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曆史文化專欄|江西撫州湯顯祖家族墓出土墓誌

江西曆史文化專欄|江西撫州湯顯祖家族墓出土墓誌

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關注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湯顯祖家族墓園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文昌裡(圖一)。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一 墓葬位置示意圖

2017年5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撫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對其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發現明代墓葬49座、清代墓葬5座(圖二)。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二 湯顯祖家族墓葬分佈示意圖

出土了明代墓誌5方和清代墓誌1方,涉及湯顯祖家族各代。現將志文及所涉及的問題考釋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一、湯氏家族世系

墓誌志文中涉及湯氏各代,根據《文昌湯氏宗譜(光緒二十三年·七修)》(以下簡稱《宗譜》)的記載,對與墓誌銘有關的湯氏譜系進行梳理,以便能更直觀地瞭解墓誌銘涉及的內容(圖三)。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三 湯顯祖家族世系

《宗譜》收錄的諸多譜系中多次提及湯氏起源於唐代殷公文奎之子悅,因避宋太祖父趙弘殷諱,改姓湯,但因年代久遠,所傳世系不詳。《宗譜》有明確譜系可查從伯清公伊始,故尊伯清公為文昌湯氏始祖。傳至湯顯祖一輩為第六世。

第一世,伯清公。湯顯祖天祖。字亮文,邑庠生,行茂三。娶艾氏。夫婦生卒俱未詳。合葬靈芝園。子三:子高、子昂、子傑。三子中,子高公為長子,且後系發展壯大,文昌湯氏譜系在第七次大修以前,一般以子高公一支為正。

第二世,子高公、子昂公、子傑公。子高公,湯顯祖高祖。邑庠生,諱峻明,富而好德,賑活邑人,子孫世食其報,娶艾氏,公妣生卒不詳,合葬靈芝園。《宗譜·亮文公傳》中載伯清公“置賈田產,供佛齊僧”。子高公承襲父業,併發揚光大,最大的貢獻是在弘治甲子年(1504年)饑荒中,協助官府賑濟災民,其義舉獲官方旌表,此後湯氏一門在當地有了較高名望,子孫也多將湯氏的繁衍壯大歸結於子高公義舉,贊曰:“百世其昌,實賴之基。”子高公三子:瑩、玉、瑄,對應宗譜廷蔚、廷器、廷用三公。

第三世(子高公支下),廷蔚公(瑩)、廷器公(玉)、廷用公(瑄)。廷用公,湯顯祖曾祖。《宗譜》載:“字勷勝,娶鄭氏,生卒未詳,合葬靈芝園。”子三:喬一、喬二、喬三。

第四世(廷用公支下),喬一公、喬二公、喬三公(出繼)。喬一公,湯顯祖祖父。《宗譜》載:“郡庠生,諱懋昭,字日新,號酉塘,娶李氏,繼娶魏氏,生子銘三、銘四、銘六(出繼),公妣合葬靈芝園.復娶李氏,葬黃牛岡。”

第五世(喬一公支下),銘三公、銘四公、銘六公(出繼)。銘四公,湯顯祖之父。諱尚賢,字彥父,號承塘,娶吳氏,生子顯祖、儒祖、鳳祖、會祖、良祖。復娶李氏,生子寅祖。宗譜收錄的《敕封太常寺博士承塘湯先生元配吳太恭人合葬墓誌銘》記載銘四公:“立墓祠以妥先靈,建家塾以開來哲,貸萬石以甦(通“蘇”) 閭里,損千金以復橋。”考古發現的湯氏家族墓地靈芝園,即由銘四公捐資購買,其後將伯清、子高諸公遷往靈芝園內,並興建祠堂供奉;重教育,設立家塾,請大儒授課,湯氏一門由此開始士人頻出。

第六世(銘四公支下),若士公、少海公、儀亭公、素其公、良祖公、亦士公。若士公,湯顯祖本人。字義仍,萬曆癸未年進士,官太常寺博士。娶吳氏恭人,生子士遽、士耆。繼娶趙氏為側室,撫侄維嶽。繼娶付氏,生子開遠、開先。公妣俱葬靈芝園。少海公,湯顯祖長弟。諱儒祖,字醇仍.郡廩生,誥封奉政大夫。娶潘氏恭人,生子彭年、維嶽、維岱。出土的少海公與夫人潘氏合葬墓誌.為其子湯維嶽、孫湯將、孫湯緒等在清代所立。

第七世(若士公支下),友尼公(湯士遽)、尊宿公(湯士耆)、叔寧公(湯開遠)、季雲公(湯開先)。少海公次子生甫公(湯維嶽),公妣合葬靈芝園。

二、墓誌考釋

1.第1方

出土於M6後隔間。青石質,圓形碑首。圓首頂部刻雲紋託日,志額兩側各飾一朵雲紋。底部中間有梯形插榫,高17、寬13~31、厚3釐米。榫中有穿,直徑2~4釐米。志石高107、寬62、厚3釐米。志額陰刻篆書“

明故義士湯公子高墓誌銘”,志文陰刻楷書,刻於高62.5、寬54.5釐米的長方形刻劃線框內,26行,滿行33字,共707字(圖四)。釋文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四 《明故義士湯公子高墓誌銘》拓片(約1/5)

明故義士湯公子高墓誌銘」賜進士中順大夫湖廣襄陽府知府東鄉吳華撰文」鄉進士奉訓大夫山東萊州府膠州知州崇仁吳微書丹」鄉進士文林郎湖廣黃州府羅田縣知縣白城章式篆額」公諱子高,字汝昇,耕讀軒其號也。世居臨川文昌堰之左。宣德癸丑歲正月二十六」日,寔其生辰也。曾祖諱文德,祖諱友信,父諱伯清,俱有隱德。母艾氏。妻艾氏,賢而且」壽,先公四年卒。公資稟深厚,夙遵庭訓,敦尚孝友,不事表襮,以敬謹孚於人,而遠近」鹹仰之。休休有容,不言人過失。富甲於鄉邑,而無驕心;澤及於鄰里,而無德色。不嗜」酒,不偷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其自奉澹如也。既而延師友,課子姓,資講論為事。各」鄉膏腴之產,乃分命諸子以掌之。蓋為儲蓄之具也。負郭有田百餘畝,則躬督僮僕」以耕之,蓋為祀餉之具也。此所以有耕讀之號雲。弘治甲子,歲方不登,而民多怨諮,」爰輸粟若干石,備以賑之。時郡守呂公傑嘉其義,而」請與以旌表其門焉。子男三:長曰瑩,娶周氏;次曰玉,娶魏氏,繼娶汪氏,而俱卒焉;幼曰」瑄,娶鄭氏,繼娶傅氏。子女二:長適北隅饒孟柔,次適郡城潘珊,皆先後公而卒。孫男」六:曰懋昭,娶瑤坪李;曰懋敬,娶沙湖鄭,繼娶羅溪章:曰懋功,聘官畬吳太守哲之孫;曰懋德,聘城北潘瑄出也;曰懋賞,聘孔莊吳瑩出也;曰懋官,聘城南許揮使譽之孫」玉出也。玉之子父不幸俱卒,而瑄之中子懋敬立祀之,服其喪三年。孫女五:一適瑤」坪李燦;一適城南陳廷相;一適王溪趙嘉仁;一適金溪徐員,太保公瓊之子也;一適」郡城陳同廣,亦卒。曾孫男一,曰長弟,幼未聘。而曾孫女一,曰救英.亦聘城北潘焉。公」終於正德乙亥七月初五日,享年八十有三。嗚呼!亦可謂五福兼有者矣。越六歲,庚」辰冬十二月十有八日,其子瑩等謹奉樞葬於先隴之次,去家居百步許,而與厥配」孺人艾氏同墎,首庚趾甲,從卜兆也。其孫懋昭先期捧狀來丐予銘,予與公有貧賤」好,義不容辭,遂為銘。銘曰:」不爵而榮,不祿而富;壽且令終,食天之祜。」鬱郁佳城,夫妻同處;慶衍後人,腰金衣紫。」正德十五年歲次庚辰冬十二月十八日 孤哀子瑩、瑄泣血立石

該墓誌銘所載子高公在配偶、子嗣、所葬位置與居住地的關係等方面,與傳世《宗譜》相比更為詳盡,為梳理湯氏的宗族支系繁衍狀況,瞭解湯顯祖的社會關係脈絡等方面提供了許多新的資料。

2.第2方

出土於M5後隔間。青石質,圭首碑形。圭首刻雲紋託日,志額兩側各飾一朵雲紋。底部中間有梯形插榫,高17、寬9.3~23、厚5釐米。榫中有穿,直徑3釐米。志石高122、寬61、厚5釐米。志額陰刻篆書“明故湯孺人艾氏墓誌銘”,志文陰刻楷書,刻於高68、寬53釐米的長方形刻劃線框內,24行,滿行33字,共690字(圖五)。釋文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五 《明故湯孺人艾氏墓誌銘》拓片(1/6)

明故湯母孺人艾氏墓誌銘」賜進士第中順大夫廣西梧州府知府同邑李哲撰文」鄉進士前南京翰林院孔目樂安鄒暘書丹」鄉進士承德郎直隸章德府通判郡人陳幽篆額」孺人出臨川艾坊艾氏,諱興珍,仕讓君其父也。宣德癸丑後八月六日孺人寔生焉。」比長選家,得湯君子高。蓋湯本汝東著姓,世居文昌堰之左。其諱伯清者,子高之父;」諱友信者,子高之祖。顧發見之祥,已非一日,而充拓開廣之跡.自吾子高而盛著焉。」孺人既歸湯,則盡婦道以事舅姑,殫妻道以相夫子,廣慈惠以育嗣姓,執儉勤以治」生理,而女紅婦事鹹精其能,則湯氏之門欲不昌大不可得已。故試觀諸野,則阡陌」之廣甲於他姓,必曰湯焉;再觀諸市,則室屋之華甲於他姓.亦必曰湯焉;而貲賄牛」馬之屬,又皆視諸上下而獨盛焉者也。弘治甲子,歲方不登,而民且荐饑。湯君子高」爰輸粟若干石,備以賑之。時郡守呂公傑嘉其義,蓋聽其入而」請與以旌表焉。則湯氏之門第峻崇,姓名昭揭,其於孺人內相之力亦自有不可掩者」矣。生子男三:長曰瑩,娶周氏;次曰玉,娶魏氏,繼娶汪氏;又次曰瑄,娶鄭氏,繼娶傅氏。」子女二:長適北隅饒孟柔,次適北隅潘珊,皆先後孺人而卒。孫男六:曰懋昭,娶瑤坪」李;曰懋敬,娶沙湖鄭。其聘而未娶者:懋功,則官畲吳;懋賞,則孔莊吳;懋官,則城南許;」懋德,則城北潘。其官畲吳,寔保定太守哲之孫;而城南許,則贛衛揮使譽之孫也。孫」女五:一適瑤坪李燦;一適王溪趙嘉仁;一適城南陳廷相;其一則適金溪徐員,而太」保公瓊之子也;一聘郡城陳同廣,幼而在室。其曾孫男一,曰延齡,未聘。而曾孫女一,」曰救英,則亦聘城北潘焉。孺人終於正德辛未正月二十三日,距生辰享年七十有」九,亦可謂引於春秋者矣。越四歲,甲戌十月二十有七日,其子瑩等謹奉柩葬於先」壠之次,去家居才百步爾,蓋所以便顧視也。其孫懋昭先期捧狀丐予銘,予弗獲辭,」遂為之銘。銘曰:既富且壽,有孫有子;袝葬先壠,是謂受祉。」皇明正德九年歲次甲戌冬十月乙亥二十有七日丙辰,哀子瑩、玉、瑄泣血立石

子高公(M6)與艾氏(M5)墓葬相鄰,證明了子高公夫婦是承塘公遷於靈芝園合葬,與《宗譜》所載相符。因兩塊墓誌銘均為原版,說明承塘公在遷葬過程中也將墓誌銘原封遷入。該墓誌銘主要記載了艾氏生平、埋葬信息、賢惠的品行及其對子高公事業的支持和弘治甲子年子高公賑災事件、後人譜系等,豐富了文獻記載的相關信息。

3.第3方

出土於M10後隔間。青石質,圭首碑形。志額上側刻兩朵雲紋。中間以太陽紋相隔,左右兩側各飾一朵雲紋。底部中間有梯形插榫,高16.7、寬9~19.5、厚4.5釐米。志石高111、寬52、厚4.5釐米。中部刻長方形框線.內陰刻篆書“明故酉塘湯君之墓誌銘”。志文陰刻楷書,刻於高66、寬46釐米的長方形刻劃線框內,26行,滿行50字,共1032字(圖六)。釋文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六 《明故酉塘湯君之墓誌銘》拓片(約1/5)

明故酉塘湯君墓誌銘」臨川縣庠廩膳弟子員黃極頓首拜撰」朞制孫臨川縣庠弟子員顯祖泣血書」餘素沃於公之教愛。而公之制行知且悉,今有此願為之志而且銘。湯為吾邑望姓。世居文昌橋之東,而公猶穎出者。公諱懋昭,字」日新,號酉塘,為大父子高公之長孫。自幼性好質樸,凡言動務求得子高公之歡心,而獨見鍾愛焉。蓋豫知公性質不渝。而終能」振其所創之業也。比長,習舉子業,補入郡庠,因弗利,乃順其沖淡之性,而適情花草,以養晦焉。雖承積累之餘,而足以侈其服食,且」身不衣羅綺,口不嗜肥甘,一以儉約自持,用是利源日裕,而倉有餘粟。建莊於陸都之酉塘,而公之取號以之,凡文士騷人,皆遺詩」文以贈。近東邑之延橋嶺,依祖莊之右,亦建一莊焉。不惟能恢復子高公諸孫既失之業,而猶充拓之無已。每於不給者,輒發粟以」濟之。而不能償者,亦恕之而弗取。若子高公自幼而豫知之者,不於斯而符耶?然猶愧己未遂乎學業,而未盡繼乎子高公屬望之志。乃於子質暨賢,每讀書至夜分,與厥室魏偕坐而伴之,未嘗厭馳。逮昧爽,又督勸以就學,而以光昭子高公為念。若其事父母以」孝,友兄弟以禮,慈諸侄若己出。姻友之敬,久而不衰。橫逆之來,一忍以勝之。雖於人之至微者,而稱謂亦不輕斥其名。寧過於禮貌」而弗嫌、至於僕婢莊人之類,莫不感慕。凡此皆公以質樸之性而見諸人倫,日用以盡己之分者也。是以宗族鄉黨率皆稱善,而聲」譽聞於上。有今入名宦祠曰徐寒泉公者,選約正以表正鄉閭,稽諸輿論,必得公而始慰其心。繼而林九霖公舉為善人,而升」名於臬司,移檄錫之禮儀以旌異。主府治若黃歐山公,視篆若何理軒公,皆以學校公舉而請與鄉飲。公恬淡自如,退避不」就,而兩所請書皆以實行褒嘉,允可垂芳於家乘也。茲歲孟秋,公壽躋八袠,吾庠三宗師親顧以頌祝,茲非公之名實所致,而歷」有可紀者虖?公昔慮長嗣質精神不足,乃命綜家,然恆歉其學業未就,而於長孫顯宗亦朝夕伴讀。雖暮齡之時,弗少疲倦。而顯宗」亦積學有待。今幼嗣賢之子顯祖,以垂髫之年而同父於邑庠,皆公之所曲成,而行將遠到以大慰公,上繼子高公之志,端可竢也。」此公之純嘏聚於身,而慶澤流於後者矣。公先娶南門外窯上李氏,先公而沒。繼娶在城福民街魏氏。生男尚質、尚賢。尚質,字誠夫,」娶瑤湖楊氏,繼娶永豐倉前黃氏,今娶沙巷楊氏。而顯宗乃生於瑤湖楊氏者也。尚賢,字彥夫,娶廣溪吳氏,而顯祖、儒祖、鳳祖皆其」所生也。若曾孫國鎮,乃顯宗娶鄰何氏而生也。公生於丁未年七月初四日午時,而終於正寢之日,乃嘉靖丙寅念三日子時。卜葬」於後園,依於伯清公子高公之墓,案塘墩而襟帶汝川之勝概者矣!茲固質、賢從公命也。涓十二月庚寅日巳時而葬之,首庚趾甲,」從吉兆也。謹志。銘曰:」德性之溫,若麗日和風,而人樂挹。行實之美,若珠輝玉潤,而古與匹。易志山林,為天篤厚,而福罔極。」後胤昌隆,乃餘慶發祥,而卓有立。生順不慚,致九泉瞑目,而孰能及。鐫茲幽扃,遺澤遠垂,而世可襲。」旹」大明嘉靖歲次丙寅季冬月初四日立

該墓誌銘記載了酉塘公的出生家世、後代子嗣、生卒年時、安葬位置等,對梳理湯氏宗族脈絡、完善《宗譜》記載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酉塘公對後輩學業上悉心教導,對湯顯祖成才有著較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當祖父逝世時,年僅17歲的湯顯祖親筆書寫了墓誌銘,體現了其對祖父的敬重,同時也為後人研究其書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第4方

出土於M14後隔間。青石質,長方形。高79、寬45.5、厚2.3釐米。志額陰刻篆書“祖母魏夫人遷袝靈芝園墓誌銘”。志文陰刻楷書,刻於高70、寬44釐米的長方形刻劃線框內,27行,滿行54字,共1348字(圖七)。釋文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七 《祖母魏夫人遷袝靈芝園墓誌銘》拓片(約1/4)

祖母魏夫人遷袝靈芝園墓誌銘」我祖母魏郡城福民街魏公鶚女,而我祖酉塘公懋昭君配也。公以諸生為祖子高公愛孫,一意孝謹為善,諸異母弟有不若者,常流涕自責。」遇乞人於途,必拱而過之。喜詩書,尊賢拊眾,醇如也。祖母繼李孺人為室,振以端嚴,逮事廷用公瑄以孝,助公以仁,而宜家以敬。下至產畜園」池之入,必以躬親。諸娣姒常以節歲宴玩,祖母謹祀先如禮,訖,閉戶坐,凝如也。佳客文士至,則脫簪珥,市廚具,必膿以精。撫子婦諸孫,慈而有」禮,視明而聽察,色毅而言莊。每自操刀匕,群婢子不敢前也。坐於堂,諸保媼不敢近也。至於今,遂以嚴淨為家法,吾祖、吾父得以諸生強立於」有司鄉士大夫之間,吾伯父得為鄉長者,而各以長壽宜子孫,皆祖母勞思之力焉。諸孫中最愛顯祖,能讀書,十四歲為諸生,尚為護視臥起,」弱而冠,中庚午鄉舉。壬申歲除災,祖母泣營於毀室,不忍去也。歲丁丑,泫然而悲曰:“室可更為之。獨詔所旌立子高公義門,非郡縣力不可復。”」顯祖請諸校,校以上郡太守古公行復之,則喜動顏色曰:“孫必以進士大吾門矣。”己卯秋,病不起,太守以下皆臨,異數也。文士帥機為之誄。」庚辰會試,江行,顯祖夜出旨蓄,飲同年士鍾某,視覆紙,皆祖母標識,因咽泣,不自勝。而鍾亦幼失母,感動流涕咽塞。罷,就寢,朔風甚,舟兒乃醉」往,五鼓發舟,有北舡雄疾以來,橫當之,舟碎,一舟人臥熟不知也。賴吾與鍾以悲傷故,不能寐,聞水聲起,促火走別艇以免。一舟人驚謝曰:“老」夫人之靈以濟也。”癸未,予成進士。甲午冬,克葬於縣東十五里外之原。時顯祖在浙歸。而形家言水法非吉,急無可遷者。顯祖為卜袝,得坎之」行有尚。而請於父、伯父曰:“吾祖文德公、友信公之藏遠矣。以次祖妣皆合於近園,惟祖酉塘公之塋也,獨其上三四尺,則伯清公與妣艾也,子」高公與妣亦艾也,而廷用公與妣鄭則前左而丈餘,皆袝。且吾祖塋產芝,而吾成進士,則其吉也,袝之宜吉。且無至遠吾祖母於外,而諸孫得」畢上冢便。“父諗於伯父,以為然。丙午長至,祖母復見夢曰:“餘凍甚。”內人傅亟為反榻以坐,更衣絮臥之床,遂決遷。以十二月二十乙日之卯吉,」奉以歸袝公塋之左尺餘,禮也。祖母生弘治戊申閏正月初十日戌時,卒萬曆己卯七月二十二日亥時,享年九十有二。子二:長尚質,次敕」封南京太常寺博士尚賢。尚質娶楊氏,繼黃氏、楊氏。尚賢娶廣溪吳公頫女。男孫七:顯宗為尚質先室楊氏出,而尚賢子顯祖、儒祖、鳳祖、會祖」俱敕封吳儒人出,庶子良祖陳氏出,寅祖李氏出。曾孫男一十八人,女一人。顯宗之子國璋、國瑞、國珍,先室何氏出;國□,繼室蔡氏出;國珂,」妾蔡氏出。顯祖之子士蘧、太耆,先室東鄉吳州守公槐之孫女吳儒人出也;庶子開遠、開先,女淑英,京師傅氏出。儒祖出為再從父尚貴後,娶」潘氏,生彭年、維嶽、長庚。鳳祖娶楊氏,生歷年、嘉年、振年,妾南都王氏生京年。會祖娶何氏,生有年。良祖娶王氏。寅祖娶胡氏,生酉孫。玄孫男八、」女二。而國璋娶曾氏,生世龍、世順。國瑞娶範氏,生世泰、世安。國珍娶馮氏,生世昌。國□娶馮氏,生女世妹。國珂聘艾氏。而彭年娶周氏,生啟顏、」二顏。太耆娶舉人錢孔中女,生龔生。維嶽娶舉人易應昌妹,生女季妹。長庚娶潘氏,殤。中惟顯祖以進士授南太常博士、主禮部祠祭司事,疏」論時政,謫尉徐聞,移令平昌。鳳祖、士蘧、太耆,南太學生。士蘧高才而殤,無後。寅祖、彭年、維嶽、開遠,皆諸生。開遠娶提學副使東鄉王志女,開先」聘刑部主事周獻臣女,女淑英字參議徐仲佳次子呈夔,而世龍亦已聘王氏。曾、玄無不秉禮受書。世其大矣。顯祖謹銘。銘曰:著代由興,魏為」大名;曰魏夫人,來降其靈。匪富而家,嚴君是承;生長教訓,必躬必誠。綢緯布經,絲車夜鳴;度幾裁牲,鸞刀中聲。庭奧修窈,園池肅清;嘗蒸孔夙,」承筐是競。不怒而威,必戒而成;貞良順比,邪妮隱屏。維家之則,逾耄而明;載其矜莊,以被雲仍。徽毘艾鄭,乃遠其塋;我時勤思,告袝葉貞。習坎」已信,用往而寧;有園蔥菁,華芝載榮;祖遇其妣,永保後生。」大明萬曆歲在丙午嘉平吉旦。孝孫顯祖泣血立石

從行文語氣可以看出,該墓誌鋪撰文者為湯顯祖本人。湯顯祖自幼在祖母魏夫人膝下長大,祖孫情深,在其文稿中常有懷念其祖母的文字,此文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湯顯祖對祖母魏夫人的眷戀之情。墓誌銘通篇詳述了魏夫人孝順長輩、事必躬親、祀先以禮、撫子婦諸孫以慈以禮、為人端嚴、治家有法等細緻內容,呈現出一幅當時社會背景下地主家庭內宅婦人的真實生活場景,是研究當時社會習俗、湯顯祖本人文學才華的珍貴實物資料。此外,此墓誌發現於M14,而在其墓右上方M10墓中發現其夫墓誌,與志文中記載的“奉以歸袝公塋之左尺餘”相一致,也與《宗譜》記載魏夫人與其丈夫酉塘公合葬於靈芝園相印證。同時志文中詳載的自魏夫人以下第四、五代的子孫世系及婚嫁狀況,可補《宗譜》缺漏。

5.第5方

出土於M18後隔間。青石質,長方形。高95、寬63、厚2釐米。志額陰刻篆書“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志文陰刻楷書,刻於高78.3、寬54.5釐米的長方形刻劃線框內,24行,滿行40字,共830字(圖八)。釋文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八 《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拓片(約1/4)

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吳孺人小字玉瑛,東鄉縣塔橋吳知州槐第三男隱君長城女也。孺人生永州別駕署中,慧而知書,為祖」母饒母張所貴愛。餘癸亥歲從遊吏科給事徐公良傅之門,而長城君在焉,奇餘,屬以女。是歲,餘以童子」為諸生,頗有貴豪家強而婿餘者,餘不可。餘且冠,親迎,家大人為擇賓,以周君孔教加冠焉,而以饒君崙」賓餘以迎。後皆前後為同年,官至御史若中丞。初皆癯然諸生也,過我,孺人常為具館崙兄,而餘或新中」衣履襪以出,孺人必笑日:“當以敝衣決履見還。”餘未解其語。比曉,而崙兄起常先,則有餘之衣履行纏在」焉;待餘起,取崙兄敝衣履著之,殊適也。入而孺人始覺以笑。或以手釧一二具佐,我置書篋中,浹口而崙」兄剪費盡,孺人亦復大笑:“饒君必貴幸無他也。”終以好施,為媼孺所窘困。庚午餘舉於鄉。壬申除夕火,從」餘母、吳孺人於鄉於城三徙。初舉女元英、元祥,殤。舉男子士蘧、大耆,年已三十矣。孺人故秀惠,後乃苦幽」憂之疾,時咳唾自傷。壬午冬計偕,送餘於塔水,晨起,為我洗足,而別淚簌簌下,餘笑日:“安之!茲不一第,且」為五嶽之遊!”孺人與母吳益掩泣,送之戶。癸未春而餘第,遣迎,則孺人且重傷。甲申冬十二月,強起至南」太常官舍,益嗽瘠蘊熱不自禁,思歸,就其王母弟饒君之藥,而不可為矣。生甲寅年十二月初二日戌,歿」乙酉年十二月初十日巳,年三十有二。歸時,餘送之清河而訣,曰:“妾其已矣!一生開懷而喜者,四五度耳。」一于歸,已而舉兩男子,報君之兩捷音。餘皆妾之恨年也。”揮餘無近病人,掩袂而別。以大耆從六齡耳,猶」跪而授詩。大兒士蘧八九歲,能日誦萬言,六經、諸賦,誦史傳,大略已上口,而孺人不喜,餘頗為訝。孺人曰:」“他日當知之。”嗟乎!後孺人十餘年,而士蘧才名動世,竟以性氣不倫,殤於南雍,則孺人之智也。蘧無後。獨」大耆為南國子生,年二十七,終舉一子龔生。耆婦錢,孝廉孔中女也。餘故窮幸而薄仕,不能偕孺人以樂,」病不能視其藥,歿不能含菆近園,二十二年,而僅克袝於祖姑魏夫人之遷日以葬,餘其非夫也歟!孺人」逝,而餘惟傅居室,生男開遠、開先,兄弟睦如,孺人其知之耶?哽咽而為銘。銘曰:」婦幽而憂,為祖姑憐。祖姑來遷,禮其袝之。宦學以遊,同室曠如。壙復無餘,同穴未期。死生一情,傷此良人。」東顧汝室,西望汝子。庶其依之,或泣或歌。千秋以嘗,幼子童孫。」大明萬曆歲次丙午十二月二十一日巳」賜進士出身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湯顯祖雪涕立石」孝男大耆泣血百拜謹書

該墓誌銘是湯顯祖為妻子親自撰寫的,回憶了他與妻子的生前往事,充滿了對吳夫人的思念之情,是研究湯顯祖生平及其家人信息的重要實物資料,志文亦有補史、正史的作用。第一,吳夫人單獨葬於靈芝園,而不是1903年臨川代知縣江召棠重修湯顯祖墓所立碑文描述的湯顯祖與吳夫人合葬。第二,湯顯祖與吳夫人所生二子二女,子女數量與名稱均與《宗譜》記載有出入,志文中是女元英、元祥,子士蘧、大耆,宗譜中是子士遽、士耆或大耆,女詹秀。第三,根據《明史·湯顯祖傳》載“顯祖至萬曆十一年始成進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遷禮部主事”,萬曆十八年因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謫徐聞典史。稍遷遂昌知縣。二十六年上計京師,投劾歸。又明年大計,主者議黜之。李維禎為監司,力爭不得,竟奪官。家居二十年卒”。湯顯祖在萬曆二十六年後就已不擔任任何官職。而《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立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此時湯顯祖已無官職,但仍以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之銜落款,可見是用之前的最高官銜落款的。

6.第6方

出土於M11、M12雙室合葬墓前隔間,為兩位墓主人所共有。青石質,長方形。高77.5、寬47.7、厚2釐米。志額陰刻篆書“

明敕贈文林郎少海湯公元配潘太孺人合葬志銘”。志文陰刻楷書,刻於高63、寬39釐米的長方形刻劃線框內,28行,滿行51字,全文共1173字(圖九)。釋文如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圖九 《明敕贈文林郎少海湯先生元配潘太孺人合葬墓誌銘》拓片(約1/4)

明敕贈文林郎少海湯先生元配潘太孺人合葬墓誌銘」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年家眷弟鄒士楷頓首撰文」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特簡河南道監察御史年家眷弟李茹春頓首書丹」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廣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年家眷弟聶文麟頓首篆額」少海湯公,諱儒祖,字醇甫,世居文昌裡。其遠代譜序毀於火,莫可詳。自友信公以耆德著裡中,數傳為伯清公、子高公。子高公富而」好行其德,值歲歉,出粟賑活萬餘人,當事者聞於」朝,為建坊旌其閭。嗣是,廷用公、酉塘公益厚其脈,以經術貽教,誕生承塘公,而世滋大矣。承塘公苦志績學,飭躬繩後,為諸生甫十年,」蚤以子貴,與厥配吳太夫人享年俱九十有齡,諸子若孫及曾孫之以科名顯者,指不勝屈,而兩尊人身親覯之。舉丈夫子六:長顯」祖,為若士先生;次即少海公也。公生而岐巍,貌白皙,美鬚眉,豐肌偉幹,望之如玉山。讀書十行俱下,總角補博士弟子員,有雋譽。元配潘,邑著姓也,嬪於公。咿吾聲與杼軸聲達於丙夜。公益自奮於文辭,下筆千言立就,其沖襟雅度,人日依其宇,罕能名其際,識者」謂風雲在履舄間。時伯兄以癸未捷南宮,文章節義,炳烺一代,諸季群從,鹹飆發穎豎,公與伯氏尤以二龍稱焉。壬午秋闈,主者讀」公七義,擊節稱奇,擬冠本房,競以末場違式見擯。迨乙酉再躓,公自是摧橦折牙,而求息機矣。孺人少有至性,蚤失怙,哀毀如成人。」其事父栢堂公也,孝養備至,能使父忘其老。諸弟時相齟吾,乃更敬憚,娣相輯睦。迨為婦,靜婉淑嬺,操作勤勩,比於諸娣。其奉尊嫜」也,移其所孝於父者。其與諸姆嬸相善也,如其所調劑諸弟者。以是,獨當太夫人意。撫諸雛,或攜或乳,顧復良苦,亦冀豫章生七年,」幹霄蔽日,可拭竢也。享年僅二十有九。公既絕意榮進,寂處一山中,室無姬姜,門鮮好事,一觴一詠,聊以自適,其性庶幾陶元亮之」風焉。然亦以麴櫱少節,因之遘疾,而公又逝矣,悲夫!生子三:伯曰彭年,邑庠生,篤行君子也。娶周氏。仲曰維嶽,少警敏,若士公心異」之,攜就學官舍,性孤介,時復伉爽自喜,為諸生,每試必冠軍。歲庚午,舉於鄉。初令象山,再令南靖,所至清惠宜民,無不畏壘之者。尋」擢粵西南寧郡丞,其於秩滿加贈之典尚未涯也。娶易氏。季曰維岱,蚤卒。孫九人:啟顏、謹顏、瞻顏、朝顏俱邑庠,彭出;孫將、孫謀俱郡」庠,孫緒登己卯賢書,孫達、孫祺就家塾,能讀祖父書,嶽出。女孫五:一適憲副周公訓之孫,一適司理曾公美之子,彭出;一適左副都」御史易公應昌之子,一適薦元周君光亨之子,一適郡丞伍公兆元之子,嶽出。曾孫十六人,雖羽翮未成,而已有凌霄之氣。公與孺」人可含笑地下矣。若乃以視承塘公,吳太夫人壽期頤而膺百祿。復奚如?只令後貴者愾然於手澤口澤之存,豈不甚哉!公生嘉靖」己未年二月初六日,卒萬曆甲午年八月十二日。孺人生嘉靖戊午年十一月十五日,卒萬曆丙戌年十月廿四日。曩以卜兆未協,」徙厝淺土。以是歲冬月吉日,袝葬於祖塋之靈芝園。維嶽兄字生甫,素與予以文行相砥礪,最友善,屬以銘。」銘曰:謂天為可必乎,何以盛德必綿而從於筭?謂天不可必乎,何以奕世載光而食其償?噫嘻!」今茲之子若孫,猶在顯晦之間。而公與媼之短齡,仍在可解不可解之際。此生甫兄不能已於」終天之恨,而吾更欲問彼蒼以後來之契。聊以是為新阡之志。」大清順治柒年仲冬吉旦。孝男:維嶽;孝孫男:孫將、孫緒、朝顏、孫謀、孫達、孫祺;」曾孫:培、墱、墀、人英、兆奎、兆壁、人隆、人藻、埏、兆輝、人芳、人傑、兆聯等,仝立石

該墓誌銘為湯儒祖後人於順治年間的新阡之志,內容主要追溯了歷代先祖並記述了其與夫人的生平以及後世譜系和婚嫁情況,與《宗譜·一百零八號》可以相互佐證,補其缺漏。同時對收錄的其他墓誌銘,如《敕封太常寺博士承塘湯先生元配吳太恭人合葬墓誌銘》等,亦有考證作用。

三、餘論

所出六方墓誌行文、體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譜系關係、重要的家族活動以及人物評價等內容,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考古價值。其一,確認了湯顯祖一脈的重要家族成員的身份、姓名、準確的生卒紀年及所屬湯氏家族分支的脈絡,是瞭解其生平和在家族譜系中所處位置的重要依據;其二,補充了《宗譜》所載之內容,糾正了其謬誤之處,彌補了傳世文獻記載不足;其三,銘文中所記的墓主人生活中的許多細節,是研究當時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珍貴資料;其四。銘文中蘊含了豐富的書法、文學、文字等藝術價值,特別是湯顯祖親自書丹的《明故酉塘湯君之墓誌銘》和親自撰文的《祖母魏夫人遷袝靈芝園墓誌銘》《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是研究湯顯祖書法和文采的實物資料。

附記:項目負責人為王上海。《明故義士湯公子高墓誌銘》由程小輝、劉瑩琳、章小鵬考釋;《明故湯孺人艾氏墓誌銘》由胡振、彭偉楸、李穎考釋;《明故酉塘湯君之墓誌銘》由楊衛、嚴振洪、萬為民考釋;《祖母魏夫人遷袝靈芝園墓誌銘》由熊凱、張傑、餘志忠考釋;《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由丁潮康、餘琦、張慶考釋;《明敕贈文林郎少海湯公元配潘太孺人合葬志銘》由彭偉楸、李穎、王上海考釋。所出六方墓誌銘釋文均得到故宮博物院王素先生精心校正,謹致謝忱。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 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簡牘

● 海昏:贛鄱地區古越語地名的遺存

● 唐墓誌所見恆州鄉里村地名初探

● 出土唐人墓誌所涉唐代交通地理考述

● 六安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文章作者:王上海, 程小輝, 劉瑩琳, 章小鵬, 胡振, 彭偉楸, 李穎, 楊衛, 嚴振洪, 萬為民, 熊凱, 張傑, 餘志忠, 丁潮康, 餘琦, 張慶

作者機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撫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德安縣博物館

文章來源:《文物》 2018年第8期 P72-87,1頁

轉化:伍晨嫣

終校:程亮

審訂:黃海紅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