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虚与静”

致虚极,守静笃

致,是达到的意思,虚,就是“空”,就是“无我”的状态。

极,是廓然大公,毫无保留。

守静笃,是内心纯乎天理,没有一丝私欲,这里的静,不是安静,槁木朽灰,是内心纯乎天理的一种状态。

阳明先生说,天理既然不动,

循理,则虽酬酢万变,而未尝动也;从欲,则虽槁木朽灰,而未尝静也。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当达到了无我、内心纯乎天理的状态,我们就能体悟万物运行的内在机理,即是天理。

复,复性,万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依据本本性在运动,当我们洞悉了支配万物运作的背后的本性,也就明白了天道。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

世间万物皆因性而作,最终皆复于性,就像树叶生于树根,最后落叶归根;波涛生于水,最后回归于水一样。只有复性之后,内心才能真正达到纯乎天理的状态,达到了纯乎天理的状态,也就实现了复命。

命者,性之妙也。性犹可言,至于命则不可言矣。

《易经》中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我们修身悟道,必须从“穷理”开始,穷理之后,才能“尽性”,最终达到“复命”。我们都知道做人要孝顺,但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因为这是人的本性的需求。这必须通过我们向内的体悟,才能得到答案。外求是得不到答案的。圣人其性湛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物至而能应,这才叫尽性。当我们“尽性”之后,就会以性接物,全然无我,这就是“复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