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即杭州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晴天和下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诗的后两句,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貌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或许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也算是天作之合。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的这首诗。

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苏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而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第31期 丨《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