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

作者 郑宜瑾

西域的风,轻叩着绿洲人家的门扉。红日唤醒了沉睡的绿洲,人们结伴而行,

毛驴车蚁聚,如激流,奔涌到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题记

赶巴扎

巴扎是维吾尔人遗落在绿洲的另一个胃。

不逛巴扎,哪能填饱饥肠辘辘的肚腩?

不逛巴扎,哪能满足头脑中的饥渴?

不逛巴扎,哪能使笑容如花般灿烂?

不逛巴扎,哪能算作绿洲人?

巴扎有神奇的魔力,像一块磁铁,将一拨一拨的人吸附过来。

瞧,穿着袷袢、骑着毛驴的老者来了,他要在巴扎上暖一暖疲惫的身躯。

披着名贵的大氅,骑着高头大马的巴依(地主)来了,他要舒展腰身,顺便抖一抖威风。

牵着牛羊骆驼的滴罕(农民)来了,凑凑热闹,把紧皱的眉头舒展一下。

扶老携幼的汉子来了,给长者过过口福,让孩童从小就摸摸巴扎的脸。

操着波斯语、古于阗语、突厥语的商贾来了,他们要赚取排档子(利润),

化作绿洲的鲶鱼。

……

巴扎是一道美味,不同的人咀嚼,会有别样的味道。

脸谱

绿洲上的足迹有多么深厚,巴扎上的面孔就有多么沧桑。

熙熙攘攘的大舞台,变换着不同温度的容颜。

要问我的眼睛缘何绽放美艳的花朵,只因酿制千年的清泉流入了心田。

16岁的阿尔孜古丽逛巴扎,不单是为了看看新奇的事物,

那些小伙热辣辣的目光袭来,少女的脸上绽放一朵朵绯红。

年轻的丈夫将一个烤包子,捧到妻子面前,那端详的眼神如羊脂玉般柔软。

饱经风霜的老头老太太来了。让巴扎的风再吹一吹吧,

岁月雕刻的容颜,不妨再盛开一次。

最惹人的是,追逐嬉戏的孩童。他们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将巴扎晃了三晃。

那些黯淡幽怨的眼神,好似故乡集市上流动的哀伤。

一老者肩扛背挑,目光有千斤之重,投向前方,试图开出一条平坦的路来。

怀抱公鸡、手拎鸡蛋篮子的买提尼亚孜,一边走,一边是否嗅着飘肉香的佳肴?

托乎提汗老人掏出了一个手帕包,打开一层又一层,取出了一张破旧的纸币,

好似掏出了自己的心,那样地疼。

萧萧竹,疾苦声。我不能闭上自己的眼睛。

买卖

买买提家的羊儿,肉孜阿洪家的鹅,唱起了叫卖的歌。

托乎提汗家的稻谷,阿依古丽家的桑麻,喂养着农家的生活。

绿洲上延续着千年的贸易,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三五成群即成巴扎,巨者数十万之众。不嫌其小,不厌其盛,道法自然。

玉河边上,采玉人将美玉高高捧起。千年的交易古风,霎时复活。

地毯、丝绸,酿制的千年佳酿,谁能抵挡得住那份诱惑?

木碗、木勺、木桶、木梳、木盆……古朴而醇香。接近泥土的味道,可口、养人。

听,手掌拍得啪啪响,不用问,又一单交易谈妥了。

玉石之路、丝绸之路,早就将一面旌旗高高飘扬,

马车、毛驴车行云流水般地来了,买卖声此起彼伏,

声音越响亮,绿洲人的生活就越灿烂、光鲜。

美 食

馕饼、馓子、烤肉、库买其、凉皮……

满足口腹之欲,滋养绿洲人的容颜。

那享用美食的悠闲自乐,千金不换。

我也哀伤,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

饿怕了。绿洲人至今见到小麦的金黄,眼睛就放出光芒。

播种季节,人们将小麦紧紧拥抱,说啥都不放手。

美食是从土地上辛勤耕耘出来的,

别忘了脚下厚重的土地,别忘了辛勤耕作的农人。

歌舞

走路像跳舞,说话像唱歌。

“国尚音乐,人好歌舞”。那股吹拂绿洲的风,也在绿洲悠闲地漫步呢。

有巴扎的地方,就有歌舞的响起。

婚嫁、餐饮、聚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飘一段歌舞,将浑身的疲惫驱散,

飘一段歌舞,在葡萄长廊回响,

飘一段歌舞,将生活的美味细细品咂、回味。

飘一段歌舞,将明天的太阳提前唤醒。

……

歌舞是绿洲的血脉,永远流淌着,

我看见它在绿洲的大地上肆意奔流,

在每家每户,开花结果。芬芳醉人。

注: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 在南疆维吾尔

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 新疆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

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 别是维吾尔人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

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 他们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

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每星期一次,多在星期五或星期日;相邻的几个巴扎,

可将时间错开),方圆几十里 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巴扎”。到新疆旅游的中外客

人多爱到巴扎逛游、购物,体会西域巴扎的风情。

郑宜瑾,和田媒体人,西域文化爱好者。手机号:13779291116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于阗巴扎的诱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