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人生除了生死 其它都是擦傷


湯飛:人生除了生死 其它都是擦傷


不管你願不願意長大,你都會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向前。這洪流,有些叫際遇、有些叫宿命。對我們這一代選擇諮詢策劃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在完美錯過地產、互聯網等萬億級產業後,我們的故事裡,沒有成功,更沒有勵志,只有兢兢業業的奮鬥和無數個夜深人靜時,默默地堅持和掙扎。


1

成長就是闖關

有句俗話講,爺爺都是從孫子過來的。對我們做策劃的人來講,爺爺永遠是達不到的理想,孫子才是工作常態。乙方在中國的商業語境中,本質上就是弱勢群體。我們要追求的是,做一個站起來把錢掙了的孫子,可能比較合適。當然,站不站得起來,能站得多高還得取決於你當過多少回孫子,經歷過多少至暗時刻,孫子當多的了,也就有一些段位和話權語了。

2009烈日下的王老吉、2011效果不好我就從樓下跳下去、 2012汗流浹背的人生第一單、以及2014那個天天失眠的3月(想聽故事的,下次單獨分享)。這裡面的故事,現在回憶起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冰涼有熾熱,有世風日下有世態炎涼,有人間自有真情在。最大的體會有兩點,一是,抬手不打笑臉人。二是,有些東西一開始就錯了的話,你以為是上天的眷顧,到頭來,那是個索我半條命的項目。

可以說入行15年來,每一年都經歷過一些自己認為闖不過來的關。我們這些人猶如站在甲板上的水手,巨浪撲面而來的時候,不管是闖過來還是沒有闖過來,這些痛苦的經歷,都是人生的財富。當我們老的那一天,怎麼理解今天的闖關呢?我想自己肯定用過來人的語氣說,年輕人,你那些都不是事兒。人生最重要的是,當那些美好的仗你已經打過,那些該跑的跑你已經跑過,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吧。比起生死,其他的都是擦傷。


2

做策劃是一段修行

策劃這個行業,操心白粉的心,賺著白菜的錢,無時無刻不伴隨著巨大的焦慮。在整個社會的斷層期,舊的在坍塌,新的尚未建立,企業的碰到的每一個問題,都看似與你有關,有些問題能解決,有些問題你解決不了。我經常講,做我們這一行,看起來是渡人,實質是渡已。一個課題,就是一個未知領域,關鍵是這個學習和探索過程,客戶是付費的。所以,我們的修行相對還是幸福的。( 搜索微信公眾號:湯飛)

做諮詢策劃行業,一晃15年了,這15年裡,有很多難熬夜晚、有很多滾燙時刻,有遺憾,有希望。對我而言,在這些日子裡左衝右突,跌跌撞撞的成長,真心感謝客戶的信任和牽引,能讓我的記憶飽滿而生動。總體來看,可以用“苦、熬、樂”三個字來概念這十幾年來的感受。

1、關於 苦

2008的下半年,我突然發現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陳幼堅。人一旦和自己確認的理想發生巨大落差,其實是很痛苦的。年底正好在書店看到李錦魁先生寫的《顛覆》一書,加之親戚引薦,遂義無所顧投奔而來。我對自己轉型,內心是有一些把握的。一是,自己的好奇心;二是,文字的敏感度;三是,自己做設計的時候,也不斷去閱讀一些營銷類的書籍。但一入此門深似海,誰做誰知道!迎面而來,是帶來巨大的撕裂感。

撕裂感,首先來自於打破現狀,走出舒適區。在轉型之前基本沒有被人罵過,而壹串通的模式都是狂吼模式,有事沒事都是狂吼,有點度日如年的感覺。現在反思來看,本質上是之前的職業訓練有關。設計是個相對懶散的職業,懟天懟地懟老闆的日子過得太多了。對策劃行業要求流程、邏輯、周到等都缺乏必要的認知。一個人被打破現狀、必然帶來巨大的撕裂之痛,好比一把銼刀,天天在你身上來打磨稜角,箇中滋味,只有親歷者才能體會。

2、關於 熬

有一句話叫,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熬這詞,我的感受最深。你永遠沒有一個舒適狀態,今天完成了一個挑戰,感覺明天應該比較舒服了,第二天一早醒來,一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有點每天都被烈火炙烤的滋味,這個被烤的,更多的是烤心。有句話叫,在烈火中永生,到這個年紀,才有體會。


剛開始的幾年,常常焦慮、困惑、懷疑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和持續動力。有一天,看到一個故事,當年鄧公的女兒問他,當年是如何過草地的?鄧公的回答是:跟著大部隊走!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啟示,當你還不是最重要的那個人時,不必太在意所謂的苦和難,你要做的就是蒙著頭往前走。走著走著,你就會找到方向,找到信念。

到現在這個階段,我的字典裡已經沒有“熬”這個詞了。

是把自己放到成長的煎鍋裡,反覆的翻炒,這個翻炒的過程,讓我們更加清晰和理性的審視事物的本質,更是對人生答案的探索過程。熬這個詞,實際還有一個名字叫“成長”。

3、關於 樂

一份工作,能創造價值,能收穫成長,是人生最高級的樂。一個人,一旦真正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事業使命,心裡會安定很多。

我們這一行,最大的快樂和滿足,來自於跟企業家的對話。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從0做到10億級這個規模,都是人中龍鳳。做諮詢顧問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老闆的深度對話,那些企業家嬉笑怒罵裡,他的故事,他的創業心得,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指路明燈。能夠讓我們這些策劃人獲得充沛的成長養份。通過不斷的和不同企業家的交流,能讓我們迅速獲得超越同齡人的理解力和段位。談得多了,做得多了,也就變成創造力了。( 搜索微信公眾號:湯飛)

仔細想想,這種樂在其中是什麼力量驅使的呢?是來自於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渴望,是來自於享受幫助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信念。


湯飛:人生除了生死 其它都是擦傷


4、關於 學

這個時代,有太多迷人雙眼的千變萬化,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情緒裹挾前行。我們會發現,正確學習和學正確的知識,是多麼的重要?總體來講,知識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專業知識、原理級知識、方法論。

(1)專業知識:通俗一點,就是你這個行當的祖師爺你都要認識。

對於從事品牌營銷的人士來講,科特勒《營銷管理》、波特《競爭戰略》、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麥克盧漢《理解媒介》、特勞特《定位》等,你最起碼要通讀三遍以上,才能對得起這個行業。

(2)原理級知識:一切知識都是舊知識。

營銷學是一個綜合性學科,是生長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哲學等大學科之上生長出的。而這些學科,都是一個世紀以前誕生的,本質上,都是舊知識。你越早懂得這些原理級知識,你的洞察就越精準,你那把刀就越快。分化之於“定位”,時間和空間之於“互聯網”,刺激反射原理之於“符號”,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當站在更長久的時間軸上,透過原理級知識來思考,會發現這個日新月異、熱鬧異常的時代並沒有提供真正的新東西,更加留不下什麼東西。

(3)方法論:諮詢公司是重要的是相信方法論。

因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思維模型和方法論。幹中學,學中練的前提,就是要有可參考的對象,而研究標杆案例永遠是獲得經驗和方法論最佳途徑。標杆案例的拆解,本質也是自身洞察力和學習力的重要反饋。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考範式,基本切入角度和推進節奏。當然,方法論一定是要不斷實踐過程中錘鍊出來的,最佳方式,一定是“學”與“習”不斷循環,不斷總結。


3

我的價值觀


人生苦旅!我們要具備什麼樣的人生底色,才能在這個被碎片的、功利的、暫時的東西填滿的世界裡安身立命呢?對人生底色的尋找,對於人生價值觀的概括和定義,是我們這個年紀裡最重要的事兒。

湯飛:人生除了生死 其它都是擦傷


大約在2018年杭州出差,之前每晚都到1-2點回酒店,當晚10點多回到酒店打開電視,正好中央10套有一個節目“智慧之光——易經”的晚會,出於對主流意識形態如何表達易經這一古老智慧的好奇,就一直看了下去,整場晚會非常震撼,到晚會尾聲的時候,舞臺中央出現“勞、謙、善、良”四個大字的時候,我整個人為之一顫。人生的船到這個渡口時,突然出現一面風帆,那個風帆上寫著你不斷追問自己,關於生活、關於本真的一些久久不能回答的問題之答案,其實上是一種緣份。這個緣份,能夠讓你不在害怕,不在慌張,能夠讓你的人生的船走得更遠一些。從那時起,“勞、謙、善、良”就是我的價值觀,並請了朋友幫忙,請一位書法家賜墨寶,在家裡掛起來。

1、關於“勞”

勤勞致富,作為中國人的古訓,在今天顯得更加熠熠生輝。任何偉大事業的前提是多幹,任何一件事,只有去做、去行動、去創造,然後才知道標準在什麼地方。

持續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在農村,所有殷實人家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勤勞。在企業家群體中,大成者,也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勤勞。15年來,我始終堅持一點,任何事情到我手上,從不問是不是我的事,拿起就做,哪怕得到負面的反饋,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 搜索微信公眾號:湯飛)

2、關於“謙”

老祖宗講恭則不辱,面對任何事物,保持敬畏心,保持謙恭的心,能讓自己時刻處於警醒狀態,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是非旋渦,要知道,我們的很多惡事,都是“禍從中出”。還有一點,對處在品牌營銷一線的我們來說,保持對經營的敬畏,對知識的敬畏,是保持不敗的起點。

3、關於“善”

聖學博學,方成絕學。知善致善,是為上善。人生最重要的是知善,何為知善,就是要保持空杯心態,向所有人學習。知道善在哪裡,才能致善。

對我們這一行,保持好奇心,拒絕麻木,要想成一家之言,前提就是保持開放心態。

4、關於“良”

格物致知,良知良能,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鍊,是客觀實際的行動。就是要將知識與實踐、功夫與本體融為一體,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純粹而光明的人。當然,知易行難,這也人生當中永遠都在做的課題。

最後,所謂“勞謙君子有終吉”。勞謙善良,對我而言是一種信念,是我們在價值觀極度脆弱而模糊的今天,面對日常困頓與瑣碎的自我療傷方式,是我們更加清晰審視自己生活的底層基石。敬天愛人,自利利他,是人生的終極境界,可能我們一輩子也難達到這個境界。有話說得好,活著本無意義,但追尋活著的意義這件事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換一句話說,

人生的目標會偏航,但良好的實踐就是人生目的本身。

獲得更多營銷乾貨,歡迎大家搜索微信號:湯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