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瓊瑤的《還珠格格》曾紅遍大江南北,在第三部中有一首叫《奈何》的歌曲,隱娘印象很深:

我和你兩個 伴著燈兒坐

我低頭無語 你眉頭深鎖

好花好月好良宵 它不屬於你 也不屬於我

心事幾萬重 只有情默默

想對燈兒說 燈兒不解我

……

這是五阿哥和知畫成親時的歌曲,表現兩人結合的無奈。

後來,當隱娘讀到南宋詞人向滈【hào】的《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時,才發現,瓊瑤阿姨也許借鑑了向滈這首詞的內容。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

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


這是南宋詩人向滈【hào】非常知名的作品。

誰伴著明亮的窗子坐著呢?我和影子兩個罷了。燈油燒完了,人要睡了,連影子也把我拋棄了。無可奈何啊,無可奈何,好一個淒涼彷徨的我。

顯然,這首詞敘述的是自己夜晚對燈獨坐的心情。

孤獨、無助、淒涼是向滈的狀態。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與影子相伴,來凸顯人的寂寞,李白早在《月下獨酌》中就有運用: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孤獨如李白,無人對酒之時,也只能與影子作伴,還隨影起舞,可見李白孤獨卻不失曠達的胸懷。

與李白不同,向滈整首詞中就只有“燈”、“我”和“影兒”,無月,無酒,自然也無歌,無舞。同樣是寫孤獨,向滈【hào】筆下卻處處是絕望的影子。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相較於李白來說,向滈確實顯得更加淒涼。

詞篇用“誰伴”二字開頭,一上來就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燈下為孤獨而久久苦惱的情態,由“誰”字發問,便把讀者引向對形象搜索與尋求。

果然在問了千萬聲“誰伴”之後,作者終於發現了只有“影兒”相伴。雖有“影兒”相伴。

可是,就是這無言的、難以發現的影兒,況且也並不能“伴”得持久:“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找到影兒作伴,為的是給自己尋求安慰,誰料燈滅後連“影兒”不復存在了,加倍襯出了自己的孤單,於是便喊出:“無那,無那,好個棲惶的我”。

向滈【hào】對影兒的恰妙運用,使抽象的愁思更為具體,行文也更生動。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向滈的悲傷不是無病呻吟,他有著深層的社會原因。

向滈出生於南宋初期,統治者只顧偏安一隅,不圖收復失地,有志之士意難伸,十分愁苦。

向滈在一首《臨江仙》中說:治國無謀歸去好,衡門猶可棲遲,透露的正是愛國被冷落後的淒涼。

社會背景不好,向滈本人雖然才高,卻一直處於貧困的境地。《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前集謂其“才調極高,貧窘則甚”。

楊萬里嘗賞其“人情甚似吳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難”之句,可見向滈的人生境遇的確困窘。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據說,連向滈的岳父也嫌棄他太窮了,要安排他的妻子另嫁,在這樣的情況下,向滈寫下一首《卜算子》:


休逞一靈心,爭甚閒言語。

十一年間並枕時,沒個牽情處?

三歲學言兒,七歲嬌痴女。

說著行人也自愁,你自思量取。


向滈的妻子也是一個重情義的女子,她毅然地回到了丈夫身邊,兩人相伴到老。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的歌詞很像


人生中,多有如向滈詞中孤單淒涼的境遇,所以,李白獨自飲酒,伴月起舞,瓊瑤阿姨也會創作出與向滈孤獨淒涼情緒相似的歌曲。

人生本不易,但如果能有向滈妻子這般重情義的女子,那麼人生的苦痛也會覺得好受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