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洛杉矶时间2月9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独揽,韩国导演奉俊昊和他的《寄生虫》成为当晚的最大赢家。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不仅如此,奉俊昊还开创了历史,本届奥斯卡将最佳外语片更名为最佳国际电影,而这影史首个最佳国际电影奖,被《寄生虫》拿下,奉俊昊成为影史第二位以非英语片拿下该奖的导演。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在网络上,许多人都对这届奥斯卡的结果表示失望,他们批评这部电影“故事有bug,不接地气,三观不正”

No.1

关于故事逻辑


这部电影本身重点就不在这些,《寄生虫》本身它的画面风格就架空了一部分真实世界的设定,戏剧感和魔幻感很强,包括整部影片里灯光十分吊诡,它不是在讲故事,更像是一部把剧本变成影像的艺术品


奥斯卡评委不只是盯着故事看的。《寄生虫》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平衡了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观众口味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一丁点韩国本土的影子,没有像前几年韩国电影火起来的复仇题材那样,刻意追求写实,摄影时制造晃动、呼吸感、代入感,《寄生虫》整篇的机位稳定,表演舞台化,指向性明显,它是回归到电影本身的一部作品。


No.1

关于不接地气


这点与故事逻辑一样,或许在片中你能看到很多细节处都不是那么有说服力,比如女管家把创业失败的丈夫藏在富豪家隐藏的地下室里,比如各种巧合一家四口都进入富豪家打工,太过于精巧的安排会让你觉得不符合现实生活。


但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这些精巧的安排,缺少一个细节都不足以成为《寄生虫》。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石头,它是作为“权势地位”的象征。


这块石头是影片开始敏赫送来的,他说家中各处塞满了各种奇石,就数这块最能带来财运和好运,但他真正的意图只是从地摊随便买来一块假的名贵奇石,编个理由欺骗基宇,让他代替自己去当补习老师看着富家女多惠,因为在他眼里,多惠是绝对不会看上他这种穷人的。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但是有个画面,基宇在被水淹没的家中,看着这块石头慢慢的浮出水面,才明白敏赫对他的不屑。这加剧了后面基宇爆发会想杀人灭口来保住自己残存地位的心态。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最后,在梦里基宇放下了这块石头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还有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气味”


第一次朴社长儿子察觉基泽一家身上的气味相同,此时基泽一家的反应是生怕社长一家察觉出他们是一伙的,却没有在意自己身上的气味究竟是什么。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第二次 是藏在社长家却听到社长和夫人提起了他们身上的气味。这时他们终于知道了,所谓的气味就是穷人气。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第三次 便是车上女主人的嫌弃和生日party上朴社长捏着鼻子去捡地上的车钥匙。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气味已经变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刺痛了看重荣誉的金司机。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在这里也有人不理解金司机为什么要杀掉社长

金司机的杀人动机是十分隐晦的,许多人认为这是《寄生虫》的败笔,但我认为这里恰恰蕴含了电影真正的主题:富人和穷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No.1

关于三观不正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肮脏的一家四口”

但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


《寄生虫》被指三观不正,穷人该被理解吗?


社长一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他们的鄙夷不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它不像恶毒的话语,瞧不起的眼光。


真正刺痛穷人的,其实是大家的“困惑”


我们习惯于感知那些善良、单纯的人,而面对弱者的愤怒,我们其实丧失了部分的感知能力。


导演设计这些细节,却从没想过为这个行为解释什么,他就是想向你呈现这样一件事件,来表达阶级之间巨大鸿沟和两者的不可兼容。


影片中每个人的表现,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处境。但导演抓住了矛盾,激化了矛盾,弱者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他们不被社会所理解的绝望感。


这不是三观不正,这是电影的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