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盡人性之變;六十四卦攻心術,殺死楊戩,就這麼簡單

一樁追蹤奇案又掀連環迷局;紫衣客再次神秘現身;汴京五絕之“相絕”傲然登場;佃客、小農、縉紳、世家、大族……各階層相繼卷陷入局。士農工商兵北宋龐大歷史拼圖,最後一塊關鍵扇面即將合龍。

《清明上河圖密碼5》是這最後一塊“農”家圖,以刺殺7歲孩童王小槐為線索,展現了人性之複雜。


一陰一陽,盡人性之變;六十四卦攻心術,殺死楊戩,就這麼簡單


01善與惡,只在人的一念之間

善,即好的行為和品質;惡,即壞的行為與品質。但善與惡真的如我們看到的一樣一目瞭然嗎?然,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

王小槐說來是個苦命的孩子,3歲喪母,6歲喪父。小小年紀,竟成了這個宗族中輩分最高的一個,又是正脈嫡子,家業豐厚,四周的人難免生出覬覦之心。不但親族,甚而鄉里、縣裡、州府都有人來嗅探。

雖說他天生聰穎,但性情嬌縱異常。整日裡拿把彈弓,見誰不順意,扯起彈弓便射,在四鄉八里“小惡霸”遠近聞名。

整個村子裡的人畜沒有不被他整治的。親族人見了他只有躲的份,既不敢怒也不敢言,這必然引得人們怨煩,怨煩得久了難免不讓人生出殺心。所以,當有人提議要殺了王小槐時,就有人響應。

王盅是他自選的老師,雖然對他言語不好,但從不對他用彈弓,說明王小槐心裡還是有善的;可是,王盅的妻子阿棗僅僅誤撞了他,王小槐卻射瞎了阿棗一隻眼睛,這是惡……

我們無法評價村民行為的善惡,一個才7歲的孩童,一個剛剛失去父母、無依無靠的孩童,他的惡行就真的罪該萬死嗎?

我們無法去評判一個孩子的善惡。正是由於人們從一開始就給他貼上頑童的標籤,才沒人去關心、關注他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漠視了他心靈的創傷。也是那麼巴附討好他的人的行為,讓他看到了人性的惡。

其實人們不知道他頑惡的真正原因,是想找出父親去世的真相。年富力強的人突然去世,讓人不得不產生懷疑。然而,這一切都沒有給他解答,他也沒有可商量的人,致使他陷入自己的思維裡無法自拔。他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查找真相,卻為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人性原本沒有嚴格的善與惡之分,善與惡是相伴而行的。

一陰一陽,盡人性之變;六十四卦攻心術,殺死楊戩,就這麼簡單

02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大保長莫鹹為了除掉王小槐,用一百八十貫錢作誘餌,致使望樓村裡連續發生幾起命案。

為了那一百八十貫,竇好嘴的老婆齊氏,利用侄女在王小槐家中幫廚之便,偷得王小槐終身不離的吃飯家伙沉香木匙。

可是,卻被鄰居姜團妻子發現,並偷走木匙,齊氏因此上吊自殺;姜團妻子讓兒子把木匙帶去外祖父家躲藏,半路卻被魯大攔截,姜團兒子被魯大掐死……

人性是不能考驗的,一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你想他們對金錢沒有渴望是不可能的。這渴求自然會引起人的惡意、惡念、惡欲。

當然,莫鹹利用的就是人性的惡來對付王小槐,可是面對5死1殘的結局,莫鹹真的問心無愧、睡得安心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諾貝爾獎獲得者芬森,到了晚年準備尋找接班人。

在助理喬治的配合下,芬森從眾多慕名而來的人中選中了一個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芬森有點擔心這個年輕人不能堅持醫學研究的枯燥。

喬治建言:“您可以請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他,看他會不會動心。”

芬森卻說:“你的提議我不能採納。我一直都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高點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

最終,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後,哈里成為丹麥著名的醫學家。

一個聰明的人,不會讓別人在自己與利益中做選擇,只有愚蠢的人,才會考驗人性。

一陰一陽,盡人性之變;六十四卦攻心術,殺死楊戩,就這麼簡單

03大惡之人心也有善的一角

楊戩因為“括田令”得寵,“括田令”讓百姓不僅失了田,更是失了命。

對於老百姓來說,田就是命。梁山泊好漢就是因為失去了生計,才起而造反。這“括田令”再推行下去,造反的人只會更多。再加上江南花石綱逼得方臘作亂。大宋江山岌岌可危。

一陰一陽,盡人性之變。六十四卦,總萬物之機。雖不能窮天下之理,但萬變不離其中。

為了喚回楊戩良知本心,清明那天,“相絕”陸青依照易經六十四卦,結合楊戩生平各般心病,安排了許多人,到楊戩轎子前,說出一句富在哲理的話。

這些話雖句句擊中楊戩的心,但最關鍵的是,他聽到了陸青唱的《柳枝詞》。楊戩第一次哮喘發作時,母親抱著他,唱了一夜的就是這首《柳枝詞》。

在生命的關頭,他想到了母親的溫暖,楊戩仰著頭,嘴角隱隱凝固一絲笑意,像是在祈望。

他丟掉了藥瓶,自求解脫。如此,於他,於天下,或許都算善果。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同時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善,一面是惡。即使是百世惡魔,也難忘兒時這一段慈愛,心靈深處也有那麼一絲善良。

一陰一陽,盡人性之變;六十四卦攻心術,殺死楊戩,就這麼簡單

04世人莫不困在一個“愛”字

陸青3歲父親便亡故,留下數百畝地。他娘也能幹,獨自帶著他,把家料理得停停當當。

親族鄉鄰也都親善,時時過來幫扶。卻不知,這些人都是盯著他家的田。他一個伯父捏造各種證據事實,最後他娘不堪忍辱投河自盡,他也被逐出家門。

那年他7歲,發誓要將這些仇人一個個殺死。可是,事到臨頭,他下不去手。

9歲那年,有位相師說他:“這孩兒眼裡有毒。”卻不知,那眼中的毒,來自這世道人心。

讓他心冷的,不僅有那些惡人,更是他娘。他始終不明白,在他娘心中,那些惡人惡行惡名,都勝過這個兒子?

直到後來,陸青跟著相師,四處遊走,閱人無數,他才明白,他娘為何會忍心拋下他。

這世上之人,大多被一些物事死死困住,終生都掙不出來。他娘是被一個“淨”字困死。他娘愛“淨”,家裡的物品一塵不染。他娘更愛“名節之淨”,勝過性命。殺他孃的,不只是那些惡人,更是他娘這“愛淨”之心。

想明白這些,他不再怨恨娘,反而生出幾分哀憐。這哀憐讓他娘靈魂得安,也讓他自家得到解脫。

愛物則貪,愛榮則鄙,愛安則怯,愛命則懦。人心中的善與惡,無不受這“愛”字所困。能擺脫這“愛”字的,恐怕只有聖人能辦到。

只願世人,能見天之高,不論卑與驕;能見心之明,不墮昏與亂;能見歲時之無涯,不生憂與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