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代後,中國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程

導語:宋元時代,中國的科學水平在當時的世界同期文明中,達到了歷史上的極盛,即便是與同時期其他的世界地區相比也是毫不遜色。西方近現代的歷史研究學家李約瑟以歷史上的1500年為一條分水嶺,在這個時代之前,中國的科技發達程度遠遠不是同時期的西方及歐洲地區可相比擬的,但在1500年以後,因為中國中原地區戰亂的原因,以及封建統治的頂峰時期來臨,中國較為發達的科學發展就此停步,相比之下,歐洲的現代科技迅速發展,從此帶領人類文明走向了一個新的紀元。

在中國數學文化的演變與進步

科學之中,數學的地位自古以來就是不可動搖的第一皇位。中國的科學與與之相匹配的天文學歷來就是淵源甚深,並且由於中國地大物博,人員眾多的緣故,數學也是更側重於實用的計算方面。土地測量,糧儲計數,土木工程建造等等,都是與數學有著且不斷的關係,從秦漢發展至今,中國的數學有著它自己不一樣的發展脈絡和進程,也是有著相當卓越的成就。

宋元時代後,中國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程

(宋代繁榮的商品經濟)

整體言之,隋唐時代,中國封建政府就由國家出面,專門設立訓練算學人才的學校,並將自古傳流的數學著作編為十部算經。數學家投注了心力,疏解註釋,建立了中國數學的傳統。但是時間轉換到了北宋一代,由於國子監中"算學"一科時設時廢,即使民間有傑出的科學人才,例如沈括,於數學及科學思考均有足以啟發後人之處,官府也不予重視。北宋終究不是數學發達的時代。

元代之後數學的進步

近古中國數學,在南宋以後以及元代放一異彩。宋元四大家都有重要的貢獻。秦九韶的《數書九章》,記有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及聯立一次同餘式的解法。李冶與朱世傑的著作也都在13世紀中葉至末葉問世,分別討論一元或多元方程以及高次聯立方程的消去法,稱為"天元術"與"四元術"。

宋元時代後,中國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程

(九章算術的數學公式及圖解)

朱世傑則由此更進一步,將高階等差級數的數法,發展為插值的招差值。朱氏的發現,早於牛頓插值公式有三百年之久。南宋的楊輝把北宋沈括首創的"隙積術"發揮為"垛積術",即高階等差級數求總和的方法。 楊輝還編著了一些商用算學的書籍,供商人學習使用數算,這是前所未見的現象!李冶在河北避亂隱居山中,可是學生來自四方,從他學習。朱世傑比李冶年代稍晚,可能也是河北人,自號燕山,據說遊於四方,定居揚州,平生以教授數學為生。二人均有數學教科書,由淺及深教授算法。

與外界的交流和前進

宋元四大家都身處亂世,救死之不遑,卻能發為學術奇葩。尤可注意者,李、朱、楊諸人都以聚徒教授數學為生,而且都是河北人,活動地區都在今日河北西南一隅。河北一隅,儼然是數學教研的一箇中心。朱世傑、楊輝等人都著有便於學習的計算歌訣,而且也有專用於商業的商用數學。

宋元時代後,中國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程

(隋唐對於數學算數的選拔科考)

此外,數學名家郭守敬、劉秉忠及劉氏門下如王洵、張文謙等人,皆是河北人。凡此現象,也可有推敲餘地:人才集中於一隅,是否出現"臨界多數",同好之間可因切磋而多觸發?民間實用的需求,是否也維持了一批不依靠官學的教研人才?

宋元時代後,中國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程

(與古代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

同時,元代招徠中亞與伊斯蘭知識分子在中國漢地工作,伊斯蘭數學因此進入中國,可能來自波斯的札馬魯丁即曾引入伊斯蘭天文學。從當時的"回回司天臺"內頗有伊斯蘭數學書籍來看,則伊斯蘭數學,包括幾何學與代數學,均可能傳入中國。另有可以注意之處,自古中國數學於"零"只留空白,未有數碼,唐代傳入之印度數碼中有"零"碼,卻未見中國數學使用。宋元之時,"零"碼始見於計算,西安出土的元代"幻方"圖上所記數學,均是阿拉伯數碼,包括"零"碼在內。凡此現象,也值得思考外來文化的刺激是否終於突破了十種算經的傳統。

元朝科學發展的狀況與緣由

宋元之時,經濟發達,已在別節有所陳述。市場需求活潑,使生產製造技術有相當的發展。當時多元文化的接觸可能也是有利於技術發展的因素。蒙古四處征戰,殺業甚重,但頗重視技術人才。從成吉思汗以下,每攻取一地,都蒐羅名工巧匠。凡有一技之長的俘虜,常可免死。成千成萬的工匠,隨軍隊所至,處處有機會接觸別處的工藝技術。元代中央與地方政府設立許多官家的局院監所,管理列籍匠戶的工匠,生產各種器具、服用等物品,其規模之龐大複雜,為前代所未見。

宋元時代後,中國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程

(元朝時期的文化發展和交流)

工匠既有彼此切磋的機會,又因為專業分工,頗可專精。官方生產單位的通弊是不易管理,工人也缺乏生產的積極動機。元廷的理財諸臣桑哥、賽典赤·贍思丁等,都以聚斂為能事,往往引進色目商人,管理生產,於是工匠頗多以和買、折直種種方式,可以有一些自己生產經營的餘地。日久之後,官設生產單位逐漸變質,甚至可以讓匠戶脫籍,迴歸自由身份。 經過上述變化,元代工業生產不啻經歷了先集中再分散的過程。在前一階段,生產技術有所進步;在後一階段,工人又可回到私家經營,足以發揮工作的積極性。凡此演變,不是有方向的設計規劃,只是不期而至,得到了推進技術的效應。

結束語:綜合以上科學與工藝技術諸項發展,宋元的變化,大致可歸納為多元文化的刺激、專業化的專精、市場的需求等三個方面,都有助於元代在宋代已具有的基礎上,向前又推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