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就不平靜的2020年,熊末還有多久?

週末消息面依舊非常寡淡,不少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這裡就簡單略過,挑些重點來說。

首先,本月10日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的3月月報披露,裡面有兩個要點值得提一下:

一是3月末的平均股票倉位為65.43%,較2月末下降10.39%,略低於歷史均值水平。

倉位的下降壓制的是過去的行情,助長的是未來的買盤力量,這是一件頗為正面的消息。

二是3月末的A股主流指數成分股平均配置比例,滬深300是44.44%,中證500是12.17%,創業板指是8.69%,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的是,港股是19.63%,較上月末上市3.38%。

顯然,資金正在挖掘和跟蹤阻力最小的方向,這種配置比例的輪動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

從一開始就不平靜的2020年,熊末還有多久?

另外一邊,歐美的疫情其實已經進入爬坡分化的階段,有的國家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數據拐點,後面的二次乃至X次爆發不要太難看就好;

而有些地方,偏不信邪不抄作業,然而上天是真的很公平,你越不信越不服氣就越要找上你。

是的,相信你們也都知道我說的是哪些“人物”,咱們心知肚明就好。

當然,西方的社會運行邏輯其實和國內有很大不同,復工復產不可能等一切都控制住了再提上議程,所以這是個“持久戰”。

最後,說說我對後市的看法。

短線:應該仍以寬幅震盪為主,4月底5月初開會之前直接深跌出新低不大現實。

中線:不確定性最強,各大主流寬基指數在日線級別上都有缺口,你先補哪個方向都有理,節奏錯了這錢就別想賺了。所以這個級別的操作,不妨等等右側信號。

長線:當前A股在長期內的估值性價比依然存在,從長期配置的角度來看,不是最低也很可能是次低。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有時候我在中短線看空,也不會完全空倉的根本原因,這附近確實有不小的踏空風險。

尤其是在早前熊市大放異彩的藍籌、白馬等權重(當然,傳統消費和水泥除外)已經累計不少跌幅的前提下,能帶動指數再下一城的已經沒有多少力量了。

在下方有底線的背景下,盲目去大進大出,空倉持幣,真的很容易栽跟頭。

而這個所謂的底線,不完全是市場的底線,更有很多其他因素上的考量,把許多單一的碎片拼起來看,或許是另一幅寫意的國畫。


央行: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8500億,預期18000億,前值9057億;

3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10.1%,預期8.8%,前值8.8%

解讀:放水實錘,算是個小小預期外的利好,當前市場是不缺流動性,唯缺賺錢效應的,只要某一天市場重拾升勢,高波動率和高成交量的行情又會回來的,現在要有耐心守住本錢,別死在黎明前夕。


本週覆盤:指數跳空反彈後出現連續盤整,週五出現中陰線向下補缺,成交量僅在上漲單日放大,整體量能仍處低位,市場人氣損傷暫未能完全恢復。

下週策略:左側買點介入,關注補缺後的反彈,整體倉位不超過5成。

輕倉試水玩玩反彈,現階段能玩的基本也只有這些。外圍在疫情方面基本確定是要打持久戰,所以現在談經濟刺激和復甦還為時尚早。

熊市末期能夠避免淨值出現大幅回撤,基本上在未來可能的牛市上已經勝利一大半,當下要有穿越牛熊的恆心和野心。

關注板塊:有色、券商、銀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出現股票均不構成投資建議,風險自擔,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