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發燒了",北極熊就任氣候變化代言人


當你在黃海上遇到北極熊的屍體,你會不會以為"世界末日到了",《一出好戲》不知道大家是否陌生,這部電影裡的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我們現實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那可真不是個太妙的情況。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北極圈

提及北極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它們能夠忍受最低零下45攝氏度的低溫,並且在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茁壯成長。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因此曾經也被人認為是海洋動物,故又稱北極熊為"濱海之熊"。北極熊又名白熊,通體雪白的形象,再加上有時那憨態可掬的行為,深受人們的喜愛。不過北極熊的毛髮可不是白色的,它的毛髮是透明的,而皮膚呈黑色。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

北極圈

看到它這可愛的一面時可不能忘了它還是北極地區的頂級掠食者,是現今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成年北極熊直立起來高達2.8米,肩高1.6米。雄性北極熊體重為300~800公斤,雌性為150~400公斤;在冬季來臨前,為了冬眠而瘋狂進食的北極熊體重可高達800公斤以上。熊掌可達25釐米寬,熊爪可超過10釐米,北極熊奔跑的時速可達40公里,在海中它也是個優秀的游泳健將,能以時速10公里遊100公里遠。作為食肉動物,當北極熊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開始重合時,犧牲就在所難免了,北極熊有被人們大肆獵殺過,而北極熊也有襲擊人類的例子。每年都會有20到90個人受到北極熊的攻擊,並且北極熊也是唯一會主動攻擊人類的熊類,其攻擊人類的時間多發生在夜間。北極熊和人類的這些"愛恨情仇"還得從那大航海時代說起。

北極圈

揭開北極熊演化的面紗

大航海時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血腥的時代。最早是由歐洲人開始了北極探險,19世紀瑞典探險家諾登許爾德率領船隊繞過亞洲大陸從東北角進入白令海峽;20世紀初,挪威探險家南森發現北極是一塊被浮冰覆蓋著的海洋;1909年,美國探險家皮爾瑞率領船隊抵達北極點。經過這三個世紀的努力,人們終於對北極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並且在1922年,由弗拉哈迪製作的首部紀錄片《北方的那努克》,率先為世人揭開了北極之地那神秘的面紗。

北極圈


隨著人們對北極熊的認識逐步加深,北極熊這個神秘的物種也正式出現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熊類包含2亞科,6屬,9種----北極熊、棕熊、美洲黑熊、懶熊、馬來熊、眼睛熊、大熊貓和已經滅絕了的北非棕熊。現在科學界普遍存在一種說法,稱是在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前,北極熊從棕熊中進化分離出來的。因為科學家通過收集這兩種熊類的DNA發現,它們的親緣關係十分相近,並且沒有生殖隔離。而且還能夠繁育後代----灰北極熊。但目前還是沒有具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這項推論。

北極圈

為什麼稱北極熊為氣候變化代言人?

近些年來全球的氣溫在不斷升高,既產生了溫室效應,何為溫室效應,簡單的來說就是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這些溫室氣體,被大氣層鎖住,而溫室氣體能夠阻止一部分的熱量散失。這就導致了地球上的溫度越來越高。看到這是不是覺得溫室效應十分的不好。答案是否定的,很早之前地球還是一個零下18攝氏度的"冰球",那時候還沒有人類。正是由於溫室氣體鎖住熱量,才催發了生機勃勃的植物。地球才變成一個物種繁多的生命星球。

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的,即使在那遙遠的極北極區也同樣不例外。其實溫室效應對北極地區的影響反而比人類的更大。我們對溫室效應的直觀感受可能大部分只是夏天更熱一些了,現在的冬天不下雪之類的。

北極圈

1979年9月北極冰原


北極圈

2005年9月北極冰原

有趣的是,溫室效應對北極的影響反而比人類的大,北極地區大部分是被冰蓋覆蓋的,北極冰蓋有兩大類:一類是覆蓋在北冰洋上的海洋冰蓋,一類是覆蓋在陸地上的島嶼冰蓋。而由於氣溫升高使得在海面上的冰蓋加速融化。雖然北極熊是產於陸地上,但因為捕食海豹,所以北極熊大部分時間反而是在海上的浮冰上生活。因此一旦溫度上升直接影響的是北極熊的生存問題,稱北極熊為氣象變化代言人是再合適不過了。

北極圈

而現在北極大量的浮冰被融化,浮冰和浮冰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就導致了北極熊從一個浮冰到另一個浮冰需要花費更多的體力,甚至可能遊不到,無法到達浮冰的結果就是在寒冷的水中死去。要知道北極熊雖然精通水性但比起海豹,又是稍遜一籌,所以浮冰間距離加大,使北極熊的捕獵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耗費更多體力,便會飢餓,若無法正常補充能量就會導致身體消瘦。如此循環下去,北極熊的處境會越來越不妙的。

再加上人類的肆意獵殺,導致其數量驟降,若不加以保護幾十年後的地球可能就會失去這種美麗的生物。目前北極熊已經被列為瀕危野生動物

北極圈

小結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同樣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園。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已經直接或者間接的導致許多種動物滅絕,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內有超過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類滅絕,超過140個種和亞種的鳥類滅絕。不知大家是否想過,這些已滅絕的物種,它的種群數量又有多少生命呢?

正如上文所說的,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如若沒有唇亡齒寒就是人類最後的結局。


本文部分引用

向薛雁, 易堅. 群體基因組學解密北極熊起源和適應性演化[J]. 科學, 067(4):24-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