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很多人觉得古代的爱情,大多都是“相敬如宾”,“孟光梁鸿”式的,婚姻里都是遵守着儒家的条条框框。可是古人要是真的谈情说爱起来,现代人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

有一本清代乾隆年间的小书,篇幅短小,但十分有趣。它就是《浮生六记》,尤其是开篇的《闺房记乐》。

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沈复出生于“衣冠之家”,很小的时候就定了亲,只是定了亲的那位八岁就夭折了。沈复的舅舅死的早,留了一个女儿和儿子,由舅妈扶养。就是这年长十个月的表姐,靠自己的女红伙计养活这个家。表姐从小就会背诵《琵琶记》,后来认字就是一字一字指着着这篇文章,靠背诵来学的。是十分有天赋的。就这样,十三岁的表姐写出了“秋浸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正如写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林妹妹一样,才情出众的美人都福泽不深。

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沈复在亲戚婚宴上遇见了陈芸,人群里唯独她穿这素净的衣服,只有鞋是新的。两个少年在一起就是谈论新写的诗词,这倒和宝玉与黛玉一样,以诗词交流。晚上送亲回来的沈复饿了,陈芸就拉他进闺房,她给沈复留了还温的粥。不巧堂哥也敲门进来,沈芸说自己已经睡了。可这位堂哥也不是省油的灯,闯进来发下沈复也在,还在吃粥。就嘲笑陈芸说,芸妹妹,我刚才问你要粥,你说没了。原来是留下给自己的女婿吃。古时候是很忌讳男女关系的,沈复生气地走了,陈芸也是羞的满脸通红。以后两人就有了回避。

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后来两人结婚了。新婚夜两人吃宵夜,沈复从桌子下拉住沈芸的手,竟然使心砰砰起。多么美好又纯洁啊。沈复想起陈芸因为自己小时候出痘,就一直吃斋,便说,我现在已经好了,你看皮肤都这光滑。那你是不是就可以不吃斋了。陈芸才点头,结束了多年的坚持。

沈复婚后没多久就出了远门,心情就不好了,思念着妻子。好在先生看出了他的魂不守舍,就房他回家见妻子去了。

陈芸对沈复总是口头禅“得罪”,“岂敢”。沈复就反感,说,你干什么这么多礼啊?你不知道礼多必诈吗?恭敬在心不在理。陈芸回复到,那么对致亲的父母也是心里尊重,而行为上就可以放肆随意吗?沈复被陈芸说的心服口服,自此后两个人都是“得罪”,“岂敢”不离口。

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两个人诗书做伴,谈论名片佳句。陈芸虽然没上过学堂,靠自己自学,对诗词也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相当独特的见解。苏州名胜古迹多,景色优美,两个人游山玩水,过的逍遥自在。结伴很多有趣的人,王二姑,俞六姑,就像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一样。

陈芸一次在沈复的怂恿下女伴男装出席活动,忘情之下手放到女客肩头,这下闯祸了,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拉下帽子的陈芸告诉对方原委,引来在场的大笑。

陈芸费心地为沈复寻觅小妾,物色了一个才貌气质出众的,并说服了女方,可惜那位美女被更有实力的人夺走了。

两人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美好。陈芸是那种既知书达礼又可爱充满趣味的女子,沈复也懂得尊重女性,把女性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如果宝玉和林妹妹能一起,也就是这个样子的生活下去吧。

古代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也是那么令人憧憬和羡慕。在我们这个自诩自由恋爱的时代,也不见得有比沈复陈芸这样知心,有情趣的爱人吧。美好的爱不分年代,是个人素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爱情观,和对婚姻的态度。

如果宝玉和林妹妹结婚,那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