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行錄丨清素之行·遺錢不顧

崇行錄丨清素之行·遺錢不顧

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供圖/沈圻先生。

隋富上,依益州淨德寺止宿,系大笠道旁,坐其下讀經。人往來,不喚令施;有施者,亦不咒愿①。以路靜故,多載無所獲。人謂曰:“城西北人稠施多,奚為在此?”答曰:“一錢兩錢,足支身命,複用多為。”陵州刺史趙仲舒者,三代酷吏②也,甚無信敬。聞故往試,騎馬過之,佯墮貫錢③,富讀經自若,目未曾睹。去遠,舒令人取錢,富亦不顧。舒乃問曰:“爾終日所得一錢,貫錢在地,見人持去,何不止之?”曰:“非貧道物,何為妄認?”舒下馬禮謝,歎服而去。


【註釋】

①咒愿:誦唸經咒法語為施主祈願,稱為咒愿。如食時咒愿,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為齋前之願;“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為飯畢之咒愿。

②酷吏:以嚴刑峻法虐待百姓的官吏。

③貫錢:古代以一千錢串為一貫。


【譯文】

隋朝有一位富上禪師,常在益州(今四川省一帶)淨德寺止宿,白天在道路旁系一大笠,然後坐在大笠下面讀經。有人往來經過,他從不請人家佈施;即使有人樂意佈施給他,他也不為施主迴向咒愿。因為這條路很僻靜,很少人經過,所以幾年來並沒有多少收穫。有人對他說:“城西城北都是繁華的地方,過往的人也多,你何不去那裡化緣,卻在這偏僻的地方做什麼?”富上禪師回答說:“我是出家人,有一錢二錢足夠維持身命就行了,多了也沒有什麼用處。”

陵州(今四川仁壽縣)刺史趙仲舒,他家三代都是酷吏,輕慢三寶。聽說富上禪師是一位清高不愛財的人,他不相信,便想親自去試試。有一天他騎著馬,在經過富上禪師面前時,故意把一貫錢丟下。而富上禪師依然認真讀經,對丟在他面前的錢連看都不看一眼。這位刺史走了許久,令從僕回來取錢,富上禪師照樣目不旁顧,由人取去。刺史因撥馬回來問富上禪師說:“你一天所得不過一、二錢,現在有成貫的錢丟在你面前,眼見被人取去,你為什麼不阻止呢?”禪師答道:“錢是別人丟失的,並不是我的財物,我怎麼可以妄認呢?”刺史聽了,既信服又慚愧,遂下馬向富上禪師作禮致謝,歎服不已。


【說明:選自《緇門崇行錄》,明代袾宏(蓮池大師)輯。本書作者因慨嘆末世出家沙門之墮落,故撰輯本書,內容簡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數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門。選錄/弘一大師。註釋、譯文/演蓮法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