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只吃一次,大鍋飯到底是什麼味道

"大鍋飯"與"挑大渠"

"挑大渠"和"大鍋飯"這樣的詞彙,已經是歷史詞彙了。對於現在的00後,也許已經是古文詞彙了。恐怕我們這些親身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如果不進行釋譯,後輩們很難釐清這些詞彙的含義,故而寫下此文,留待後人們考證這些詞彙的時候使用。

一輩子只吃一次,大鍋飯到底是什麼味道

長到懵懵懂懂的年紀,老是聽大人說"大鍋飯",那時候很好奇,也很羨慕。不過好在還是趕上了"大鍋飯"的尾巴,有幸吃了一次"大鍋飯"。

這個"大鍋飯"的尾巴很長,長到了我十四五歲的時候還有。那就是生產隊裡"挑大渠"的時候,還要吃幾天"大鍋飯"。

新疆的農村種地,全靠灌溉,縱橫天山南北的乾渠毛渠不勝其數,渠道每年的春季都要清理泥沙,疏通水道以便灌溉,所以就有了每年春天"挑大渠"這個活。"挑大渠"都是從遙遠的河道出口處開始,路途遙遠,而且是個重體力活,所以就帶上大鍋和廚具,每天在戈壁攤上集體吃一頓午飯。為了吃這頓"大鍋飯",我假借有事給老師請了三天假,報名去"挑大渠"。

那時候十五六歲,要說力氣,可能也有一些,個頭也初長成。隊長看看也像個小夥子,便點頭同意了。

對於"挑大渠",這個大渠我是知道的,對於如何謂"挑tiao"我沒見過,心裡顧名思義,自然是要把大渠裡的淤積砂石清理到渠外,大渠有些地段很深,也許需要扁擔條筐一擔一擔挑上去吧。

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扁擔條筐,大家都是用十字鎬把大渠底的淤積砂石刨鬆了,然後用鐵鍬把它們鏟到渠岸上去的,

一輩子只吃一次,大鍋飯到底是什麼味道

開始幹活之前,隊長會用皮尺每人量出一段定量的長度,規定了寬度,先幹完的就可以先休息。每人大概就是一天十米的距離。

現在人們對於中國那個時期的"大鍋飯""大呼隆"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定論,就是"大鍋飯""大呼隆"的生產方式效率低下。不過以我當時的親身體會,我感覺好像不是這樣。

在中國的農村,人們的自尊和榮譽來自於傳統的"勤勞""能幹",在集體勞動中,只有乾的多、乾的快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勤勞""能幹",以此贏得大家的尊重。

我要勞動的地段經過皮尺量定以後,生怕落後於別人,立刻悶頭就幹,一個上午一分鐘都沒敢停下來。其它的人遠的近的都在大聲喧謊諞傳子,(喧謊、諞傳子是西北地方話,都是東北話嘮嗑的意思)有的乾脆就扯著嗓子吼小調,男男女女的倒也挺熱鬧。

一個上午的勞動是在大師傅敲打瓷盆的哐哐聲中結束的,人們聽到哐哐的敲擊聲,就紛紛的丟下工具,從自帶的各式挎包裡掏出碗筷朝大師傅的大鍋湧過去。

我是為了吃"大鍋飯"來的,自然不能落後,拿了大瓷缸子就朝大鍋跑。

但是還是來晚了,其實有經驗的"挑大渠"高手是不會等大師傅敲盆子的,太陽一偏西就帶著吃飯的傢什在大鍋邊上等著了。

今天"大鍋飯"主食是油餅,菜湯一體做的是羊肉土豆胡蘿蔔的"霍爾頓",每人兩大勺,能吃完的不多。"霍爾頓"是哈薩克語,就相當於東北菜的"亂燉"。

我打了菜,抓了三個蒲扇大小的油餅,感覺已經足夠了,就端著搪瓷的缸子順著大渠往回走。

我的那一段大渠,費了一上午的力氣,也僅僅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可是一路上看看別人的,都基本上接近於完工了。我心裡有點沉不住氣,開始發慌,顧不上品味早就著迷的"大鍋飯",稀哩呼嚕隨便吃了一些,心裡著慌,就沒有了胃口,油餅也只吃了一個,就扔下"霍爾頓"開始幹活了。

下午的活,基本上就沒有什麼人在幹了,大家三五成群的聚到一起,打牌喝酒侃傳子,嘻嘻哈哈的說些比"霍爾頓"還油膩的葷笑話,鬧鬨到日頭將要落到婆羅科努山頭,套好馬車,收拾了工具,一路歡歌的回家來。

說來慚愧,我第一天的"大鍋飯"沒有吃完,也沒有吃出我想要的情調滋味;"挑大渠"的活兒也沒能在收工的時候完工,還給第二天的工作留了一個大尾巴。

由於勞累,晚上睡得倒是挺安穩,只是第二天一起來,就有點心情忐忑,惴惴不安的坐上馬車,感受著與別人的巨大差距,對自己的"勤勞""能幹"懷疑到了骨頭裡。

鑑於我第一天的表現,隊長體貼我"年幼",特別分配了一段淤積不多的地段,勞動量比第一天至少要少三分之一還多,我有感於隊長的照顧,終於在大家都坐上回家的馬車的時候,能看著完工的大渠,從手上撕下沾滿了血的手套。

人學了文化,到底是件好事情,對於有些問題,多了一些想要弄明白的想法。我就弄不明白一個問題:"挑大渠"有好多婦女,即便是我年齡小氣力不濟,可是和那些婦女比還是可以一比的吧?可是每個婦女都提前完工,而且是連玩帶耍。

第三天我先不忙著幹活,我順著大渠溜達,看看到底奧妙在什麼地方。

一輩子只吃一次,大鍋飯到底是什麼味道

這一看二對比,奧妙還真讓我找到了,問題就在那個"挑"字上。

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僅僅就一個"挑"字,就讓我跪服,以至於因此發奮學習文化,終爾脫離了"挑大渠"的生活。

原來"挑大渠"的"挑"字,它不是平聲的"挑扁擔",它是拿竹竿搗東西的三聲"挑"。

所謂的"挑大渠",就是讓你把渠底的砂石扒拉扒拉,把渠底淤積的泥沙"挑"到一邊就可以了。實際上就是一種修整,讓大渠看著齊整漂亮,完全用不著把砂石費力的清理到渠岸上去。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樣把淤積的砂石費力地"挑"到岸上去,那明年哪裡還會有什麼"挑大渠"?沒了"挑大渠"就沒有"大鍋飯"啦!

學文化的人弄懂了"挑大渠"的含義,運用起來也是駕輕就熟。不到一個上午,我的那一段就"挑"的整整齊齊了。

弄懂了"挑大渠",再搞明白"大鍋飯"就容易的多了。你去"挑大渠",只要是帶好了碗,"大鍋飯"就能保證你吃的飽。這就是人們都喜歡吃"大鍋飯"的原因了。

最後看在你還"年幼"的份上,我也對你有個特殊的照顧——給你一個對"大鍋飯"和"挑大渠"更準確的釋義:"大鍋飯"就是"挑大渠","挑大渠"就是"大鍋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