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八大神咒

咒语是在道法的过程中配合符,印,罡,诀,法器来行道施法,代神明宣言的一种咒术,是行法演道的核心手段。是修道之士日常生活中防身保命的秘法,也是沟通神灵的媒介,更是驱妖除邪的法宝。《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六说:“夫大法旨要三局,一则行咒,二则行符,三则行法。咒者上天之秘语也,群真万灵随咒呼召,随气下降。”可见在道教法术中,道教咒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箓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曰神咒。从此可看出咒是神明宣经说法的秘言法旨,是具有很多神通力量的一种语言。咒语的种类很多,广泛应用在道教各类法事科仪及日常生活中。如召请,祝禳,修炼,镇伏,洗漱,饮食等等。

我们今天常看到的八大神咒是道士日常功课中用来涤除心中罪孽,卫护心神,请召神明护持,开经演道所用。是学道修道入门必修必会之咒。我等应熟记于心。八大神咒出自《早晚功课经》,是道教诸多门派广泛普遍遵行的几种常用咒语。目前网络上很多道友对这些咒语的内涵并不能完全理解,我今尝试浅显的语言来释义,希望能更好的使道教咒语广被人知。

道教八大神咒

神咒,指天神的语言,有神通法力的秘语。《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曰:“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篆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日神咒。”道教认为咒乃天神所颁,得之者可以役使鬼神。早期道经《太平经》云:“天上有常神圣要语,吋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来往也,人众得之,谓之神咒也。”道教神咒主要用于祈禳、治病等场合。并要求念诵时,身心洁净,虔诚、存心诵之而往往灵验。修炼之人诵之,有助于入静炼养。

八大神咒,是道教入门的必修之学,应用及广。举凡诵经、禳解、临坛、书符、行法等都需要 念这八个咒语,它也是修炼符咒法术的必需程序。八大神咒是指: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净心神咒、净天地神咒、金光神咒、坛场土地神咒、祝香神咒、元始安镇神咒这八个咒语。八大神咒的神符,需要熟练的记着,在念颂神咒的基础上,要把这个神符存思出来,这一点不同于绘制其他符咒讳令。

至于其八大神咒各符的色泽、大小、配合手诀等细节,每一个皆有不同,经中皆各自详细讲解,并与坊间流行的绝不相同,为道教教内秘传,例如其中的金光咒、金光符、金光修炼指诀都是第一次公开于世,请学者一定要珍惜。

一、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净心咒:除杂念,明心智,净灵台。净心神咒,关键在于祛除杂念,安宁心神,以便转凡心为道心。因为我们的任何罪业,一切凡夫不能进道的源头是心,修行虽有万千方便门,归于一处,无非修心而已。净心神咒为八神咒之首,顾名思义为修道之人早晚功课及学炼符法时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时所用之咒。此咒能使凡心入于冥寂,返观道心,入于清静之中。并有保魂护魄的作用。

1;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语释:太上者即为太上老君,在此为大道之尊神,居上清境,名道德天尊,为道教三宝之师宝。三台者即三台星君。唐杜牧有诗云:“三台星里拜文星”。应变无停是指大道(太上)无处不在,易处于运动中的状态,变者变化也。《清静经》云:“大道无情运行日月”是也。

2;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语释:大道随声感应,无处不在能驱除邪祟,而弘护正道,卫护修道之士能身心安泰,不受鬼魅侵扰。

3;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语释:此言常诵此咒能使人智慧开朗,灵台明净,摒除杂念,心道合一,神明安宁。不染六尘。

4;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语释:三魂者:《云笈七签》云:“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胎光主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三魂为阳,易上升,故应常守三魂。七魄为:尸拘,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一代丹道大师魏伯阳真人在《周易参同契》说: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七魄为阴神,故其性使人性坚贪嫉,遗精好色,迷失自我,暴敛奢淫。故修道之人使三魂永固,七魄安然。

布坛施法,修炼功课之前都应先诵持此咒,宁静心神,使心神归于正道,魂魄安固。从此可看出修道之下手功夫即先修心。“太上”,本意最上。道教“三清道祖”之一,居太清境,名为“太清道德天尊”。“台星”,卽北斗星之三台星。《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据经典记载,三台星有六颗,每台二星,上台司命,中台司功,下台司録。

道教有”肝藏魂,肺藏魄“之说。人有三魂,上应三台。按《云笈七签》:”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胎光主生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魄有七魄,分别为尸狗、伏先、雀阳、吞贱、非毒、除秽、臭肺。”又按《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眞文天书经》云:“太玄上宫北帝,常以庚申日,制天民三尸魂神,条人罪状,上奏帝君。当此日,能修斋奉戒,昼夜思神,则三尸不得上天言人之罪,地司奏人善功,列言帝君,太一欢喜,卽记名左契,长为种民。”

“智慧”,卽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创造发明的能力。按照如上所说,卽道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应变无停,如果可以洞悉世间万物变化,人如果借助控制三魂和制御七魄方法,使自己的情欲得到净化,卽可以使自己心神安宁,守一专心,就能智慧开明,神通恢豁。

道教八大神咒

二、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净口咒:消口业,对往后念咒有很大好处。净口神咒:关键在于令口部诸神归于正位,消除口业,涤荡我们口中的秽气,以便用清净之口来讽诵灵章。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避免不了吃肉、吃五辛三厌之类的食物,而且还有讽刺、漫骂、两舌、妄语等等口业,需要用此神咒以清净之。

净口神咒含有两层真意,一为:我人生于世俗,难免谤经毁道,妄言他人之过。更有世人不信鬼神,指天骂地,绮语两舌,咒诅谀曲。此皆为口业。另居于尘俗,三荤五腥难免避讳。口气腥檀膻臭。诵经论法,污秽三宝。故应常诵净口神咒消除口业,祈请正神,涤除口中秽气。清静口舌后方能诵经念咒,通真达道。

1;“丹朱口神”

卽(jí)口神名讳为丹朱。语释:按《黄庭内景真经》云:口神为丹朱,舌神为正伦,齿神为罗千,喉神为虎贲,炁神导引津液,心神固守丹元。口中常有秽气故应常吐故纳新,呼吐污浊之气于外,吸引清新之气于内。其法有六:嘘、呵、呼、呬、吹、嘻六气之法,能使五脏六腑康泰。《太平御览》云:真人道士常吐纳以和六液。另通过舌神吞咽津液,可保津液。丹经有云: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这样引吞津液直接人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故能通命养神。道家认为牙齿为坚硬之物,能摧万物而食之,故能驱除邪魅。喉为吞咽之重楼,口中之液为玄泉,故吞咽生津聚精,滋养精气。

心为五脏之主宰,丹元为体内元神,是主宰思虑意识,体内生机之神。思神是指存想体内口部诸神,炼液是运炼体内玉液还丹。此咒令口齿喉舌心思之元神,除口中之罪业,清口之浊气。心神与道合一,存无守有,长生久视,道炁常存。

2;“吐秽除氛”

卽吐故纳新,外引清炁之意。吐纳之法有嘘、吹、呵、呬、呼、嘻六字诀。按《抱朴子内篇》云:“明吐纳之道者,则曰惟行炁可以延年矣。”又《太平御览》云:“眞人、道士常以吐纳以和六液。”

3;“舌神正伦”

卽舌神名讳为正伦。《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舌神通命字正伦。”注云:“咽液以舌,性命得正其五味,各有伦理。”

4;“通命养神”

丹经言,能通命者保精也,养神者炼性也,内含性命双修之意。

5;“罗千齿神”

卽齿神名讳为罗千。《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齿神崿锋字罗千。”注云:“牙齿坚利,如劔崿刀锋,摧罗众物而食之者也。”

6;“却邪卫真”

在此之意卽:修炼好“齿神”,使其归其正位,可以外邪不侵。

7;“喉神虎贲”

卽喉神名讳为虎贲。

8;“炁神引津”

《上清大洞眞经》有云:“结喉,一名金楼,一名重楼,一名三思台,神有十二,亭长眞人在其内,主通上下炁也。”此句为修炼之时如掌握和运用神、炁、精,以达到上下通常。

9;“心神丹元”

卽心神名讳为丹元。《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注云:“心为脏腑之元,南方火之色,栖神之宅,故曰守灵也。”

10“令我通真”

此意在修道之人,要掌握心内之元神,以运用身中之精气,抱元守一,存无守有,凝结成丹,自然可以通眞。“思神”为存神守一之道。“炼液”制保护、修炼好精炁,以达玉液还丹之妙。“道炁常存”这里酝意,如果按照此法不断修炼,卽可以与道合一,得长生久视之道。

总而言之,如果认眞不断修炼,把口、舌、齿、喉、炁、心、思各神仙归还原位,各司其职,自然可以外邪不侵,内神(三尸神。三尸即三彭。彭,鼓声也,有鸣鼓而攻人罪过之意。上尸青姑,名彭踞,,居人首,令人多思欲,眼昏发落;中尸白姑,名彭踬,居人肠,令人嗜食多忘,好作恶事;下尸血姑,名彭蹻,居人足,令人躭色喜杀,肢脏扰动。人体内有三尸之神,专司人功过,每庚申之日,卽趁人熟睡,上天白人善恶。庚申日系天神罚恶降罪之日,故三尸于此日言人罪过。)安静,以通道妙。

“丹朱口神”,卽口神名讳为丹朱。。“舌神正伦”,卽舌神名讳为正伦。“罗千齿神”,卽齿神名讳为罗千。“喉神虎贲”,卽喉神名讳为虎贲。我认为这样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法,有所欠妥。丹朱者,离火之象。在中医里,口舌通心。心亦是离火。“丹朱口神”应是表达存口神赤服。以离明阳火化净污秽,引纳存菁,所以下句则接“吐秽除氛”。

伦者,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正伦,应该是指端正次序,顺从节次。“舌神正伦”是指存舌神本身位与交接的位置,只有遵从节次,安守本分,辅助其它神祗,才能够“通命养神”。罗者,旧字“罗”,是四正四隅加上下的四维,则是形容广的意思。千为虚量词,指多,古文法中百、千、万等多不指具体数量。“罗千”指的是数量多范围广,应并不指具体某一神名。

虎贲者,指的是画有老虎的纹饰,多见于古代青铜器皿。则应该表达的是,喉神服饰中有老虎的文饰,而非具体喉神的名讳。以上只为一家之言,谨作参考。曾记得翻阅《道臧》的时候不经意间瞄见过口神、心神等的名讳,虽已忘却目录卷名与具体名讳,但大胆作上文,希望抛砖引玉。若有错漏,亦恳请各位同道不惜斧正。

三、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净身咒:净化身体,排三毒,滤浊气

净身神咒:关键在于令身部诸神归于正位,消除身业,安稳魂魄,使四灵拥护身形,以清净之身来行道法。杀、打、偷、淫等罪业均是通过身体来完成的,故而需要用此神咒以清净之。净身神咒可令身体内的四正之神归于正位,消除身业,拥护身形,保卫道体,所谓身业即杀盗透淫等罪。使修道之人身体清静,能以清静之身感召神灵。

1;“灵宝天尊”

语释:灵宝天尊为三清境第二尊神,居上清真境,为经宝。念诵此咒时要万法俱忘,心神合一,神宁泰定。眼内视神光焕于玉阙,耳返听妙韵于琼台,心存灵宝天尊于上,三魂七魄不外游,五脏灵神玄冥。玄者玄妙,冥者寂静。安慰为静养,身形安稳,五脏之气化为四正神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侍卫自身左右前后,养护肝肺心肾。自能修成道果。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之一,身居禹余天上清眞境,故又称“上清灵宝天尊”。他的炁为玄黄,相传是由“二晨精炁”托胎洪氏,怀孕3700年后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之岳。

2;“安慰身形”

静养心神,万法俱忘,惟神是守,内视返听,卽可神宁泰定,一念不生。

3;“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弟子”按《道藏辑要》为“法子”,均指修道之人。“魂魄”,按《黄庭经讲义》淮南子注云:“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也为人内五行。

4;“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轩”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星宿之名,主东南西北,又为金木水火四象。在道教修练中认为,青龙青木东方肝脏所属,白虎西方白金肺脏所属,玄武北方黑水肾脏所属,朱雀南方午火心脏所属。按《礼。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后白虎”。同样寓意修炼身心,静养五脏,体内神清。

总而言之,本呪(zhòu)之意,修炼者只要认真修炼,掌握此五脏修炼方法,制御五脏之炁,神宁泰定,使三魂七魄得到安稳,不外逰走,自然得到诸护法神王得侍卫,消除身上所有秽浊,一念不生。同而达到修眞目的。

四、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土地祗灵。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备守坛(家)庭。

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安土地神咒:通告十方土地,借其之力,防护坛场,并与之结缘。行地界法事之基础

坛场土地神咒:是修炼前召遣土地神,以使之代为传奏,凡夫心意方可达于上苍,使仙真圣灵知之。此咒为结坛行法召遣土地山神,以使之代为凡夫奏告上天,保卫正道时所用。

道教八大神咒

五、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秽炁分散。

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度人(杀鬼)万千。

净天地咒:接收宇宙信息场,初步达到一定的“天人感应”从而汇聚能量。使周围能量场排除杂质,得到净化。净天地神咒:此咒可以制魔召灵,役使群灵,安镇五岳,保天地长存,扫荡厌秽,正气充沛,使邪气消灭,祛病长生。天地之间,污秽太多,均由人为,所以需要此咒以清净之。

道教八大神咒

PS;敬天地神咒和安土地神咒也是有解释的~文字太多~会在给大家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