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經過2018年的衝擊和洗禮,網綜所爆發出的生命力,無論是題材創新還是輿論影響上整體都勝過臺綜一籌,有人說,“網綜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就當下網綜市場而言,行業在多個品類和題材上已然陷入競爭紅海,同質化現象日益加劇,操作手法、模式設定上都存在諸多雷同。

1月7日,西瓜視頻“移動原生”綜藝《考不好 沒關係?》揭開了面紗,節目看片會在北京舉行。現場,參會媒體代表們彷彿一秒穿越回兒時“噩夢”,進入了一個奇妙復古考場,在“小老師”組織下,參加了一場由小學真題組成的閉卷考試。由西瓜視頻出品、今日頭條即將聯合播出的《考不好 沒關係?》以幽默的視角聚焦小學教育與家庭代際關係,通過父子互換身份即父親答題、孩子觀戰的節目設置,呈現出不同類型的親子關係,從而引發觀眾對於家庭教育本質的觀察與反思。

聚焦共鳴度高的社會議題,結合自身優勢創造流行

一檔綜藝節目的影響力和傳播度與其內容基礎有著最直接的關聯,大眾共鳴度高的內容具備先天性的傳播優勢,《考不好 沒關係?》建構內容的基因就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首先,小學生考試真題一直以來都是網友的痛點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是誰?”“一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水銀體溫計的刻度一般在多少到多少之間?”這些看似眾人皆知的小學問題往往就是很多人的知識盲點,極易形成大眾化傳播。

其次,輔導小學生家庭作業已經成了無數個家庭不言自明的痛點。對於大多數年輕的80後、90後父母而言,輔導作業、考試學習之類的話題共鳴度極高,甚至已經成為了微博熱搜的常客,在抖音等短視頻媒體上,一系列輔導小學生家庭作業的視頻也經常成為熱門內容,頻繁刷屏,掀起熱議。“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已然成為了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而以這些現象為突出表現的國內家庭教育現狀也是這檔節目與觀眾達成共鳴的基礎。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考不好 沒關係?》以此為內容基礎,整合了近十萬條小學生考試真題,同時,以當前親子家庭面對學習、考試、輔導作業的現狀為前提,將父親與孩子的角色互換,有望激起大眾關注,引發群體性收視。

再者,在內容宣發層面,字節跳動系產品矩陣將為節目帶來絕對的優勢。屆時,在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FaceU等社交平臺參與下,西瓜視頻《考不好 沒關係?》可以按照不同的端口分發不同的宣傳內容,短視頻、圖文、直播、互動等多形態內容都可以迅速落地,形成傳播矩陣,並且實現一鍵互通,引流的同時擴大影響力。基於字節跳動系龐大的用戶數據、領先的人工智能推薦技術,節目組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出用戶真正感興趣的內容,並且適時地推送到用戶眼前,區別於傳統的視頻網站排播模式,如此可以讓內容的排播分發變得更高效、更智能。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以共鳴度高的內容為基礎,再加上字節跳動系的短視頻基因和其在分發渠道上的優勢,節目的發酵將具備更廣泛的受眾基礎和互動條件,助力節目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提升。

為親子綜藝尋找新出口,開闢網綜市場成長空間

前段時間,親子綜藝一度成為熒屏寵兒,但在風起雲湧的綜藝市場,其模式已有逐漸固化的趨勢,缺少生命力和新鮮感,所以親子綜藝在模式端亟待突破,內容端才能開闢更多空間和土壤。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作為一檔代際觀察答題秀,《考不好 沒關係?》力求還原親子關係在教育中的不同立場,進行身份互換進行益智答題,打破了傳統答題節目的模式和格局,將浸入式的親子體驗帶到觀眾面前。節目中,爸爸成為考試答題人,而孩子成為場外的觀察者,考試內容即是小學真題。如此,互換身份形成的反差為讓觀眾在節目中看到爸爸在做小學真題時的囧態,也能看到孩子在爸爸答題時的態度變化甚至是優越感,而這背後所展示的即是不同家庭的父親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為觀眾呈現與眾不同的內容和層次豐富的娛樂看點。

對整體綜藝行業而言,當下市場需要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考不好 沒關係?》以真實性和社會性為核心,在契合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需求,在代際溝通和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建構出全新的呈現形式,破解了國內綜藝市場面臨的困境和危局。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而且,答題節目本身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就對觀眾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且適合當下碎片化的、移動的觀看場景。《考不好 沒關係?》將答題節目引入了家庭關係,內容輸出了情感連接和共鳴,節目情節除了賽事還有情感上的牽絆。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就綜藝的發展趨勢而言,如今移動時代的綜藝應該更加強調“原生”、“智能”因素。一直以來,西瓜視頻致力於打造更原生、更智能的屬於移動時代的綜藝,考慮移動場景,再從節目的視頻語言、互動性、乃至興奮點的設置上、獲取路徑上儘可能多地貼合移動端的消費需求。平臺依託過去兩年多在短視頻領域耕耘的優勢,真正實現了長短互通。《考不好 沒關係?》上線之後,受眾將在西瓜視頻消費到大量的節目短視頻、番外篇、衍生短視頻等,也能看到大量PGC作者圍繞這一主題產出的原創內容,而這些內容也將輕鬆鏈接到節目主頁。據悉,節目的春節特別版還會在移動端加入互動答題模式來增強互動體驗。

《考不好 沒關係?》的出發點、模式打造、內容構建、環節安排等方面都注入了更多短視頻快節奏、強互動、碎片化的基因,產出差異化優勢和與眾不同的視聽觀感,用行動探索破局親子綜藝乃至整個綜藝行業的創新困境,為節目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打磨浸入式親子觀察秀,引領家庭教育的本質思考

看片會現場,西瓜視頻聯合光明網、字節跳動算數中心共同發佈的《2018小學家庭教育白皮書》顯示,當下的小學生家庭結構以三人小型家庭為主,小學生家長也普遍重視家庭教育,且在家庭教育上,願意花金錢和時間且親力親為、尊重孩子意見,而親子間交流的主要話題仍以學習為主,關於學習習慣和態度的交流則是家庭教育的痛點。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家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健康發展的起點和基礎,近年來,黨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發言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在綜藝普遍關照社會現實價值的當下,《考不好 沒關係?》一定程度上就是以社會性為出發點而打造的。節目通過爸爸與孩子之間的角色交換,讓他們形成換位思考,有利於現場及受眾群體中的爸爸和孩子們對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所回望,從而達到自我反思,寬容、瞭解彼此,增進彼此情感的目的。

如西瓜視頻綜藝合作負責人莊軍在看片會上所說,“節目希望放大每一個交流的細節引起觀眾的共鳴,更希望通過這種形式連接父子和家庭,讓家庭重新審視代際關係,讓溝通和理解變得直觀。”首期節目中,有爸爸直言自己有“恐輔症”,害怕給孩子輔導作業,而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則成為了節目中爸爸普遍承認的問題,而節目正依託在教育領域讓觀眾關注到並審視家庭教育、代際關係的重要性。

父子身份互換還原代際立場,《考不好 沒關係?》輸出情感與共鳴

節目中的素人親子樣本為廣大家庭提供了代入的入口,易形成浸入式觀察和視聽體驗。看片會現場,與會媒體代表參與了一場《考不好 沒關係?》小學2019學年第一學期摸底測試,一張小學真題試卷就將記者們代入了學生時代的答題情境,直呼現在孩子的考題有難度,體驗到節目中爸爸們的感受。考後,主持人欣然與現場“考生們”就最後一題“……這是一條什麼船?船長几歲?是誰?”的正確答案展開激烈討論:有人放棄思考,大筆一揮答“43歲”;也有人宛如現代版“福爾摩斯”,根據物體重量推出時代背景從而斷定“船長是鄭和”……“我好像又回到了節目中的那個考場,爸爸們天馬行空、給出各種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見此情景,“監考官”陳銘忍不住分享了錄製時令他印象深刻的神回答,“氣球摩擦靠近頭髮,我們都知道原理是靜電反應,但有位爸爸的答案是'因為有風'……最後這位爸爸當然是被淘汰了,被風吹走了。”《考不好 沒關係?》每期節目有21組素人家庭參與答題,他們有著不同職業、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域文化,呈現出不同的親子相處狀態和千人千面的對代際觀察的表達。觀眾或多或少都會從節目中的家庭和參與者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形成關於代際關係和家庭教育層面的感悟和反思,從而節目也完成了初衷和現實價值輸出。

從受眾的視聽需求、市場的創新力度乃至社會的現實投射來看,《考不好 沒關係?》都具備了創造流行的潛力。節目通過社會議題及社會熱點的發散,打磨出了全新模式和內容,並且具備了廣泛參與的可能,至於反響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