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欣賞跟個人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老百姓喜歡色彩豔麗的

文|夏紹毅

導言:普通老百姓和一般的書畫愛好者,他們在觀看一幅山水作品時,可能更多的關注點是在色彩、畫面形象等方面,其實這種觀看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欣賞。而真正的山水畫欣賞必須要放到美學、畫史裡進行,其角度、關注點與前者有較大的出入。因此,山水畫的欣賞水平高低跟個人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

關鍵詞:山水畫;欣賞;藝術修養;

山水畫的欣賞跟個人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老百姓喜歡色彩豔麗的

北宋 李成《讀碑窠石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一、中國山水畫的美學範疇有哪些?

中國山水畫有許多美學範疇,如氣韻、風骨、意境、神韻等。其美學思想與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學思想一脈相承,其核心是“合而不同,違而不犯”。 對於“美”的感悟,不是先天具備的、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學習的結果。

因此山水畫的欣賞是需要學習的,是需要加強藝術修養的修煉的。老百姓之所以欣賞水平不高,關鍵在於藝術修養不夠深,只看到外在的東西,如色彩、畫面外形等,對於內在的東西,如筆墨、風骨、神韻等是沒法感知的。但也有例外,下過功夫的人是不一樣的。

山水畫的欣賞跟個人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老百姓喜歡色彩豔麗的

元 倪瓚 《六君子圖》

二、欣賞山水畫要看畫面信息量的有多少,而不是畫得像不像。

對於一幅畫是否包含有豐富的信息量,是評價一幅好畫的重要標準之一,畫面信息量的大小主要是看畫面能否給觀眾產生聯想。能否看出畫面隱含的信息,也是考驗觀賞者的藝術修養水平的,有的人能看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能說出好在哪裡;有的人能看出但是說不出來,基本美學理論不過關。這說明各人所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是不同的,同樣一幅畫,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山水畫的欣賞跟個人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老百姓喜歡色彩豔麗的

元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故宮博物院藏

例如古代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老畫師以“深山藏古寺”為題考察學生的創作能力。許多學生所畫的作品都非常普通,唯有一名學生畫得與眾不同。但見畫中一座挺拔的高山,林木蔥蘢,雲霧繚繞,山間看不到寺廟,甚至連廟宇的一角也不出現。一條羊腸小道,蜿蜒曲折,時隱時現,通向山腳下的小河邊。河岸上一個小和尚正在用水桶打水。觀眾通過仔細觀賞並思索之後,悟出深山中隱藏著寺廟。該畫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準確的理解並把握了話題中一個“藏”字的含義。巧妙的處理畫中物象的“藏”與“露”的辯正關係。該藏的藏,該露的露,寺廟要藏,而蜿蜒的山路、打水的小和尚就要露,否則直接畫出寺廟,即便是畫出廟宇的一角,也談不上是藏。但如果不畫小路與小和尚打水,觀眾也聯想不到山中有寺了。其實每一幅精彩的山水畫,都是作者的自身藝術理念及人生志向的寫照,其思想境界的高低往往決定其作品含金量多少。

山水畫的欣賞跟個人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老百姓喜歡色彩豔麗的

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三、結語。

總而言之,欣賞一幅山水畫,切記不能只看畫面的表面形式,也就是說不能只看畫得像不像,這是很膚淺的。中國山水畫,並不是對大自然山川的客觀描摹,對自然界的再現,客觀寫實,是西方繪畫的思想。而中國畫的宗旨是,提倡“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面信息量的多少才是衡量一幅山水畫水平高低核心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