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什麼?你和高手之間就差這六個認知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什麼?

史鐵生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正是由於認知的差異,才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巨大鴻溝。人生的格局,上限就是你的認知,而你所得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認知提升帶來的。

那麼,到底如何提升認知水平?改變思維框架?讓我們先來頂級高手的六大認知:


— 1 —

大部分人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的一條縫

自己認為是世界的全部


《莊子·秋水》之中有這樣一段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意思是說,“不能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它被井底狹小空間所束縛,不能和只活在夏天的蟲談論冬天的冰,因為它被時間所侷限;不能和孤陋寡聞的人談論大道,因為他的眼界受到所受的教育的束縛。

這就是認知侷限,大部分人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的一條縫,而自己卻認為這是世界的全部。( 搜索微信公眾號:湯飛)

洞穴假象:本質是每個人感知的信息量不一樣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現象呢?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一書中提到的“洞穴假象”可以回答這一問題。究其本質,洞穴假象本質就是感知量不一樣。

人類社會是一個天羅地網的複雜結構,而絕大多數人的所接收到的信息量,或是所看到的事實只是這個龐大的天羅地網中的一小塊。因為人都是“現時動物”,思想都跟著“眼見為實”和“當下變化”行走。好比你看到的只是這世界的一束光,但是你以為這是整個世界。

每個人因為自己的成長環境、受到的教育以及知識的儲備量等原因,造成了不一樣的信息感知量。長此以往,每個人不同的種種的感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固有思維模式,較為主觀和狹隘,就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自以為了解了全部事實。

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正確的學習,打破思維遮蔽性,打破認知邊界,實現自我突破與進步,才不會鬧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 2 —

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壁壘就是

懂事早晚


為什麼是懂事的早晚?什麼叫懂事的早晚?這裡的懂事的早晚,不是指你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幫家裡幹活,知道人情世故。這裡的“懂事”是指你的認知水平。

事實上,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我們也越來越有這種體會,如果說一個道理,你早懂一兩年,甚至是一兩個月,都會給你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舉一個例子,關於我們服務的一個泛家居客戶的故事。

案例:21世紀是品牌的世紀

今天,大家都知道21世紀是品牌的世紀。那如果是在20年前,你身邊有幾個人知道?

在服務某泛家居品牌時,我們在走訪經銷商訪談過程中,說起早在1999年,他們董事長就提出“21世紀是品牌的世紀”這樣超前的世紀洞察,這帶給他及我們的團隊巨大的衝擊和震撼!要知道,當時作為一名二十六七的年輕人,在早在上個世紀能有這樣的認知,簡直令人震驚,我當時一聽,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更值得為人尊敬的是,他不僅僅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作為一家1999年創立的公司,2000年就壓倒性投入到品牌的建設上,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邀請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的林心如代言並大規模投放央視廣告。正是由於創始人的超前認知以及壓倒性投入,才使得它一騎絕塵,現已成為所在行業的絕對寡頭,銷量是第二名的十倍!

這就是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認知水平,這才叫“懂事”懂的早!

創業的邊界就是創始人的認知邊界,創始人更要“懂事早”

懂事早晚,尤其是對於企業創始人來說,某種意義上來說,創業的邊界就是創始人的認知邊界,創始人在新時代的認知盲區很可能成為創業企業的發展瓶頸。因而,創始人必須走出去,不斷突破自己的認知邊界。


— 3 —

原理級知識

才是決定人生走向的重要原因

焦慮的本質是,我們離原理級知識太遠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為什麼這麼焦慮?本質是什麼?

本質就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是原理級知識,或者是離原理級的知識太遠。而這個世界本就沒有什麼新知識,一切知識都是舊知識!很多原理級知識祖師爺都已經講過了。所以當你找到那個原理級知識,你的焦慮可以減輕很多很多,甚至沒有焦慮。

這裡我們舉兩個例子:( 搜索微信公眾號:湯飛)

原理級知識一:認知是交易的起點,認知即交易、交易即關係

顧客交互的要素是什麼?就是認知、交易、關係三個層面。

第一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認知是交易的起點,無認知無交易;絕大多數的產生交易的前提就是,這個客戶要對你的品牌、你的產品有認知,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在傳統工業社會,認知與交易是分離的。認知是時間,交易是空間。比如我們在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我的認知可能是通過電視產生的,而交易是在線下的專賣店,或者分銷。

而現代移動互聯網社會是將時間和空間拉到了一條軸上面,我可以在網上認識到你,我馬上在網上去搜索你,購買到你。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即交易。而在交易的過程當中,我就留下我的用戶的數據,變成了交易即關係。實際上就是實現了三位一體。

所以,所謂的分流本質就在這裡:過去就是線下,後來有互聯網,而現在互聯網也不好做,所以就進入了社群這個關係,這個就是高質量的流量關係。

如果說你早懂得了“認知、交易、關係三位一體”,你就知道要構建高質量的流量關係,你就能把握私域流量時代的紅利期。

原理級知識二:社會演進本質是分化,分化就是貼標籤

剛剛我們談到一個觀點,就是認知是交易的起點,那認知是什麼?你如何獲得別人的認知?本質上就是貼標籤。所以有一個觀點就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社會演進的本質是分化,分化就是貼標籤。就不斷從原點出發,進行新的分化,那新的分化你要賦予它新的詞語,貼上新的標籤。那標籤實際上最後是什麼呢?就是定位,就是符號。

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對品牌定位這個事情頭疼,不知道要怎麼辦,如果說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壓根就不需要去報什麼“總裁班”、“培訓營”,也不需要看厚厚的一本《定位》,你就知道定位到底是什麼。


— 4 —

早死早超生

才是正確的行動指南


快速試錯,早死早超生

為什麼說“早死早超生才是正確的行動指南”呢?因為在不確定下,先邁出第一步,快速試錯,然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才能不斷修正,推出更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

這一套打法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尤為常見。

雷軍就曾說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聯網創業,速度一定要跟上去。”“要死也要死得快,早死早超生!

絕大多數人的錯誤成本為零

如何才能實現快速試錯、小步快跑呢?第一步就是勇敢往前跑,錯了也沒事。因為絕大多數的錯誤是沒有代價的,或者說,在別人看來代價是及其微小的。

比如說現在疫情時期,在線下流量驟減的情況下,各大品牌都意識到改變傳統營銷模式、轉戰線上的重要性。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傳統企業而言,如何做好線上營銷?如何做好社群營銷?如何做好直播營銷?等等問題,都是一提就令人望而卻步的難題。

在這裡,我們想說的是,不要害怕犯錯,不要害怕失敗,勇敢做下去。即使你直播一場失敗了,也沒什麼代價,無非就是沒有產生購買。而當你每天直播幾小時,連續一兩個月不停斷,你一定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達成你的目標。


— 5 —

苦熬是熬不出來的

把握時代紅利,才是我們的出路

寧可苦幹,不可苦熬

為什麼說不可苦熬呢?苦幹和苦熬其實是完全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苦幹是一種主動接受挑戰的勇氣,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再苦再累也要實現目標的毅力,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而苦熬表現的一種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逃避現實問題的消極心態。這種“苦熬”心態其實在很多職員身上都有體現,雖無長處但以為苦熬資歷總能安穩度日,但事實上,危機來臨前,他們就是第一波被請出局的人,這次疫情就是如此。( 搜索微信公眾號:湯飛)


把握時代紅利,要吃肉得趁早

絕大多數時候,苦熬是熬不出來的,我們要以“苦幹”精神,把握時代紅利,為自己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那麼當前的時代紅利是什麼?總結一下,就是以下這三點:

一是,社交紅利。

說具體點就是口碑經濟,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福利。它的核心在於產品要足夠好,好到超過用戶預期,好到為用戶帶來驚喜,好到讓用戶忍不住一定要拍個照、發個朋友圈,從而產生裂變分享,實現“口口相傳”的營銷效果。

二是,管理紅利。

從過去的粗放式管理到現在的精細化管理,現階段已經到了精細化運營的效率期。企業通過明確戰略方向、優化組織架構和管控方式、引入最佳管理實踐等等措施來縱深推進精細管理,不斷挖掘“管理紅利”,提升企業效率提升,要向管理要效益。

三是,品牌紅利。

當渠道紅利、流量紅利、人口紅利、管理紅利等各種各樣紅利消失,品牌紅利將成為永不枯竭的流量和利潤來源。

如果說紅利也有殺手鐧,那可能就是品牌紅利了。

我們回到起點來看,客戶的選擇是什麼?選擇的單位是什麼?答案是品牌。我們說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商業模式的差異化優勢都不是真正的壁壘,這些往往只能為你創造一個時間窗口。真正能構建壁壘的是深植用戶心智當中的你的品牌。

當舊紅利消退,新紅利出現時,誰能夠享受時代賦予的紅利,就是那些堅信趨勢,早做準備的人。說到底,一切紅利都是趨勢的紅利。所謂先下手為贏,要吃肉就得趁早,否則湯都沒有喝。


— 6 —

唯惶恐者

得永生


任正非曾說過“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能成功”。可見,壓力和惶恐深刻在每一位優秀企業家骨子裡,始終保持居安思危、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才能做好企業經營與管理。

塑造高熱高壓氛圍,讓全組織形成緊迫感

如何才能讓全組織都形成惶恐感、緊迫感?我們需要持續塑造高熱高壓氛圍。尤其是建材家居行業。整個團隊都是處於一種疲態,就是末路在前方,但我不知道怎麼過。人人是末世心態,人人惶惶可不終日,但是你會發現在這種惶恐氛圍下,積極行動起來的人往往能走的更遠。

如何做?一是通過機制牽引,激活團隊活力;二是持續不斷地有動作。比如說顧家,顧家一年做13場活動,一刻不停,一直不斷、不斷地做,現在遇上疫情,更是尤為開足碼力。再比如說以前優秀的建材企業經銷商,隔三差五就開展一些聯盟活動、展銷活動、異業合作等等,三天一場小活動、五天一場大活動,18般武藝各顯神通,這種高熱高壓狀態下怎麼可能做不好。

用壓力淬鍊自己,用危機意識督促自己,成年人的世界持續奮鬥和拼搏才是常態!我們每個人都要是“惶者生存”的踐行者,唯惶恐者,得永生。


商業認知的不對稱,帶來機會的不平等。因而敏銳的商業認知才是各大高手成功的底層密碼。

電影《教父》裡有一句話說到:花1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不妨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那些高手們,你會發現比起情商智商,他們最頂級的能力不是這些方面,就是能夠快速地“直擊本質”。


湯飛: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什麼?你和高手之間就差這六個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