地民兵轉化而來,每年的防火期他們才全職備勤。因為政策不同,各縣市撲火隊的薪資差別也很大,相應的保障措施更是缺乏。撲火隊的平均年齡都偏大,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加入錢少、辛苦又危險的撲火隊。

撲火隊員來自各行各業,但不是“草臺班子”

寧南縣城平安路47號,是寧南縣撲火隊18名犧牲隊員的“家”。營房裡貼著這支隊伍81名隊員身穿迷彩服的照片,長方形的小黑板上記錄著隊員們的訓練生活,他們被分成8個班,每班10人,每次兩班輪訓15天。

3月30日19點30分,這支專業撲火隊接到縣林草局的命令,20點20分正在值守備勤的一班、五班共計21人,從寧南縣出發,馳援西昌瀘山火場。

41歲的何貴銀是這支前往支援的撲火隊的隊長和訓練員。他曾在原武警森林部隊當過十多年兵,2016年退伍後加入寧南縣專業撲火隊。“他有指揮經驗,在部隊裡帶過一個排。”寧南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田龍斌說。

犧牲的18名人裡只有“何隊”(何貴銀)有過專業經驗,其他人有的是餐館老闆,有的是建築工地的泥瓦匠,有的是電焊工。隊員們大多是從當地民兵“轉化”而來,也有少部分隊員曾參加本縣和其他縣市的山火撲救。每年1~6月森林防火期,隊員們集中駐訓,其餘時間各謀職業。

2010年,四川省要求各縣市根據國家森林、草原火險等級,組建人數對應的專業森林草原消防隊伍、火災應急撲救隊伍。2019年12月,寧南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撲火隊才成立,隊員們使用的裝備統一由政府採購,包括風力滅火機、打火服等。

雖然成立時間短,但犧牲的撲火隊員多數都有打火經驗。據媒體報道,一個多月前,他們剛完成本縣大同鎮的撲火任務,晚上過去,第二天就返回。同樣是經驗老道的“何隊”帶領。

田龍斌也表示,這支隊伍並不是“草臺班子”。他提到,隊員們犧牲的遺體都是趴著的,這說明他們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

隊員劉宇(化名)來自寧南縣寧遠鎮黑泥溝村,據他介紹,在加入這支專業撲火隊之前,隊員們以前在民兵連也有過打火經驗,拿著鐮刀、噴霧器上山滅火,“哪裡燒著我們(就往)哪裡上”。撲火隊成立之後,隊員們接受更專業的訓練,也有了專業的滅火器材。

劉宇說,這次犧牲的撲火隊員們之前去過瀘山、攀枝花等地支援撲火。帶隊的“何隊”平時負責訓練他們,他有十多年的打火經驗,“很專業,但他自己都出事了”。

防火期集中駐訓,其餘時間各謀職業,西昌山火中犧牲巨大的是這樣一支撲火隊

4月4日,四川省寧南縣森林草原防火專業撲火隊營房,犧牲的18名撲火隊員的行李被送回營房。尹海月/攝


“半專業”的專業撲火隊

在四川涼山,地方專業撲火隊還有很多支。涼山州17個縣市中,有12個為Ⅰ級火險縣,5個為Ⅱ級火險縣。按照規定,各縣市成立的專業撲火隊統一食宿,實行集中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做好臨戰準備,一旦發生火災,確保能快速出動。

與森林消防隊伍相比,他們普遍年紀偏大,“30多歲的都算很年輕了”。雖然也穿著橘黃色的防火服,但他們沒有專業的水泵和管帶,滅火工具主要是“老三樣”:風力滅火機、“二號工具”(滅火拖把)和“耙子”(上面是釘耙,下面是鋤頭)。

一份培訓安排表顯示,寧南縣專業撲火隊每天早上7點起床,做30分鐘早操,上午下午各訓練3個小時,訓練內容包括滅火器材、裝備的使用,以及理論學習,每15天的輪訓週期內還會安排體能考核與越野拉練。

其他地方的撲火隊也有類似的安排。“我們主要是進行體能訓練,還有設備訓練,要複習滅火機、‘二號工具’的使用以及用鋤頭怎麼打隔離帶。”西昌市太和鎮專業撲火隊中隊長王武英坦承,地方撲火隊的專業化程度還不夠:“我們其實是半專業撲火隊。”

薪酬保障差異大,年輕人不願參與

從2017年起,西昌市組建了7支共280餘人的森林消防專業撲火隊,分別駐紮在太和鎮、安哈鎮等地,開展集中駐訓。除太和打火隊機動外,其它撲火隊實行有火打火,無火巡山制度。

今年57歲的王武英1999年加入太和撲火隊。每年11月到6月,這支隊伍就要全員備勤,根據加入打火隊的年限,隊員們的工資從2600~3200元不等。6月底防火季結束,普通隊員解散回家沒了工資,只有中隊長、班長還留在營房值班,每月有1400元工資。

打火21年,王武英感慨這兩年是地方撲火隊逐漸受到重視的時候。2019年他在隊內能拿到2800元,今年工資又漲到了3200元。今年,太和撲火隊又加入了十幾個新成員,30歲以下的年輕人也有十七八個。

但每個縣市的情況都不一樣。前來支援西昌山火的會理縣專業撲火隊中隊長肖強軍就告訴記者,他們的隊員每個月只能拿到700元的工資,而這還是在去年漲了300元的基礎上的標準,並且撲火隊的工資要到年底才能統一結算。

“我們的工資待遇在州里算是比較低的。”肖強軍說,這支撲火隊平均年齡40歲以上,30歲以下的很少,近兩年也沒有新成員加入。“現在沒有人來,這是我們最擔心的。”

每年防火季,撲火隊都承擔著滅火、巡山的責任,隊員們經常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在山裡巡邏。每年開會,都有隊員向他反饋,希望薪酬待遇能提高一些,或者能得到更多保障,比如購買保險、報銷油費。但這些願望大多落空了。

雖然收入不高,但聽說哪裡有山火需要撲救和支援,這些做各種營生的撲火隊員還是會積極參與。3月31日凌晨,會理縣撲火隊的40多人就馳援西昌。“這次來支援西昌的,都是一個電話就過來了。”肖強軍說。


防火期集中駐訓,其餘時間各謀職業,西昌山火中犧牲巨大的是這樣一支撲火隊

4月1日下午,會理縣撲火隊在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撲救現場。王林/攝


靠經驗堆出來的“撲火隊長”

撲救山火十幾年,肖強軍依然熱愛這份工作,“聽到著火了還是想往山裡跑。”因為經驗比較豐富,他們對火場的風險也有了更多判斷。

4月1日下午,記者跟隨會理縣撲火隊前往火場,他們準備撲滅火場南線殘存的明火。當時,火線已經蔓延到一個山溝內,並藉助風勢向兩個山頭蔓延。此時已經臨近下午6時,山頂風力強勁,肖強軍聞到空氣中草木灰的味道越來越濃,他趕緊和帶隊的會理縣紅旗林業站站長等人商議,讓所有隊員下撤。

“培養一名厲害的打火隊長對安全撲火、有效撲火非常重要。”廣東森林防火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振師表示,在火場一線,現場指揮的撲火隊長必須充分了解火場環境、隊伍戰鬥力,還要根據風力、風向、時間等因素現場判斷指揮如何撲救更安全,而這些都需要常年的經驗積累。

撲救山火時,太和撲火隊會根據火場大小,以10人一班為單位進行滅火。這支70多人的撲火隊一共有5臺對講機,供幾位中隊長相互聯絡。撲火時,在火場外會有現場總指揮通過對講機指揮各個中隊的滅火方向,火場內由中隊長指揮具體行動。

地形地貌和風力風向,是火場指揮的主要依據。“上山火必須從火尾往山頭打,下山火根據地形來打。”王武英說,他們在火場內會派人觀察風向和地形,儘量從火勢較弱的地方突破。因為西昌一般從清晨到中午風力較弱,風向平穩,所以他們都在凌晨三四點出發撲火。

西昌山火撲救結束後,這些地方撲火隊都陸續回到了自己的駐地。看到寧南撲火隊的隊員們陸續回來,田龍斌對以後的山火撲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選好隊長,配齊隊伍;第二,加強訓練,強化管理。”

但他也坦言,自己並不是最終的決策者。“我把思路提出來以後,還是靠鄉鎮政府來做這個事情。”


本文由中國青年報獨立出品,首發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及頭條號,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