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一線志願者的戰疫手記

陳文南是黃浦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事務中心受理科科員,作為黃浦區規劃資源局第一批選派支援入境疫情防控一線的志願者,他在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在區留驗點的服務工作的休整期間,留下這份工作手記,以記錄之前的點點滴滴……

報名參加志願服務

3月21日晚上,終於接到了區委組織部的通知,後天參加動員和培訓。前幾天,局裡通知要徵集參加入境疫情防控的志願者,我便報了名。回到家說要去支援,本來蠻忐忑的,沒想到家裡人都全力支持。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裡各種消息鋪天蓋地,內心雖說還是有點害怕,不過當最終確定可以參加防疫工作,心情還是非常激動的。

3月23日,根據通知參加了動員大會。疾控中心的老師給來自區裡各個機關單位的志願者進行了細緻的培訓。我們的工作制度為12小時一班,做一休一,兩個白班兩個夜班交替上。開完會馬上回到單位彙報了接下來的安排,中心康主任以前也是醫護出身,給我普及了一些注意事項。同時提出防疫物資的調配,讓我有需要儘管開口,單位一定盡全力配合,反覆囑咐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工作環境和任務

工作所在地點是已被徵用為區留驗點的酒店,主要對象是對需要居家隔離的入境人員開展核酸檢測。這些人員會由機場志願者確認本區居住地址,完成核對無誤且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後,方可開始居家隔離流程。

工作區域分為觀察區、過渡區、清潔區。清潔區為吃飯,數據分揀,對接機場及輪崗休息、穿防護服使用。過渡區是大廳、前臺、電梯以及脫防護服等公共區域。觀察區為每個獨立觀察房間。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過渡區,配合人員調度,核對機場送人信息,安排房間,根據接送車輛分派護照,同時應對一下突發情況。

原來防護服裡不是那麼好玩的

一位一線志願者的戰疫手記

所有防護裝備必須做到無縫銜接。戴上口罩必須做閉氣測試,手套必須檢查是否損壞,接縫處也必須用膠帶封牢。穿防護服之前還必須戴隔離帽防止脫的時候頭髮被汙染。所以一般需要10到15分鐘來穿整套裝備。

每次穿上之後第一個小時都會犯惡心想吐,因為口罩內會有一股腥味,據說N95就是這樣。為了安全起見,口罩的繃帶會非常緊,所以耳朵幾乎是半摺疊狀態,到了第三個小時開始耳朵疼頭疼。護目鏡要收到最緊,不留任何縫隙,三小時以後護目鏡會深深嵌入臉頰,等到輪崗取下的時候就會有壓痕及脫皮。我們深刻體會到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真不容易,但來到這裡的志願者都會全力克服,一上戰場就是四五個小時。

好萊塢大片就在眼前

一位一線志願者的戰疫手記

留驗點門口,24小時停著兩輛特警車和一輛公安車輛,同時機場大巴送人過來還會有一輛警車全程陪護。

大巴停靠時留驗點內氣氛瞬間緊張起來,所有人在第一時間做好接待準備工作。門外的特警和公安們也不敢有絲毫怠慢,堪比好萊塢大片。好在大多數人都非常配合依次進來,按照我們要求的耐心等待,由工作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以及解釋一些注意事項。

三零誤差

一位一線志願者的戰疫手記

由於初期來留驗點的人員都是來自重點關注國家,所以所有入境人員都會做極高的保護措施。口罩、護目鏡、帽子、手套一樣不少,有的還穿了防護服,這對我們安排房間和核對人員信息等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我們必須在他們不摘除任何防護裝備的情況下確保機場送來的待檢測人員和留驗點送出去的已檢測人員,交接零誤差,入駐房間零誤差,檢測結果零誤差。更別說的是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戴著醫用N95口罩和護目鏡……

忽然而來的壓力

3月23日上海發佈官宣了入境人員需進行100%核酸檢測。收到這條信息留驗點所有工作人員都明白,接下來的工作量可能會翻幾倍。那天也是我第一個晚班,我們兩個輪崗接待志願者互相打氣要堅決站好第一班崗。

果不其然,當晚從20:30至凌晨3點,幾乎沒有任何休息的間隙。機場來的大巴都是十幾個一批,還會同時來好幾批,且凌晨之前虹橋機場國際到達是最後一天,所以相當於四個航站樓全都有人員送到這裡。留驗點門口一下子就排起了長隊。

當天入住留驗點的幾乎都是老外家庭,且大多不會英語,更加劇了我們接待的難度。特別是在安排房間方面,護照上不是英語,又不能摘口罩,照片也都和現在差距非常大。有多個孩子的家庭還要考慮到孩子晚上是否會吵鬧,是否會串房等原因,幾乎每一個家庭進來都會討論很久。幸好當晚所有人都有序排隊非常配合,在外事辦以及我們手舞足蹈的演示下,老外也都明白了怎麼安排,讓我們非常欣慰。

喊出來的結果

晚上遇到兩位第一次核酸檢測呈弱陽性,需要複測的入境人員,大家神經都高度緊張,遠在機場的疾控中心負責人和所在街道領導也在焦慮的等待二次核酸的結果。

由於檢測需要8小時才能出結果,在此期間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可想而知。於是我們在輪崗休息期間隔一段時間就會致電跟他們說一下進展,告知一下弱陽性也是正常情況,不用過於擔心。而街道和社區方面也已經做好了對接工作,確保此項工作的高度保密性,防止回家以後社區內產生謠言而給當事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在當晚檢測結果為陰性時,在留驗點的負責人曹書記幾乎是喊著通知大家,這時候大家才都鬆了一口氣。

由於上一批大巴已經開走了,所以兩位複測人員還需要等待幾個小時之後才能安排回家,所以我第一時間撥打了房間電話告訴他們檢測結果,並請他們耐心等待我們的安排。此時從電話裡我就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愉悅,這給我們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鼓舞。

特別的“晨練”

夜班當天突然升溫,又穿著防護服,到了早上5點我感到有些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心跳加速。

一個熬夜把自己整成了疑似?此時大家都在休息,我已是滿頭大汗。想到負責人曹書記說我們可以穿著防護服到室外一會兒,就趕緊取了大門鑰匙站在門外活動了一下筋骨,這才緩過來。

但防護服裡面也就只穿一件短袖,早晨的室外特別冷,所以汗水又變成了冰水,於是我馬上回到室內,繼續等待下一批送達人員。我想這樣的“晨練”應該很多志願者都有體會吧。也算是上海清晨的一個獨特景象吧。

在上海對入境人員全面開展集中隔離後,留驗點的工作性質已發生調整。陳文南根據安排統一休整後,4月6日又和同事再次進駐集中隔離點,開始了新一輪的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