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作者君↑


少年通過少女間接地與世界命運相連,這就是小島的世界系!(誤)


很多人提到了死亡擱淺的一些意象明顯有參考eva,比如冥灘與lcl之海、巨大亞美莉和與大白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與第三次衝擊。只要有心尋找,我們確實可以找到許多死亡擱淺與eva的相似之處,像山姆從冥灘上醒來,天邊懸浮著五個還是幾個人影,我第一眼看過去,就想到了eoe中的量產機圍毆二號機。


但我想說的不是這種粗淺的聯繫,如果仔細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死亡擱淺的整個故事構造也是eva式的:兩者都在“世界之謎”的部分“擱淺”了,阻止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並沒有成為一個情緒上的高潮,取而代之的則是“個人之謎”,是山姆、亞美莉、克里夫這個神聖家庭中的愛恨情仇。小島安排希格斯和硬漢講了大量繩子和棍棒、繩結與手槍的隱喻,在gameplay方面搞了玩家異步連接的玩法。

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要找相似的情節可以找到很多。說到連接肯定還不夠,必須要說是什麼連接。uca的國家隱喻很容易發現,但其中包含了幾種連接?gameplay的異步連接可以看作是建立在自發性上的諾齊克的“最小國家”的連接,是奧派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的連接;硬漢和希格斯繩子與棍棒、繩結與手槍的隱喻是“權力國家”的連接,也是最後獲勝的連接;播片中的愛恨情仇則是“神聖國家”的連接、“天國”的連接,代表了血緣、人子或神子、上帝之愛。


但真正把這個故事連接起來的是什麼呢?依舊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野獸”,是不能組成家庭之人、在對家庭的渴望下形成的“擬似家庭”:亞美莉通過將山姆從冥灘遣返成為了他“擬似”的母親,山姆又通過將洛喚醒成為了對方“擬似”的父親。說到底,這個故事其實是有關“父親”的故事,是尋找“父之名”以及成為父親的故事,是一個如eva般的故事,是一個世界系故事。

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因此,讓我來說,死亡擱淺敘事上有很大的硬傷,它的gameplay和播片是完全割裂的:gameplay中的“連接”是阿妹你看作為一個共同體的連接,是一種樸素的道德情感,“one for all,all for one”,是催產素和滿足感;播片中的“連接”則是家庭或擬似家庭中血緣的連接,當然在小島這裡,它更具象化,是“冥帶”或臍帶,遊戲中大段大段以“臍帶”為線索的故事,無一不指向這一點。


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拿出東浩紀對世界系最核心的定義,也就是是評《air》中的“萌的本事,止於無能性”。《air》的故事也是一個有關“父親”的故事,玩家與女主角邂逅,試圖成為她們的丈夫/父親,並最終失敗。所以說,雖然我們很多時候看到世界系的鋪張很大,但它的內核其實很小,不超過一個家庭:少年少女邂逅,其實就是兩個不曾組成過家庭的人,試圖作為一個成人向對方負責,成為“丈夫”,或者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中,成為“父親”(之所以這裡只提“父親”,是因為世界系毫無疑問是一個男性凝視極其嚴重的類型,特別是在世界系黃油中)。而世界系的情感張力就在於成為父親這一過程被阻斷,在於這種陽痿性,也就是“無能”。如果把死亡擱淺拿出來,我們很容易發現,它最nb的情感爆發都集中在成為/無法成為父親上:瑪瑪與布里吉嬰、心人的無限輪迴、克里夫與山姆、亞美莉與山姆、山姆與洛。十分正統的世界系。

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實際上,這也是我一直對《eva:終》不抱太大期望的原因:“世界之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即使庵野可以把世界觀補完,這依舊是一個無甚高潮的故事;世界系最重要的是對“個人之謎”的處理,是真嗣、明日香、綾波麗、葛城美里能不能繼續往前走一步,甚至有沒有這一步可走。


但我們都看了序、破、q,有沒有稍微鬆動原作中的死結,甚至有沒有觸及到這些死結,顯而易見。說實話,新劇場版已經淪為一個大號同人作品了。q開頭的大氣圈突入戰拍得好不好?好。但我覺得自己並不那麼需要一個叫庵野的作畫師。

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然後我想說下,小島的死亡擱淺比誠哥世界系多了。我不想比較兩個故事,但當天氣之子作為商業核心的宣發,被印在霓虹日常生活中一切可以出現的地方時,由社會中層消解而產生的世界系的“疏離感”就不存在。世界系本來是把人帶離日常的作品,但天氣之子卻通過它無處不在的線下宣發,把觀眾帶了回來。但反過來說,電子遊戲(排除ar遊戲)卻必須進入賽博空間才可以遊玩,擁有天然的虛擬性,這或許也是鴨子所說的“贏不了”的原因之一吧。小島名字裡帶個“島”,誠哥名字裡帶個“海”,都是世界系的常見意象,但兩人的東西卻要反過來,小島拍的東西才像海,誠哥……就繼續當個島吧……


還有其他可說的,比如死亡擱淺把世界系中民族國家的女性隱喻徹底具象化了。傳統民族國家都是一個“老大哥”的形象,是典型的陽性能指,但在世界系中,國家卻是與少女關聯在一起的陰性能指,只是這種“世界命運”的意象過於模糊,而uca顯然是一個由女性建立的國家、以陰性符號具象化的體制。但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

小島的世界系——死亡擱淺

最後可以說一句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擬似家庭來對抗新自由主義?因為在新自由主義下,我們可以是任何人,也就任何人都不是。對此,我們可以簡單觀察下一個一些平臺上類似“X癖大觀”社群小組,大家彷彿得了多言症一樣,在其中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越來越邊緣的標籤,彷彿追逐一樣不斷向小眾逃離,只因為我們開始察覺到,哪怕是在我們貌似唯一擁有的性上,我們也越來越什麼都不是。那麼,在這個越來越什麼都不是的世界中,誰可以回答山姆·布里吉斯究竟是誰?也就只剩下“血緣”了,家庭構成了我們最後的根性。但有用嗎?肯定沒用。


————————喝茶評論區——————————

紅茶:

喵哥這裡論述的,從東的定義上來說,更接近世界系背後的思想環境=後現代大敘事凋零,而不是這種思想環境中產生的一種御宅族特有的想象力。大敘事凋零這個思想環境下,會出現多種反映這種思想環境的想象力,其中世界系應該是將這種思想環境,放在妳我情感這個層面上來反映的一種。

所以喵哥這個用家族問題去詮釋死亡擱淺,說死亡擱淺比天氣之子更世界系,其實就是說,死亡擱淺比天氣之子更“沒有大敘事”,而不是世界系。如果要用其去談的話,怎樣把死亡擱淺的那種與不特定的某個人的偶然性的“連帶”替換成世界系的與某個特定的人的必然性的連帶=妳我關係,我覺得才是主要的問題,本文還缺少深入詮釋。喵哥這個文翻開世界系這個面紗之後,還是在說疑似家族和國民國家的敘事是否繼續可靠的問題,但其中忽略了東浩紀的家族問題的偶然性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