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運用發微

仲景書中以柴胡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柴胡桂枝湯,柴胡龍骨牡蠣湯四者,皆屬小柴胡湯的加減方,茲所討論者,為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四逆散等四主方依次述之於下。

一、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 炙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方解:柴胡苦平,本經謂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可見是一舒氣行滯的解熱藥而有治胸脅苦滿的特能,方中用為主藥,佐以黃芩除熱止煩,半夏、生薑逐飲止嘔,複用人參大棗甘草補胃氣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內傳少陽,主要是胃氣不振於裡,氣血不足於外也,補中滋液,實此時驅邪的要著,徐靈苔曰: “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即指是也。

有關仲景書中的論治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熱寒,胸肋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由以上的說明,則小柴胡湯為病自太陽傳少陽的主治方,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即其主要的適應證,此外有以下之情況者,均可用之。

1、太陽病,脈浮細,嗜臥,而胸滿脅痛者。

2、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

3、婦人熱入血室證,經水適斷,續得寒熱,發作有時者。

4、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

5、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

6、嘔而發熱者。

7、諸黃腹痛而嘔者。

8、新產婦人昏迷而痙,大便硬,嘔不能食者。

(一)小柴胡加石膏場: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為日常服用的良方,無論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傳染病,表雖解而高熱不退,其人嘔逆不欲食,胸肋滿,口舌幹,或口鼻如冒火,或頭痛如裂,或眩暈者,用之則立驗,並以本方屢愈小兒肺炎,即未滿月的嬰孩,以奶瓶頻頻飲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屬本方證。總之,凡有小柴胡湯證,而口舌乾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體細節難為一一列舉也。

(二)小柴胡加芍藥湯:原方加白芍,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證,口舌乾燥者宜更加石膏,裡急後重者宜加大黃。

(三)小柴胡加桔梗湯:原方加桔梗,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而咽痛,或咳痰困難者,若口舌乾燥更加石膏,扁桃體炎多本方證,宜注意。

(四)小柴胡加吳茱萸湯:原方加吳茱萸,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頭痛頭暈而嘔吐劇甚者,若口舌乾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小柴胡加桔皮湯:原方加桔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而嘔逆或幹嗽者,小兒百日嗽可增量大棗有驗。

(六)小柴胡與葛根湯合方:小柴胡湯再加葛根、麻黃、桂枝、白芍即可。

治小柴胡湯證與葛根湯證同時出現者。劇重的感冒,初發病時每見此合方證,喘家被外感誘發者亦常見此證,口舌乾燥者宜更加石膏。

(七)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取二方藥味合為一方,煎服法同小柴胡湯。

治小柴胡湯證與小陷胸湯證同時出現者,肺病、肺結核多見本方證,咳嘔者更宜合用瀉心場,骨蒸勞熱者,可兼與黃連解毒丸。

按:小柴胡湯的加減或合方,均不止於此,茲僅略舉常見者數則以供參考而已。

二、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枳實四枚,大棗十二枚,大黃二兩。

大柴胡湯為少陽陽明並病的治劑,除柴胡證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為應用本方的要徵。

有關大柴胡湯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湯:於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證,而口乾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燒不退,雖現柴胡證,若心下痞塞,大便燥,舌黃苔者已非小柴胡加石膏所能治,則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證均常見,宜注意。

(二)大柴胡加芒硝場:於原方加芒硝10克(分二煎衝化),治大柴胡湯證,發潮熱而譫語者。

(三)大柴胡加桔皮湯:於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湯證心下逆滿,嘔逆甚者,傷食多見本方證。

(四)大柴胡湯與葛根湯合方:於原方加葛根1,桂枝,麻黃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湯。

治太陽少陽並病而有大柴胡湯證和葛根場證者,哮喘常有本方證,口乾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大柴胡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於原方加桃仁10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湯成,去滓內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溫服。

治大柴胡湯證與桃核承氣湯證合併者。

(六)大柴胡湯與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湯。

治大柴胡湯證與桂枝茯苓丸證合併者。

(七)大柴胡湯與大黃牡丹皮湯合方:於原方加桃仁、牡丹皮,冬瓜子、芒硝即是,水煎湯成,去滓內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溫服。

治大柴胡湯證與大黃牡丹皮湯證合併者。

按:以上三方雖均以大柴胡湯合以驅瘀藥,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為桂枝則偏於治上,應用於頭腦心肺諸病的機會為多,後方以有冬瓜子則長於治癰腫、蘭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等。

若瘋狂、癲癇、腦震盪、腦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瘀血性哮喘等多前二方證,適症選用之無不應手取效,若口舌乾燥者,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應用的機會頗多,以上不過略舉其要耳。

(八)大柴胡湯與菌陳蒿湯合方:於原方加菌陳18克,梔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湯證而併發黃疸者,急性傳染性肝炎多見本方證,宜注意。

三、柴胡桂枝幹薑湯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 乾薑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 炙甘草二兩

有關仲景書中的論治

“傷寒五六日,己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按:此微結即不似大陷胸湯證的結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湯證的心下急,而只心下微有結滯感耳。本方治療確有捷效,但用時宜根據上述證候,我常用本方,深有體會,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證,疲乏無力而溫者,概屬本方證,尤以下述合方更為常用良方。

柴胡桂薑湯與當歸芍藥散合方

治柴胡桂薑湯證與當歸芍藥散證合併者,常以適證運用於慢性腎炎、紅斑狼瘡,貧血病等均有良效。

長期的無名低燒用之尤驗。屢用本方加吳茱萸治劇痛的青光眼得奇效。慢性肝炎見本方證亦多,肝區疼可加王不留行,增量甘草治之。肝功不正常宜加丹參、菌陳。

四、四逆散方

柴胡 白芍 積實 炙甘草各等分

方解:此為芍藥甘草場與枳實芍藥散合方更加柴胡所組成,故治芍藥甘草湯與枳實芍藥敬的合併證而有柴胡證者。

按:實踐證明,本方證的四逆甚少見,據所經驗,只若胸脅煩滿,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湯證,不嘔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常用之加減方和合方

(一)四逆散加龍骨牡蠣:於原方加龍骨牡蠣,水煎溫服。

治四逆散證胸腹動悸而煩驚者。倍芍藥量,治陽痿有驗。

(二)四逆散與桂枝茯苓丸合方:於原方再加桂枝、桃仁、丹皮、茯苓

治四逆散證桂枝茯苓丸證合併者,後世血府逐瘀湯的適應證大都宜本方。腦心血管(病)不可下者也有與本方的機會。心絞痛者更宜合用半夏栝樓薤白湯,或更加生薑。

(三)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合方:即於原方加當歸、川芎、茯苓、蒼朮,澤瀉,水煎溫服。

治四逆散證與當歸芍藥散證合併者,此和上述柴胡桂薑湯與當歸芍藥散的合方均屬治慢性肝炎的要藥,胸脅滿、微結、身無力,渴而大便幹者宜前方。脅下滿、心下痞塞,大便溏者宜本方,餘則大同小異。若噫氣不能食者,宜加人參、桔皮、生薑。肝區痛加王不留行;肝功不正常加丹參、茵陳同前法。

病例舉要

劉××,男,37歲,工程師。素不信中醫,更不喜中藥。初患感冒發燒,經西醫注射服藥不已,續即頭痛如裂,日夜呼叫不得眠,以至親關係乃親往探視,診脈弦數,胸脅苦滿,心煩口乾,頭痛難忍,與小柴胡加石膏湯,服已即愈,此後篤信中醫,後患肺結核,始終經我醫治而愈。

王××,女,55歲,家庭婦女。從汽車墜下,住某醫院一週始終昏迷嘔吐,抽驗骨髓結果:腦有積水微量出血,後轉另一醫院,認為不能速愈,今回家療養。

後乃邀我往診,脈弦實有力,舌苔黃厚,二便不利,餘如上述,與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劑自能活動,與食已不吐,但仍頭痛暈,繼服七八劑諸證盡已,無任何後遺證。

劉××,男,63歲。一週前發高燒,近日發黃,小便黃赤,兩脅脹滿,噁心,舌紅脈弦滑數,檢查肝功能:GPT 219、黃疽指數20。與大柴胡場合茵陳蒿湯,服七劑黃退,20劑諸證已,肝功正常。

田××,女,20歲,本院學生。以哮喘住院,發燒,喘鳴,胸脅滿,口舌幹,脈浮弦數。與大柴胡葛根場合方加生石膏,服一劑喘平。

胡××,女,22歲,73l醫院會診病人。慢性肝炎多年,肝功一直不正常。近查肝功:GPT2810單位。

症見肝區痛,大便燥結,先與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丹參、茵陳,服6劑後症緩,因便仍幹改服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連服10餘劑GPT降至500單位。又改服大柴胡湯合大黃牡丹皮場加茵陳10數劑,肝功恢復正常。

李××,女,32歲。經××和××醫院確診為紅斑狼瘡,因用短期激素治療不效,經入介紹來診。症狀不規則發燒,面部、背部紅腫如牛皮癬樣皮膚病變,兼有頸項腰背疼。血象變化亦明顯。

與柴胡桂薑湯合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石膏45克。病人藥後有效,故連服30餘劑後複診。面部、背部紅班基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規則發燒,頸項腰背痛已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