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馬鈴薯要防“六病四蟲”,這些技術措施建議收藏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預測,2020年馬鈴薯晚疫病總體中等發生,西南東部、東北北部、華北北部和西北東部偏重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2800萬畝;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瘡痂病、病毒病、黑脛病和馬鈴薯塊莖蛾等病蟲害有加重趨勢。為控制馬鈴薯重大病蟲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今年马铃薯要防“六病四虫”,这些技术措施建议收藏

一、防控目標

病蟲害發生區防控處置率95%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佔防控總面積的4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80%以上,鮮薯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

二、防控對象

依據馬鈴薯不同種植區重大病蟲發生特點,重點防控“六病四蟲”,即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脛病、瘡痂病、蚜蟲、地下害蟲、二十八星瓢蟲、馬鈴薯塊莖蛾,同時根據各區域情況兼顧環腐病、黃萎病、黑脛病、青枯病、粉痂病等病蟲害的防控。

三、防控策略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大力推進綠色防控,選用優質脫毒種薯,優先選擇抗病品種,使用種薯處理等技術,根據預測預報科學用藥,加強專業化統防統治與農戶聯防聯控相結合。

四、防控技術措施

(一)分區防控重點

1.西南及武陵山種植區:包括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重點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青枯病、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馬鈴薯塊莖蛾、薊馬,兼顧黑脛病、病毒病、瘡痂病、蚜蟲等病蟲害。

2.西北種植區:包括甘肅、寧夏、陝西、青海、新疆等省(區),重點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脛病、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金針蟲)、蚜蟲,兼顧環腐病、瘡痂病、二十八星瓢蟲、馬鈴薯塊莖蛾等病蟲。

3.華北種植區:包括內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區),重點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病毒病、瘡痂病、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金針蟲)和蚜蟲,兼顧黑脛病、環腐病、粉痂病、薊馬、和二十八星瓢蟲。

4.華東、華南種植區:包括山東、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重點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黑脛病、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金針蟲)、馬鈴薯塊莖蛾、蚜蟲和薊馬,兼顧環腐病、瘡痂病和青枯病。

5.東北種植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重點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瘡痂病、黑脛病、蠐螬、地下害蟲(地老虎、金針蟲),兼顧蚜蟲、環腐病、病毒病。

(二)重點防控技術

1.晚疫病

(1)選用抗病品種。根據不同區域特點選擇適合本區域的抗晚疫病品種。

(2)種薯處理。播種前7天將種薯攤放在通氣良好的空間,隔天翻動薯塊,揀除病爛薯。播種前種薯切塊時將切刀用75%酒精或0.5%高錳酸鉀浸泡5-6分鐘進行消毒,最好多把切刀輪換使用;種薯切塊後可選用甲基硫菌靈等藥劑拌種,也可使用咯菌腈懸浮劑或精甲霜靈·咯菌腈懸浮劑進行種薯包衣。拌種後晾乾裝網袋小垛擺放,保持良好的通風,促使傷口癒合,1-2天后播種。

(3)生長期噴藥。依據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監測,確定防治最佳時期,或在植株封壟前,選用代森錳鋅、丙森鋅、氟啶胺、氰霜唑、枯草芽孢桿菌等保護性殺菌劑進行全田噴霧處理;進入流行期後,依據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或田間病圃監測,選用烯酰嗎啉、霜脲氰·噁唑菌酮、氟菌·霜黴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噻唑吡乙酮、氟吡菌胺·霜黴威等藥劑進行防控。防治應以專業化統防統治為主,施藥間隔期5-7天(視天氣及發病情況),噴藥後4小時遇雨應及時補噴。注重輪換用藥,提倡加入助劑提高藥效。

(4)收穫期防治。收穫前10-15天採用機械殺秧。殺秧後收穫前噴施一次銅製劑,如硫酸銅、氫氧化銅、波爾多液等,殺死土壤表面及殘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傷薯塊。

2.早疫病

(1)農藝措施。選用抗(耐)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生長期加強肥水管理,適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丙森鋅、代森錳鋅等藥劑1-2次,發病較重時,用丙環唑或嘧菌酯、或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等藥劑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3.黑痣病和枯萎病

(1)農藝措施。選用乾淨無病種薯播種;實行三年以上輪作,最好與油麥、燕麥、小麥、玉米、大豆和蠶豆等作物輪作倒茬;精細整地,當地溫在10℃以上進行播種,播種深度8-10釐米,地溫偏低和播種過深出苗緩慢,會加重黑痣病發生。

(2)種薯處理。選用甲基硫菌靈等藥劑拌種,也可使用咯菌腈懸浮劑或精甲霜靈·咯菌腈懸浮劑進行種薯包衣。

(3)藥劑防治。選用嘧菌酯、噻呋酰胺、氟唑菌苯胺、氟酰胺·嘧菌酯進行播前溝施。同時使用芽孢桿菌類微生物菌劑或菌肥。

4.瘡痂病

(1)選用健康無病脫毒種薯。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最好水旱輪作,適當施用酸性肥料和增施綠肥,有條件時在塊莖形成和膨大期間少量多次灌水。

(2)藥劑溝施。播前溝施寡雄腐黴、五氯硝基苯+氟啶胺,同時施用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菌劑和菌肥。

(3)生長期藥劑防治。在結薯初期和塊莖膨大期滴灌或噴淋2-3次寡雄腐黴。

5.黑脛病和青枯病

(1)農藝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或選用無病脫毒種薯,切種時,切刀消毒,並選用噻黴酮或春雷黴素等藥劑拌種。及時拔除病株,發現病株應及時全株拔除,集中銷燬,在病穴及周邊撒少許熟石灰。

(2)藥劑防治。用春雷黴素、氯化銅或噻黴酮等藥劑滴灌或噴淋。

6.病毒病

(1)農藝防治。採用優質脫毒種薯播種。

(2)藥劑防治。生長期根據蚜蟲和薊馬發生情況,採用吡蟲啉等藥劑加礦物油進行噴霧防治。

7.地下害蟲

主要包括金針蟲、地老虎、蠐螬、螻蛄等。

(1)物理防治。田間性信息素誘殺成蟲,性誘劑誘捕器每畝設置1個,設置高度離馬鈴薯植株頂端20釐米左右;燈光誘殺,每20-30畝設置一盞殺蟲燈。

(2)生物防治。播種時可選用綠僵菌或白僵菌、蘇雲金桿菌等生物製劑混土處理。

(3)化學防治。可選用溴氰菊酯噴霧;在成蟲出土前,地面撒施辛硫磷拌土撒施。

8.二十八星瓢蟲

(1)農藝防治。利用成蟲假死性敲打植株使之墜落,收集消滅或人工摘除卵塊,集中處理,減少害蟲數量。

(2)生物防治。可選用白僵菌等微生物農藥或釋放天敵防治。

(3)藥劑防治。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齡幼蟲分散前,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進行葉面噴霧,施藥間隔期7-10天。

9.蚜蟲

(1)農藝防治。剷除田間、地邊雜草,切斷蚜蟲中間寄主和棲息場所。

(2)生物防治。用苦參鹼、除蟲菊等生物藥劑防治蚜蟲。

(3)化學防治。用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噴霧防治。

10.馬鈴薯塊莖蛾

(1)物理防治。成蟲期的防控,採用食誘劑、性誘劑、燈光誘殺等理化誘控技術,將成蟲數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2)藥劑防治。在卵孵化盛期至二齡幼蟲分散前進行藥劑防治,可選氨基甲酸酯類或擬除蟲菊酯(或與其他生物農藥混合使用)進行葉面噴霧。

五、加強專業化統防統治

針對晚疫病,結合系統監測及田間調查結果,組織專業化防治隊,開展“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方法,統一施藥”的統防統治,將晚疫病重發流行風險降至最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