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博而不精:學識廣博而不專精

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博而不精:學識廣博而不專精

鄭眾(?-83),字伸師,是東漢著名經學家鄭興的兒子。鄭興晚年專門研究《左氏春秋》,造詣很深,當時的許多學者都拜他為師。鄭眾從十二歲開始,也跟著父親認真學習這部經學名著。

除了《左氏春秋》以外,鄭眾還仔細研讀了《周易》、《毛詩》、《周禮》等其他經典的經學著作,並且對曆法也頗有研究。因學識涉獵廣泛,他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因淵博的學識在士大夫階層中出了名。

光武帝建武(25-55)年間,皇太子劉疆和山陽王劉荊仰慕鄭眾的才華和名氣,特地派虎賁中朗將(統領近衛軍的武官)梁松帶著重金去拜訪他,想以此加以籠絡,結為心腹,為他日相用。

受到皇太子的器重,本來是一個飛黃騰達的好機會,可是鄭眾卻並不接受。他對梁松說:“皇太子是君位的繼承者,山陽王貴為諸侯,都不應該私自結交賓客。這種犯禁違法的事情,恕我不敢從命。”

梁松見鄭眾如此不識抬舉,便沉下臉來威脅說:“這是兩位長者的意思,你若輕易違背可是要承受後果的!”鄭眾毫不屈服道:“若讓我去做違禁犯罪的事情,我寧可選擇守著正道而死!”

梁松見鄭眾軟硬不吃,只好無可奈何地回去向太子和山陽王稟報此時。兩人聽了,一時弄不清鄭眾為什麼拒絕的如此決絕果斷,只好就此作罷。

梁松是光武帝的女婿,長期以來一直深受寵信。他依靠這種身分和地位,廣交賓客,培植親信,經常要郡縣的官員為他辦理私事。他的這些行為後來終於被揭發出來,遭到了撤職的處分。

梁松丟了官職,心裡非常怨恨。公元61年,他暗暗寫了一封匿名信投寄出去,對朝延進行惡意的誹謗。事情暴露以後,他立即遭到逮捕,不久就死在監獄裡。

由於梁松平日交友很廣,朝廷追查他的罪行時牽連到許多賓客和有關係的人。鄭眾曾經被梁松用重金禮聘過,按說他也應該受到查究。但是官員們都知道他當初對梁松的決絕態度,沒有任何人懷疑到他。

鄭眾曾經做過越騎司馬(輔佐校尉統領騎兵的武官),受命出使匈奴,後來又升任武威太守,很有政績。在公餘的時間裡,他給學生傳授過《毛詩》和《周禮》等經書,但主要的精力還是用來給《左氏春秋》作註解。

鄭眾的《左氏春秋注》寫成以後,很快就流傳出去,和另一位經學家賈逵所著的《左氏春秋注》同樣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和好評。

當時,還有一位經學大師馬融,比他們兩的聲望更高。他對《周易》、《尚書》、《詩經》、《三禮》、《論語》、《老子》、《淮南子》等名著都作過註解。後來,他又深入地研究《左傳》,準備也寫一部《左氏春秋注》。

在開始寫《左氏春秋注》之前,他把鄭眾和賈逵寫的兩部著作都拿來認真地讀了一遍,說:“賈逵的註解精而不博,鄭眾的註解博而不精。如果既精又博,我就無法超越他們了。”

其實,鄭眾和賈逵的注各有所長,把兩部書合起來,也就足夠彌補各自的缺陷了。馬融經過考慮以後,決定不再另外給《左氏春秋》作注了。但是他對鄭眾所作的“博而不精”的評價,以後卻被人們沿用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