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郭帆和饺子在哪里?中国青年导演和编剧生存状态一览

日前,“2019-2020中国影视行业青年创作者生态调查联合报告”在各大平台发布。该报告由《2019-2020中国青年导演生态调查报告》和《2019-2020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两份子报告组成。

通过对近400位中国影视行业青年创作者的线下访谈和线上问卷的形式,这两份报告为读者描摹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中国影视行业青年创作者群像。

中国影视行业工业化发展至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人才的供应和储备,而工业化建设的核心人才——编剧、导演、制片等,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越来越多的制片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青年一代,期望能在这批人中发掘有能力者。

而对于青年创作者来说,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困扰和局限,他们自身亦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嬗变和迭代。创作者与制片方在立场、需求、对能力的理解以及沟通方式上的差异,也时常导致误会或矛盾出现。“2019-2020中国影视行业青年创作者生态调查”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

调研方希望能够通过更准确、更直接、更科学的行业调研方式,聚焦在中国影视工业化的核心“人”身上,搭建行业和青年创作者之间互相了解和沟通的桥梁。

导演:作品最重要价值体现在观众口碑上

此次联合发布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凡影·画外hoWide联合惊迷影视、蓝莓影业、乐创文娱、淘梦和星火计划共同出品的《2019-2020青年导演生态调查报告》。

该报告调研了187位活跃在电影、电视剧及网生内容等领域的青年导演。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2岁,93%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43%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报告全方位调查了这批青年导演对创作环境的诉求、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对行业趋势的观察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报告显示,有38%的受访导演处女作发布于网络平台,还有10%的导演明确表示将专注于网生内容领域的发展。此外,有海外求学背景的受访者中超过八成人接受过导演专业教育,而他们发表处女作时也偏爱专业度更高的电影节。

报告还调研了青年导演们对导演工作的理解。63%的受访导演认为,自己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应该体现在观众的口碑上,其次是自我艺术追求的实现和业内的肯定。在我们列举的多种描述中,匠人、艺术家、追梦人是青年导演们最为认同的三种身份。

下一个郭帆和饺子在哪里?中国青年导演和编剧生存状态一览

报告还显示,受访青年导演们普遍认为,与中国影视行业相似,国内导演岗位整体面临着“缺乏行业标准,工业化体系不健全”的困境。

提高各工种专业度是受访导演们最在意的事情,半数人认为,中国影视产业最缺乏的专业支持就是从业者培养机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青年导演们的创作也受到了影响。

年前过半数的受访青年导演的项目都还在早期开发和筹备阶段,只有4%的受访者的项目因疫情影响直接中断,多数项目转到线上继续进行沟通和筹备。同时,参与补充调研的121位青年导演中有54%的人明确表示,此次疫情对其2020年的整体收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编剧:希望对自己的作品多一些主导权和话语权

而此次联合发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由华语国际编剧节联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凡影·画外hoWide共同出品,与编剧圈、好剧邦、剧本君的电影世界、拍电影网、派乐传媒、上科大-南加大影视培训项目、影视工业网等机构和媒体联合发布的《2019-2020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

相较于导演、演员这类高光职业,作为故事创作核心的编剧群体常常显得过于低调。而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青年编剧,则更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

基于此,调研方尽可能地触及了行业内大多数符合条件的青年编剧,一对一发出并收回208份有效问卷,形成了这份报告。

参与此次调研的编剧平均年龄30岁,其中84%的受访编剧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青年导演类似,这批青年创作者都具备较高的基础素质。

比较明显的不同在于,此次受访的 208 位编剧大多是在中国本土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只有13%的编剧有海外求学经历。有编剧表示,华人导演在海外发展或还有机会崭露头角,而编剧所面对的文化隔阂似乎很难通过剧作消弭。

报告显示,作为行业资历不深的青年编剧,有七成受访者都是经由老师或朋友的介绍来获得项目机会的。超过七成的受访编剧上一年的税后年收入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下。

同时,有50%的受访编剧明确表示未来会向制片人、导演等岗位发展,这群人中男性略多于女性。究其根本,多是希望对自己的作品多一些主导权或话语权。

谈及自己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时,超过半数的编剧把“观众口碑”“业内的肯定和荣誉”以及“自我艺术追求的实现”放在了前三位。

下一个郭帆和饺子在哪里?中国青年导演和编剧生存状态一览

至于整个编剧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大多数受访编剧的意见集中在“制片方专业度参差不齐”以及“行业缺乏评判标准和定价体系”上。

下一个郭帆和饺子在哪里?中国青年导演和编剧生存状态一览

同样,在新冠疫情补充调查中,参与的109 位青年编剧中的61%在疫情发生前有项目处于创作和开发阶段,22%的编剧处于暂时没有项目的状态。

受到疫情的影响,有45%的受访青年编剧明确表示 2020 年度收入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36%的人称尚不明确。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疫情相关题材的创作的时候,62%的受访编剧表示会考虑,也有38%的编剧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相关创作。

这两份报告集结了近四百位中国影视产业核心青年创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生存现状,除了挖掘他们对创作、职业身份和行业的认识之外,还对其喜好、作息、身心状态等个人情况做了深入了解和调查。

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和平台向青年创作者们伸出了橄榄枝,更为宽松和良性的行业发展环境正在慢慢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