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結構?

隨著糧食供應逐漸跟上人們的需求,大家的飲食生活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吃不飽飯越來越少,吃肉越來越稀鬆平常。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越來越西方化,精製穀物、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熱帶植物中的飽和脂肪攝入不斷增加。


科普|什麼是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結構?


雖然魚類、水果、雞蛋、牛奶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吃得多、動得少的生活模式,還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病


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一種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


什麼是“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式飲食”是指有利於健康的,簡單、清淡以及富含營養的飲食。


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

其次才是穀類,並且烹飪時要用植物油(含不飽合脂肪酸)來代替動物油(含飽合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欖油,是一種特殊的飲食方式。


科普|什麼是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結構?


“地中海飲食”這一說法的提起是因為當時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中海周邊國家的居民攝入膳食脂肪的總量與美國人不相上下,但其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卻比美國人低很多


人們最為熟知的地中海式飲食模式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哈佛大學營養科學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Walter Willett 醫學博士提出的。


其以意大利南部、希臘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克利特島的居民膳食結構為基礎,並附以規律的體育鍛煉。該膳食結構的優點頗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很低,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則很高

那麼有沒有適合中國人的

“地中海飲食”呢?

北胖南瘦,飲食模式最為關鍵!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有一條明顯的地理分界,即秦嶺-淮河一線。這條地理分界除了區分南北氣候和供暖強度之外,還標誌著水系、土壤、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這些差異滋養出了不同的農業、飲食特點,進而影響著對應區域居民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那些與恰飯密不可分的疾病風險。


科普|什麼是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結構?

▲ 是我眼中的中國地圖沒錯了~


南北差異一直是人們熱衷的話題,北方人吃小麥、南方人吃大米可能是最重要的區別。


而身材同樣具有南北差異,北方人的體重指數(BMI)往往比南方更高,北京的超重率達40.9%,冠絕全國;天津則以12.2%的肥胖率,獲得了中國肥胖的第一名。


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依然是北京和天津,分別可達44.8%和11.7%;女性超重第一名的則是內蒙古,同樣可達37.1%,肥胖率上依然是天津以12.7%的比例實現了三連冠。


反觀南方,肥胖率幾乎都在6%以下——這難道只是因為北方太冷了要囤點脂肪來過冬?可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同樣有類似的分佈規律

。遺傳、氣候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一差異,引發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在飲食上。


為此,最近發表在J Diabetes綜述就提出了中國版的“地中海飲食”,認為“江南飲食”可能也對慢性非傳染病具有保護作用


江南飲食,中國的地中海飲食?

飲食對於疾病——尤其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重大的影響。


如今中國的起碼就有包括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在內的八大菜系,烹飪方式更是包括炒、爆、熘、炸、烹、煎、貼、燒、燜、燉、蒸、氽、煮、燴、熗、醃、拌、烤、滷、凍、燻、卷、拔絲、蜜汁……


科普|什麼是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結構?


在這八大菜系中,南方的淮揚菜、浙菜、徽菜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徵,比如大量的時令蔬菜水果、淡水魚蝦和豆類,適量攝入糙米飯、菜籽油和紅肉,攝入的鹽和酒精相對較少等,在烹飪手段上也主要選擇清湯蒸煮或溫火煎炒的手段。這一主要流行在江南地區的飲食被稱為“江南飲食”


古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中國,我們雖然沒有橄欖,可我們有菜籽油!菜籽油富含Omega-6不飽和脂肪酸,同樣可以提供類似的、較高的多不飽和/飽和脂肪比例,在降低總死亡風險方面並不比橄欖油差。


而江南作為魚米之鄉,吃魚也是人們的日常,從魚類中獲取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同樣對各類慢性非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


雖然近年來江南地區的主食逐漸變成了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的精製穀物類,但江南的飲食與地中海飲食有異曲同工之妙


適合中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中國人選擇江南飲食會不會比選擇地中海飲食更好?


科普|什麼是適合中國人的“地中海”飲食結構?


目前雖然沒有直接比較兩種飲食的證據,不過,地中海飲食和傳統的江南飲食似乎都與哈佛大學健康飲食指南的說法很接近。


研究顯示,包括飲食和運動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顯著降低糖耐量受損人群的糖尿病發生風險,降低全因死亡風險,飲食真的是預防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中國,江南飲食其實可以與地中海飲食相媲美,或許是眾多中華飲食方式中,最適合慢性疾病預防的選擇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