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脚阳春话宋璟---记大唐名相宋璟

宋璟是我国唐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重臣。他以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武则天的器重,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一起被称为唐朝的四大名相。元代朱禋称赞他:曾是唐朝第一人。

有脚阳春话宋璟---记大唐名相宋璟

宋璟(663-738),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729),官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他历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开元二十年(732),宋璟老告退,皇帝仍念其功绩,“仍令全给禄奉”,隐居洛阳。737年11月19日在洛阳东都明教里私第去世,享年75岁。唐玄宗追赠“太尉”,谥曰“文贞”。

一、因《梅花赋》而声名鹊起

宋璟少年时博学多才20岁时就考取了进士,但一直到25岁他还在候缺。一气之下,宋璟跟叔父到位于四川的一个地方偏僻、交通极不便的山区的小县城东川。在这里,宋璟一头扎进书馆,“四书五经”“六论八典” 等他研究的是烂熟于心。宋璟从小就是个立志远大的人,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眼看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便忧虑成疾,病倒在床,一连几个月不能起来。一天,他觉得身上稍微轻松了些,就扶着墙到院里散步。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遍地白雪,他抬头一望,忽然发现墙角有一株梅花,在寒风中十分妖艳。

有脚阳春话宋璟---记大唐名相宋璟

这梅花,霜雪摧残不枯,寒风袭击更艳,芳香更加宜人。宋璟触景生情,思绪万千,感慨之下,一口气写下了长篇抒情诗《梅花赋》,“喟然叹曰:呜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他把《梅花赋》贴在墙上,叔父看了连声称赞,希望他能像梅花一样坚贞不屈,永吐芳香。

有脚阳春话宋璟---记大唐名相宋璟

时过不久,朝里有位宰相叫苏味道,巡查学馆来到东川,在学馆发现宋璟的《梅花赋》,赞不绝口。此赋不仅含义深刻,书法也堪称绝妙,他便让宋璟赠他一幅。苏丞相回京城洛阳后,立即把《梅花赋》呈送给女皇武则天。

有脚阳春话宋璟---记大唐名相宋璟

武则天得到《梅花赋》后如获至宝,特别是“高大的房舍空旷寂静,时令已晚我住的山深。阳光暗淡斜照大地,冷风微吹草木呻吟。我独坐空房无朋无侣,备一杯淡酒自饮自斟。漫步台阶独自徘徊,手扶黎杖我伫立墙阴。那株茂盛的寒梅,是谁把它培植?绿叶未吐而花已盛开,苍老枝条又长出青绿嫩枝。滋长嫩枝花开满树,如冰似玉纯洁之至。为何却被杂草所围,又让恶木掩没高洁姿质。若不是游客到此赏识,即使洁白至极又有何宜!” 的优美文采,清新的意境吸引和感染了武则天。她立即传旨,让宋璟速速进京面圣。

经过一个月的跋山涉水,宋璟终于来到东都洛阳。在大明宫,武则天和众位宰相大臣向宋璟发问:“你对当今选用人才的方式有何看法?”该问题连宰相大臣们都不敢触及且难以解决的难题。宋璟心里虽有见地,但心里也七上八下,于是连忙跪下,说:“小生不才,不敢冒昧妄言!”

武则天微微一笑,说:“赦你无罪,站起直言。”宋璟站起身来,略加思索,就把藏在心中的见解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他不仅分析了目前科举制度的弊端,而且滔滔不绝的提出解决之策。

宋璟的话还没说完,武则天已高兴得坐不住了,她满面笑容,连声说好,当场赐宋璟为正五品凤阁舍人。并根据宋璟的建议,颁布了圣旨,内容一是命令各地的巡抚大臣,放在天下十道州中发现有才华的人,要不重身世、不经科举、直接推荐;二是无论进士及第还是推荐的人,一律要经过 “试官”。够条件的试官录用,不能录用的则废免;三是在选择重要职位的官员时要进行殿试,由武则天亲自担任主考官。一直流传到清末的殿试就是从这里起源。

二、因“开元之治”而名垂青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朝诗圣杜甫对“开元盛世”繁荣景象的描绘。在“开元盛世”的背后,有宋璟与姚崇同心协力,整顿吏治、革奸佞,任贤臣,整纲纪,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治国理政的举措的历史功绩。

宋璟敢于犯颜直谏。睿宗时,他针对后庭擅权、任用亲信、大搞裙带关系的恶习,提出了任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主张,并不顾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阻饶,果断地罢去无德无才的官员数千人。


唐玄宗继位后,知道宋璟是吏治之才,再次封他为相。宋璟提出“量才任人”的原则。针对过去奸佞面奏皇帝必屏退左右的现象,提出百官奏事,必有谏官、史官在侧的主张。

玄宗对宋璟非常尊重,每奏事出入殿中,玄宗以师礼待之;进则迎,出则送。朝政方面也逐渐改变了过去唯亲信为官、唯戚为吏的恶习,一些内侍、酷吏、贪官之徒,也不能单独御前奏事,密陷好人,朝廷内出现了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

开元十二年(724),玄宗东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师。玄宗将出发,对宋璟说:“卿是国家元老,为朕股肱耳目。今将出巡,请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玄宗将宋璟“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

相传,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狼狈逃到咸阳,一位长者向玄宗说:“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倾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维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

三、因嫉恶如仇、刚正不阿获得好评

嫉恶如仇。武皇长安三年(703),张易之为诬陷宰相魏元忠,赂贿凤阁舍人张说作诬证。张说将至御前作证时,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对张说:“一个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誉气节,切不可只图个人苟生,附从邪恶陷诬好人。如果您因为直言触犯了权贵受到流放和贬官,美德将受到人们的尊敬。倘有不测之祸,准备叩请天子赦免,要死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张说为宋璟的话所感动,廷辩时如实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

刚正不阿。武则天执政期间,宋璟因为率性刚正而被重用,逐步由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升迁至御史中丞。当时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为“面首”,权倾朝野,群臣献媚惟恐不及。但是由于宋璟刚正不阿,张氏兄弟有些怕他。一次朝宴,张易之位置在宋璟之上,为了与宋璟套近乎,他让位施礼道:“宋公是当今第一人,如何能坐在我下位呢?”宋璟见他这么客气,便说道:“我才劣位卑,张卿却以为第一,实在不敢当。”“卿”是当时的尊称,宋璟一般不对张氏兄弟用,这次因为张易之客气在先,所以宋璟也以“卿”相称,算是还礼。但旁边张易之的马屁精天官侍郎郑杲,调侃宋璟,说:“中丞奈何卿五郎?”宋璟坦然答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足下非张卿家奴,何郎之有!”

不畏权贵。禁军大将军王毛仲曾是玄宗最为宠幸的家奴,朝廷百官争相趋附。当这位炙手可热的人物的女儿出嫁时,玄宗问他有何要求,王毛仲说:“万事皆已俱备,只是尚未请到想请的贵客。”玄宗笑道:“朕知道这个人肯定是宋璟!”王毛仲说:“正是此人!”玄宗说:“那明天就由朕为你请客人。”次日早朝,玄宗对众臣下旨说:“朕的家奴王毛仲嫁女儿,各位都必须去府上喝喜酒啊!”婚礼当天,其他人都早已赶到,惟宋璟还迟迟不见踪影。午时已过,宋璟才姗姗来迟,但刚入席,一杯酒未饮,宋璟便声称腹痛,即起身告辞,王毛仲怅然。不少人称宋璟“老而弥笃”。

长安四年(704年)秋,许州人杨元嗣举报张昌宗曾派遣方术士李孔泰卜相,声言张昌宗有天子相,并唆使他在定州建造佛寺,以便天下归心。武则天下诏,令宋璟与其他两位大臣共同侦查审理此案。案件查清楚后,宋璟要求对张昌宗依法予以严惩,但武则天却特旨赦免,袒护说:“张易之等已经跟我说清楚了,不要再追究了。”

对此宋璟不从,上奏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无奈武则天便让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到宋璟府上谢罪。宋璟拒之不见。他让家人对张氏兄弟说:“公事就要在朝堂上堂堂正正地说,如果私下会见,则是朝廷法律所不容许的。”二张觉得很丢面子,从此与宋璟结怨,屡次对他中伤。

神龙二年(706年),京兆人韦月将上书中宗,告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武三思闻知后,暗使手下诬陷韦月将大逆不道。中宗听信谗言,下令处斩韦月将。此时担任黄门侍郎的宋璟认为案情不实,请求查实验证。中宗大怒,说:“朕谓已斩,乃犹未邪!”命趋斩之。宋璟说:“人言中宫私于三思,陛下不问而诛之,臣恐天下必有窃议。”中宗愈加发怒。但宋璟面无惧色,据理力争,说“必欲斩月将,请先斩臣!不然,臣终不敢奉诏!”中宗无奈,只好免去韦月将极刑发配岭南。

四、因以人为本,以身作则深受民众爱戴

以人为本,关爱百姓。宋璟关心民众疾苦,蠲免租赋,特别是当农民遇到灾荒年可以酌情减免一年、半年或来年的租赋。鼓励男耕女桑,宋璟认为,养民之道,必以耕为本,辅以之织,使耕织并举,粟帛兼顾,他要求地方官员,既要不失农时,又要不妨农事,支持农业生产,增加政府和农民收入。兴修水利。大力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农作物增产丰收。限制佛教势力,不允许新建佛寺,强制僧尼还俗,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

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唐朝在开元时期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息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东纳河北诸道租庸,充满左藏。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 ”宋璟当时被称为“有脚阳春”。意思是宋璟像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 。(出自《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劝谏皇上抑制奢靡,要廉洁自律,勤于政事,做一个艰苦朴素、为国为民的好皇帝;重视地方官员的廉洁自律。宋璟以史为鉴提醒唐玄宗:“治人之本、莫如刺史最重要”“县令甚是亲民要职”“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说服玄宗让“都督、刺史、都护每欲赴任,皆引面辞讫,侧门取侯进止”;对地方官员的进贡送礼“一切勒还,绝其侥幸之路”,净化了当时的官场。

开元二十年(732),朝中发生了一起触目惊心的安西都护府赵含章向官员行贿案。唐玄宗派人调查,结果是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接受了赵含章的贿赂,唯独宋璟是个例外。玄宗十分感慨地说:自古以来,以清白留子孙的只有爱卿一人呀。因此,在宋璟罢相之后,玄宗仍称之为“国之元老”。

另外,宋璟为官不徇私情。相传,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侯选官)后,要求吏部予以优先照顾。宋璟得知后,不但不予优先录用,并手书以示吏部“不能私害公。”

有一年,他小舅子大老远赶到京城,求他照顾,想弄个一官半职。宋璟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吃完饭送他回家,并递给他一封信。小舅子很高兴,以为肯定是一封推荐信,到家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五个大字:“一切靠自己”。

由于宋璟为官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因此享誉朝野,玄宗对其敬重有加。一日玄宗特意在尚书省设宴,款待百官。席间御赋《三杰诗》一首,称赞宋璟、姚崇、张九龄为“三杰”,并亲自书写分赐给宋璟等人,称宋璟是“人镜再现”。

五、死后归葬

据资料记载,宋璟告老辞官以后,一直居住在东都洛阳。当时,有人问他“百年之后,哪里是丞相的安身宝地?”,宋璟随手取过文房四宝,挥笔写下13个大字:“龙击鼓,鹏打扇,扁担开花铁环断”,说“这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关于宋璟死后归葬地,现在有两个版本:

一是葬于洛阳。据史料记载:姚崇、宋璟死后,都葬在洛阳的万安山下,他们生为知己,死亦比邻,寂寞相对千余载。姚崇墓园看护人讲:宋璟的墓在姚崇墓的东边200余米处。但是现在不仅连墓冢找不到,而且也找不到任何物证。

二是葬于邢台市沙河县东户乡中学校园内。现在在邢台市沙河县存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撰的墓道神碑。碑体高289.5公分,宽149公分,侧42.5公分。半圆形碑首,浮雕缠尾四龙,矫健雄浑。方形碑额,正中篆书阴文“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20个大字。系宋璟之孙宋俨为“追念祖父德业”所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