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2009年,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让全国为之轰动,随之,国家文物局将该墓列入“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可是对该墓的真实性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该墓出土一个头盖骨最引人关注,经专家鉴定该头盖骨主人年龄60岁左右,而曹操活到66岁,所以考古界宣布这头盖骨就是曹操的。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反对与疑问的声音甚多。于是,DNA检测技术就成为了验证曹操墓真假的唯一办法。据2010年1月21日《文汇报》报道,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夏侯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众多志愿者报名采集血样,可是,河南一方却未同意对头盖骨取样。

在这里我们不对头盖骨的真假与DNA检测的可能性作讨论,复旦大学征集曹姓的同时还征集夏侯姓志愿者,这让人不能理解,曹操的DNA和夏侯姓有什么关系?

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曹操墓发掘现场

熟悉《三国演义》朋友都清楚,《三国演义》里明明白白的介绍了曹操身出夏侯氏。第一回,曹操第一次出场,书中介绍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曹嵩本事夏侯姓,因被曹腾收为养子,所以改姓曹。第五回,夏侯氏兄弟第一次出场,书中对此二人的介绍就是曹操的兄弟,就是再次强调曹操父亲曹嵩是夏侯姓,后改为曹姓。人们认为曹操身出夏侯氏,大部分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古人写史,从某种角度看都是围绕着帝王家世写的,可是,曹操身为曹魏的开山之祖,他的身世一直是个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含糊其辞地说:“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曹嵩,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就是说陈寿也不知道曹操的先祖是何人,可是前面又言之凿凿地说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曹参是西汉重臣,曹操又是曹魏奠基人,两个重量级人物,相隔并不太远,若有血缘关系,又怎会“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没有交代明白曹操身世,却使得曹操身世更加扑朔迷离。

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曹操

那么让我们看看曹操本人是怎么自我介绍的。曹操曾作《家传》,自称是“曹叔振铎之后”,曹叔振铎原名姬振铎,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周王朝政权永固,实行分封制,在封商旧臣曹挟邾时,将自己的弟弟姬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立曹国,所以称之为曹叔振铎,姬振铎便用国明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操死后,曹植用《武帝诔》来维护曹操的身世,亦称“于穆武皇,胄稷胤周”,说自己是周文王的后代。但是曹操孙子魏明帝在祀天昭文中说“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说自己是舜的后代,魏明帝直接否定了曹操的说法。

爷孙两的祖先不一样,这让人困惑不已,究竟孰真孰假?就算明确了曹操是周文王或者舜的后代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有人祖先都是同族同姓。

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曹操

《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祖先是曹参,但是,无论曹操与后人分别交代了自己的远祖,却未提及近祖曹参。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曹参功劳仅次于萧何,位居功臣榜第二。曹家有这么一位祖先,从职位和年代来看,曹家肯定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来“晒一晒”的,可是,曹氏几代人,包括曹操本人都未提及过曹参,那么,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说曹操并非曹参的后人了。

为何《三国志》要说曹操是曹参的后人呢?笔者认为第一是陈寿也不知道曹操的身世,第二陈寿在写作《三国志》的时候,为了维护曹操身家地位,总要找个能“罩得住”的祖先啊!

我们再回看一下《三国志》中“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句,陈寿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向往的未解之谜。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对这句做了解说:

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裴松之《三国志》批注

《世语》与《曹瞒传》二书都并非孤证,所以“曹操身出夏侯氏”这一说法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是这一说法也有疑点。第一,曹腾在家排行第四,曹腾若无子嗣,选择养子时,应该在子侄中选择,不可能选择了夏侯家,除非曹腾兄弟都没有子嗣,如果按这样说那么曹嵩就是曹腾的子侄,那么也是姓曹,并非夏侯氏。第二,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夏侯惇的儿子,如果两人是兄弟,那么就违背了“同姓不嫁”的传统习俗。第三夏侯惇死后,曹丕为其发丧,按照当时的礼仪,天子给同族发丧应该在宗庙门之外。

以上三点肯定会被人反驳,可是“曹操出身夏侯氏”的观点是来源于《曹瞒传》与《世语》,先说《曹瞒传》,《曹瞒传》已经失传,连作者的名字都无从知晓,创作时作者的出发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无从考证。《曹瞒传》里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能有这么多细节资料,成书应该早于《三国志》,也就是说应该是在三国时期,或者在曹操发迹之时。可是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对其不屑一顾,或者有其他的原因。《曹瞒传》能出现在世人眼里,是裴松之将其内容附注在《三国志》正文之后,所以《曹瞒传》不能被列为史传。至于《世语》,则是笔记体小说,与《三国演义》一样北非史著,而是文学作品。那么依托这两部作品很难让人认同

“曹操身出夏侯氏”一说。

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曹操

其实有一人对曹操身世的说法很有权威,那便是袁绍,袁绍和曹操从小便是玩伴,彼此都知根知底,那袁绍对曹操的身世那毋庸置疑比其他人更了解了。官渡之战时,袁绍的讨曹檄文中有(这里笔者就不全写了,捡檄文重点来说下)“曹操父曹嵩,乞丐携养……操赘阉遗丑”

等语。此檄文原名“为袁绍檄豫州文”,此文是写给刘备,可信度很高。“乞丐携养”四字揭露了曹操的身世,“乞丐”不是说曹嵩是乞丐,而是说曹嵩是曹腾找别人讨要来的孩子;“携养”便是领养。

至于领养的姓氏,袁绍没有说,当时曹操与袁绍属于交战状态,檄文不免带有杀伤力,说的越明确,杀伤力就越强,如果领养于夏侯氏,那么袁绍可以说是“夏侯弃种”,或者更有杀伤力的话。袁绍没有这样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袁绍也不知道曹嵩何姓。“操赘阉遗丑”这句说出了曹嵩的身世,“赘”本意为赘押,此句中指“赘子”,“赘子”在《汉书》和《辞海》等书中都有解释,大致为“生活艰苦的人家,会卖子为奴来维持生活。”“阉”指的便是曹腾是太监,“遗丑”就是曹操是太监“赘子”曹嵩的后人。

曹操墓中的头盖骨引人关注?DNA检测无果,却带来了曹操身世之谜

曹操

由此可见,曹嵩身为“赘子”,出身贫困家庭,曹嵩的姓氏估计连曹腾都不知道,更别说曹嵩自己了,袁绍这里的意思就是曹嵩不知道是从哪里领养来的“杂种”,其实说的也是曹操。这样就和《三国志》中“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的记载相符合了。

《三国演义》中两次交代“曹操出身夏侯氏”,首先受裴松之批注的影响,其次就是为了表现对曹操的“不友好”了。古人对身世和家世都很看重,比如:朱元璋在称帝前说自己是朱熹的后代,刘邦的身世大家也都明白。而曹操曹魏开国之祖,父亲是夏侯氏,后来被太监领养,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来看,这很不光彩。《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所以就不会放过“奸阉遗丑”的机会了,这样就足以体现曹操并非正统,相反刘备的“皇叔”称号更有号召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