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評測鏡頭成像的文章很多,這次咱逆潮流評測一下機身的成像。

為了六月份的東北之旅,最近在清理手頭的相機和鏡頭,置換成視頻設備。畢竟看圖文的人越來越少,未來視頻是主流。很多年前買的一部佳能1000D單反,一直也沒怎麼用,賣400塊錢,卻一直沒有賣出去。

於是決定讓它發揮點餘熱,做一下1010萬像素截幅單反(佳能1000D)與2420萬像素截幅微單(佳能M5)的畫質對比。以實例來討論一下,高像素的優勢到底有多大,十年來機身的進步主要在什麼地方。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上圖為100%原大的截圖。大家可以先猜一下,A和B各是誰拍攝的?

鏡頭一樣都是康泰時50mm/1.4,光圈8拍攝,拍攝參數完全相同,在PS裡面打開的參數也完全相同。自動對比度,然後縮成一樣大小,準確地說是長邊縮成3000像素,再截圖對比。

縮到3000像素,M5其實是沾了一些光的,因為它原始的長邊是6000像素,整倍收縮的清晰度其實會高一些。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再來看一下放大到200%的截圖對比。

不知道大家看完兩張對比圖的結論是什麼,我個人不論是從ps裡面看原圖,還是看上傳完的圖,都是A略好於B。主要是像素更結實一些。

不過,不管怎麼樣,1010萬像素和2420萬像素縮成同等圖片後的差距實在太小了,這應該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既有印象。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1000D是佳能2008年推出的入門級別截幅單反,最大的特點就是輕便小巧。使用DIGIC 3影像處理器,沒有WIFI、沒有視頻拍攝能力。現在二手價格400元左右。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M5是佳能在微單系列推出的第一款高端機型,發佈於2016年,在產品線中的定位還是比1000D當時要高一些。M5是首款使用DIGIC 7處理器的相機,具備1080P視頻防抖拍攝能力。佳能官方報價5099元,市場上二手報價已經不足三千元。

有意思的一點是,1000D可以連線遙控拍攝,而M5沒有這個功能,只可通過手機無線遙控。從這個角度看,雖然M5定位比1000D高,但工具屬性卻更差了一些。

其實相機機身的進步更多不在於畫質上,而在於功能。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功能更多,另一方面則是功能更加貼近需求,產品線分得更細。

M5後面的機器是佳能FTb,是1971年的產品,通過它可以發現從造型上M5還是挺復古的,可見潮流確實是輪迴。其實從FTb那個時代開始,照片單純的影像素質就已經進入一個平臺期,這個平臺延續至今。

一般認為135膠片的有效解析度摺合的像素數為800萬到2000萬,差距主要在底片本身定位和沖洗的水平。以我自己大量掃描和翻拍底片的經驗,專業負片確實有接近2000萬像素的能力。

而另一方,數碼相機感光器件的像素數並非真實的影像像素數,這個解釋起來比較複雜,總之是有一定折扣的。如果有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詢一下“適馬X3”,有大量文章講這個事情。

也就是說,從1970年代開始直到前兩年,135規格的相機所能達到的影像素質極限一直沒有被突破,取得巨大進步的都是在功能方面。從機外測光轉變到機內測光;從手動對焦到自動對焦;拋棄掉膠片這個“累贅”,讓相機自己做主;增加視頻功能等等。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好了,到了揭曉答案的時候:A是佳能1000D,B是佳能M5。從上圖各自原大的100%對比圖可以看到,M5的成像依然鬆散,反而是1000D看著更舒服一些。

有人可能會認為是康泰時50mm標頭的解析力不夠造成的,可以說這點完全不存在,不信可以去看看之前發佈過的12鏡頭解析力的對比評測。康泰時標頭比以銳著稱的佳能EF-M28mm微距鏡頭的解析要好。

這似乎在驗證一個結論,即隨著感光器像素數量提升,單個像素的面積縮小,最終解析度效果的增加是逐漸遞減的。旅行實驗室預計截幅的極限應該在4000萬像素左右,對應的135全幅的極限則在1億左右。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膠片拍攝,數碼相機翻拍的福建土樓


最後總結一下:

如果僅僅是拍攝照片,1000D完全夠用。這臺機器賣不掉,我準備留著翻拍郵票了。

當然我也不是鼓動大家去購買老舊的數碼相機,畢竟二手電子產品年代太久的隱患還是比較多。而且功能上確實差了太多。不過如果你是要學攝影,又不想花錢,或者搞個老機器當玩具玩玩,倒也可以接受。

不要迷信高像素,手機搞一億像素完全是行為藝術和商業炒作了,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就這些,希望能對您瞭解相機有所幫助。


400元單反對決5000元微單,講講相機最佳成像質量50年如一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