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制協倡議,未來單部劇成本或相當於既往頂流一部戲的片酬

解讀中制協倡議,未來單部劇成本或相當於既往頂流一部戲的片酬

日前,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日前聯合發出《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範行業秩序的倡議書》並提出六大倡議:

一、堅決克服行業帶來的浮誇浮躁之風,審時度勢,認真分析市場容量和觀眾需求,謹慎立項,慎重開機。

二、倡導全行業厲行勤儉節約之風,反對一切攀比,奢靡之氣,把製作成本壓縮到合理範疇之內,把功夫下在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上。

三、要認真貫徹執行廣電總局和行業協會提出的合理匹配製作成本的意見,把製作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建議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應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人民幣以內,攝製人員酬勞亦應同步降低30%,調整主創和主演人員酬金過高的現象。

四、進一步規範行業秩序,治理行業亂象。要拒絕在藝人隨行人員、生活待遇、交通工具以及宣傳推廣上的過度要求。堅決杜絕過度排場、過度炫耀的奢靡浪費行為,樹立影視工作者良好的社會形象。

五、尊重藝術規律,編劇,導演要親力親為,潛心製作,反對粗製濫造,認真打造精品;各公司、各攝製組要科學安排製作週期,合理控制演員檔期,保證演員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熟悉劇本,熟悉角色,塑造人物。

六、應嚴肅規範字幕署名制度,明確各職務的專業工作職能,確認其在作品中的實際工作職務責任與效能,不掛虛名。

這是在疫情之後影視復工的背景下,協會就行業關心的問題進行的發聲,這不僅是一次行業內的抱團取暖,更是當下影視行業所面臨困境時需要的自律和行業規範。

解读中制协倡议,未来单部剧成本或相当于既往顶流一部戏的片酬
解读中制协倡议,未来单部剧成本或相当于既往顶流一部戏的片酬解读中制协倡议,未来单部剧成本或相当于既往顶流一部戏的片酬

這其中製作成本控制與主創薪酬最為引人關注:倡議中特別提到,主創和主演人員酬金依然過高,建議電視劇、網劇單集的製作成本控制在400萬元以內,導演、編劇、男女一號各自最高片酬不超過製作成本的10%,全體演員酬金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

這也意味著,如果以單集成本在400萬元內、電視劇不超過40集,一部劇成本控制在1.6億元,這僅相當於幾年前頂流們一部戲的片酬。這也與此前一線演員片酬均在5000萬元以上大相徑庭,是跳水式降薪。

對於此次倡議還會給影視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金牌經紀人(y-agent)對部分業內人士進行了採訪。

《倡議》是當下影視環境必要的約束與規範

耀客傳媒副總裁孫昊表示兩個協會的倡議是根據市場環境要求提出的,對於製作成本的把控一定會越來越規範,會與市場的收購的價格相對應,後續業內可能會制定與此相適應的配套的措施。

對於男女一號片酬的限定,更多的帶有市場調節因素,是從成本結構上做作出的約定。據瞭解業內(視頻平臺)對於演員有一套市場價值體系,對於演員的價格來說,整體降幅是一定的,但也會遵循市場的的需求度與認可度。

“原先整個行業的生態和薪酬不太合理,更多的是結構上的”。真正的拉高價格提升成本的還是線上人員的費用。因為線下人員的費用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

對此,著名影視評論人李星文也表示,據悉三大視頻網站內部已達成一致,共同降低單片採購價格,依據是三大平臺根據明星們的流量、收視、商業代言及話題進行了商業價值排序,通過大數據發現只有極少明星才有可能獲得一部5000萬片酬,大部分都要大幅降價。可以說是視頻網站幫製片公司壓低製作成本。

編劇汪海林坦言演員的價格虛高是之前整個行業頑疾造成的,不是看劇本定價,是看演員定價,看演員定合同。所以購銷機制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否則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編劇、導演被明確限薪,但實際影響並不大

《倡議》中及的單集製作成本400萬,編劇汪海林認為這可能是接下來收購限價的天花板,是三大視頻平臺相繼在內容上把控成本,縮減預算以後產生的一個變化。演員虛高片酬必須得到有效抑制,才能實現成本的降幅。

而作為知名編劇,對於編劇、導演跟主演片酬情況一樣,不要超過10%的設定他則認為影響不大。因為大多數編劇、導演的酬金達不到10%這個幅度。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比如說網絡電影或者是一些那個小成本的劇集,編劇導演的薪酬佔的比例會高,因為完全靠創作而不靠演員,這個這種情況就是可能10%是會有點兒影響。但總的來說沒有造成影響。

孫昊也表示對於大多數的導演和編劇,他們可能也並沒有到達一線的片酬,他們還是能拿到固定的,或者是相對平均水平的收入。針對部分頭部一線主創的影響,可能更多的還是靠市場去調節,從結構上去進行約束。

對於基層的攝製人員是否都要降薪30%的問題,孫昊表示要根據市場的價格以及滿足大家生活的需要,保證一定的穩定水平。因為一線攝製人員穩定的工資水平是品質的重要保障。

汪海林建議接下來必須向美劇學習,以劇本定合同,以劇本定項目,以劇本兒定價格,才能夠改變目前這種靠演員賣劇的形態,才能夠真正的遏制住虛高的片酬。

對於此次《倡議》帶來的影響,孫昊表示歸根結底還是針對的過往行業的頑疾,包括明星演員所帶陣容,奢靡浪費的行為所提的。順應當下疫情帶來的影響,兩家協會共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相信對於行業主管部門來說會進一步支持這樣的呼聲,響應這樣的訴求,從而做到使整個行業生態逐步規範。

以下為《倡議書》全文。

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範行業秩序的倡議書

各會員單位,各位影視同仁:

我國抗“疫”之戰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各行各業正響應中央號召積極復工復產,我們影視製作行業也將迎來複工復產高峰。

大家都明白,此次疫情對我們影視製作業的衝擊很大,全行業面臨資金嚴重短缺、生產週期延長、疫情防控困難、購片價格銳減等一系列困難,需要我們團結一心,同心同德,共渡難關。為此,特向廣大會員單位和影視界同仁發出如下倡議:

一、堅決克服前一時期因資本大量湧入,給我們影視製作行業帶來的浮誇浮躁之風。

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審時度勢,認真分析市場容量和觀眾需求,謹慎立項,慎重開機,力爭把我國電視劇網絡劇的數量控制在科學適度的範圍內,杜絕一切資源浪費和資金浪費現象再度重現。

二、倡導全行業厲行勤儉節約之風,反對一切攀比,奢靡之氣,把製作成本壓縮到合理範疇之內。

各攝製組要精打細算,下決心壓縮人員、車輛和物資配置,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對精品的製作中,下決心壓縮在服裝、制景和特技上過度追求奢華的投入,把功夫下在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上。

三、要認真貫徹執行廣電總局和行業協會提出的合理匹配製作成本的意見,把製作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目前各電視平臺、視頻網站平臺、購片與自制片訂製價格已下降30%—40%。為保證生產與產出的合理平衡,我們建議我國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應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人民幣以內,攝製人員酬勞亦應同步降低30%。

同時需進一步調整主創和主演人員酬金過高的現象,避免造成主要創、演人員與普通專業工種的收入失衡。根據國際慣例,一部電視劇、網絡劇的編劇、導演和男、女一號主演的酬金,各自最高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10%,全體演員酬金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

四、進一步規範行業秩序,治理行業亂象。

要拒絕演藝經紀公司在藝人隨行人員、生活待遇、交通工具以及宣傳推廣上的過度要求。

主要演員可帶隨行助理一人,享受劇組普通工作人員生活待遇,每人可配工作用商務車一輛。如要求配房車或要求特殊生活待遇,則費用自理。

經紀公司到劇組拍攝藝人宣傳資料,要服從劇組統一安排,且一切費用自理,努力減輕劇組負擔。要堅決杜絕過度排場、過度炫耀的奢靡浪費行為,樹立影視工作者良好的社會形象。

五、尊重藝術規律,用敬畏之心對待我們的事業。

編劇,導演要親力親為,潛心製作,反對粗製濫造,認真打造精品;各公司、各攝製組要科學安排製作週期,合理控制演員檔期,保證演員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熟悉劇本,熟悉角色,塑造人物;要堅決杜絕濫用槍手、執行導演和演員替身的現象,保證產品質量,維護行業聲譽。

六、應嚴肅規範字幕署名制度,重視我國製作人才隊伍的規範建設,明確各職務的專業工作職能,確認其在作品中的實際工作職務責任與效能,不掛虛名。

大力扭轉整個製作行業,名不符實、沽名釣譽,以權職謀虛名,以至於真正幹事的人,在藝術創作中有造詣的人被埋沒、被忽視、被虛化的不良風氣。堅決糾正真正對作品思想藝術質量負責的藝術創作人員的署名價值被褫奪的亂象。

各會員單位,各位影視同仁,黨和國家寄希望於我們,全國觀眾矚望著我們,讓我們挽起手來,同心同德,砥礪前行,努力打造中國電視劇網絡劇新的輝煌,創建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 2020年4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