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化宝:煤制乙二醇的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并存

 从最初煤企的“突围之路”,到现阶段大量投产为聚酯化纤产业缓解原料供应紧张,再到可以预见的“红海竞争”,煤制乙二醇产业的发展前景必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业生产基地,我国聚酯产业发展迅速,对乙二醇的需求量也稳步增长。随着众多炼化一体化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兴建,乙二醇曾经巨大的供需缺口正逐渐被国内的新增产能填补。2018年我国大型聚酯厂年产能5486万吨,对乙二醇的年需求量达1546.3万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在供给方面,2018年国内乙二醇产能继续保持增长,达到1063.2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3.5%,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乙二醇第一产能大国。

随着国内新增产能集中投产,乙二醇市场竞争将加剧。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乙二醇项目约有60多个,年总产能接近3000万吨,多数计划在2018~2025年间投产。特别是煤制乙二醇,催化剂的寿命和选择性提升支撑了装置的稳定连续生产,在高利润以及巨大的需求缺口推动下,近年来煤制乙二醇项目遍地开花,且开工负荷有明显提升。煤制乙二醇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装置稳定性逐步改善,煤制乙二醇质量也得到极大提升,行业发展突飞猛进。2018年煤制乙二醇产能已经超过410万吨,占到国内总产能的40%左右,预计到2020年产能将超过750万吨,占比也将提升至45.6%。

万化宝:煤制乙二醇的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并存

二、产业面临三大问题

傅向升指出,我国乙二醇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随着数十个乙二醇项目开工建设和陆续投产,到2020年国内总产能将达到1662万吨,2025年总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产能过剩不可避免,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明显冲击。

其次,产品质量尚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煤制乙二醇产品某些指标与石油路线产品尚存在一些差异,未能被下游高端聚酯行业用户认可。目前我国煤制乙二醇经过不断优化调整,煤制乙二醇的品质可达到下游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的标准,掺用比例不断提高,已经从20%~30%提高到30%~70%,但目前煤制乙二醇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乙烯法乙二醇。

最后,产业竞争力相对不足。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中东以油田伴生气中的乙烷、丙烷和部分石脑油为原料,还是美国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成本都极具竞争力,将对我国生产企业带来冲击。目前我国新建乙二醇装置具有规模效益强、能耗低,上下游一体化、接近消费中心区域等优点,在未来与部分进口产品竞争中能够占据优势。但中东乙二醇原料成本优势较为明显,竞争力依然较强。预计2020年国内中东乙二醇的进口量可能还会增加。

三、高质量发展寻出路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国内需求疲软,全球乙二醇产能面临过剩,这对我国乙二醇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行业更应该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和物耗,持续改善经营效益。另外,还要加快推进行业产融结合,引导生产企业利用好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管控经营中的风险。

对乙二醇的未来发展,首先要“双稳定”,即货源稳定、质量稳定。此外,实现100%应用于聚酯方向是行业出路,装置产能大规模、高负荷投运是前提。

对于煤制乙二醇企业,降低成本才是生存的王道。目前,煤制乙二醇在原料端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荒煤气或者焦炉尾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正在实践中,这一技术路线面临着气量、气压稳定性、尾气纯度等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的问题。

产品方面,部分企业建设了“醇-醇”联产装置,为煤制乙二醇产业纵向发展提供了思路。由于乙二醇价格低迷,部分配有甲醇生产线的煤制乙二醇装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乙二醇价格较低时可以加大甲醇的生产负荷,反之亦然,有能力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争取更大的产品效益。煤制乙二醇路线是解决中国西部煤资源出路的一条“能走通、能走好”的道路。面对后期的市场竞争,希望行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煤化工的光明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