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距離帕薩特被曝光碰撞測試取得較差成績已經過去快半個月了,但大家對這件事情的討論從未結束。直到現在,網上或論壇中仍有不少帖子與回覆提及帕薩特尷尬的碰撞成績。有車主表示最近開車都"特別專注",且一直在關注,等"官方回覆",也有車主直接對上汽大眾隔空喊話"你欠我們一個交代"。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回顧下此次事件,在中保研公佈的C-IAS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中,2019款帕薩特280 TSI商務版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拿到了"P(差)"的評級。同門兄弟邁騰因為加裝了側氣簾,有加分,正面25%偏置碰撞成績比帕薩特稍高一檔,拿到了"M(一般)"評級。

這一消息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一時間"大眾神車"的口碑成為眾矢之的。人們不禁要問,一向被給予德系品質的大眾,怎麼突然和"不安全"產生關聯了?

全新帕薩特總成績到底如何?

帕薩特真的有那麼差嗎?或許答案並沒有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或如某些"鍵盤俠"說的那麼糟糕!

確實,帕薩特在25%偏置碰撞測試成績中並不理想,但要知道,中保研的碰撞評測是一整套系統,25%偏置碰撞僅是其中一項。下圖是中保研測試帕薩特的全部成績,從中可以瞭解帕薩特安全性能的全貌。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1,在耐撞性及維修經濟性指數方面,帕薩特車型獲得良好(A)評價。

2,在車內乘員安全指數方面獲得一般(M)評價。這項成績下有4個小項,除了大家瞭解的正面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A),車頂強度(G),座椅/頭枕(G)。

3,在車外行人安全指數方面,獲得優秀(G)評價。

4,在車輛輔助安全指數方面,獲得優秀(G)評價。

整體來看,帕薩特獲得了4個G(優秀),2個A(良好),一個P(差)。也就是說,帕薩特的25%偏置碰撞測試成績較差,但在車頂強度、車輛輔助安全、行人保護等方面是優或良好。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要知道,國內交通環境裡,人車混行十分常見,路況條件較為複雜,人們的道路交通法規意識不強,導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高發。車外行人安全性雖說不會對車內成員的安全性造成直接損害,但通常會在碰撞中給車主造成比較大的財產損失。

然而,目前,"行人安全依然是被大家忽視的對象,僅有極個別汽車廠商在開發時重點考慮了車外行人安全的設計。在2019年中國保險汽車發佈的C-IASI就可以看見,即便是其中部分車型在碰撞測試中獲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在車外行人安全測試中,勉強達到優秀線,平均得分率僅為60%-70%左右。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總結來說,全新帕薩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方面的車身結構安全性需要加強。但車頂安全性、座椅頭枕安全性、行人保護安全性方面成績不錯,依然有優勢,並不是全部差評。據相關渠道瞭解到,上汽大眾也非常重視,第一時間開展了相關測試分析。

其實,"差評"的不只有全新帕薩特?

關注中保研的人都知道,近年來,中保研碰撞測試已經將不少神車拉下神壇。例如,上汽通用GL8、寶馬等"名車"都在中保研的測試中栽了跟頭,部分項目也有"P"較差評級。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如上圖,在碰撞測試中,別克GL8在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和輔助安全測試中獲得了G(優秀),其中,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得到了P(差)的成績。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此外,2018年第一批中保研測試的2018款寶馬 318i車型,正面25%偏置碰撞中獲得M(一般),由於車輛結構變形嚴重,假人右腳被卡導致假人腿部和腳部的傷害,獲得P(差)。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綜上來看,沒有取得好成績的不只是全新帕薩特。但全新帕薩特此次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主要還是因為全新帕薩特在國內太火了。

全新帕薩特上市近一年以來,銷量就一直穩步上升,特別最近半年來銷量升速比較高。數據顯示,7-11月的銷量增速,全新帕薩特明顯領先於雅閣和凱美瑞,重新做回B級車銷量王。而且,從不少線下經銷商與銷售人士瞭解到:目前全新帕薩特的終端銷量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甚至由於新年推出新的商務政策,全新帕薩特2020年1月份終端售價相較2019年12月份還有所上漲。

其次,帕薩特作為最早進入國內的中級車型,在中國老百姓中一直有較好的口碑,甚至被賦予了"神車光環",而此次全新帕薩特中保研事件,就好比一名品學兼優的學霸在期末考試中掛了一門重要學科,能不讓人意外嗎?

都怪"題目"太難?中保研:這個鍋我不背

很多人將C-IASI稱為"車圈紀委",將C-NCAP稱為"五星批發部",很多在C-NCAP中取得優秀成績的車型,來到C-IAS,卻慘不忍睹?全新帕薩特就是如此,在此前C-NCAP測試中,就拿到了"五星好評"。

出現這樣的"反差"情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C-IASI作為國內剛推進的新標準,消費者對於C-IASI的認知顯然不如C-NCAP。因此,這也導致國內大多數車企長期習慣於按照C-NCAP規則進行"優化"的國內車企,當突然面對有了全新測試項目的C-IASI,應試準備上的不足,就很容易出現"翻車"。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這其中一項重要的區別就是正面偏置碰撞。C-NCAP與歐洲的E-NCAP一樣均採用64km/h下40%偏置碰撞,而C-IASI則是採用與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一致的64km/h下25%偏置碰撞。40%偏置碰撞與25%偏置碰撞中,車輛對於碰撞力的傳遞路徑是完全不同。

40%偏置碰撞中,碰撞力傳遞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通過前防撞梁、機艙縱梁、機艙邊梁傳遞到乘員艙底部縱梁,主要依靠機艙縱梁發生變形折彎來消耗碰撞能量;另一條是通過機艙上邊梁分散到側圍、A柱上邊梁等位置。

但在25%偏置碰撞中,前防撞梁總成、機艙縱梁這些承力部件均被避開,主要傳力路徑有三條:一是通過前防撞梁將碰撞力傳給機艙左縱梁;二是通過機艙縱梁、邊梁傳遞到乘員艙下部、A柱內板下端;三是通過機艙上邊梁傳遞到A柱內板上端,這也是造成A柱上邊梁折彎變形的主要原因。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由此可見,在40%偏置碰撞中主要需要優化的機艙縱梁、邊梁等結構,在25%偏置碰撞中無法充分發揮作用,而25%偏置碰撞所需要的對A柱內板、加強板、上邊梁等加強,又不會對40%偏置碰撞成績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單純只是應對某一種偏置碰撞而完全忽略另一種,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車身結構優化取向。出於成本、車重、油耗等綜合因素的考量,車企可以不選擇兼顧兩種碰撞測試的成績。由此可見,全新帕薩特此次在中保研小偏置碰撞中的成績不佳,一部分原因也是對於中保研開展25%偏置碰撞測試的預期不足,從而沒有在車體結構上進行針對性優化。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說到這,有人或許會說:為什麼C-NCAP和C-IASI會採取不同的測試標準呢?事實上,這和國情有很大問題。不同的安全測試標準,來自不同的交通環境。北美道路更加暢通,還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針對快速駕駛汽車時不慎滑出道路,撞到電杆、樹木等物體的情況,25%偏置碰撞測試模擬十分必要,甚至還有因大型動物橫穿馬路而誕生的麋鹿測試;我國城市擁堵,節假日高速擁堵,高速的限速最高也120公里時速,國道、省道、縣道,貨車多,許多地方人車混雜,而且多半在60公里的限速下,25%側碰撞的概率較低,否則C-NCAP早就應該引進該項測試了。

當然,廠家也不是沒有能力做到在不同碰撞標準測試下都能取得好成績。比如大家心目中的安全標杆沃爾沃,其旗下沃爾沃XC60車型在C-NCAP和C-IASI各個碰撞測試成績中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也說明了,廠家在應對多標準安全碰撞測試下,並非不是沒有能力全部做好,而是"願不願意"做好的問題。不願意全部做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本空間的壓縮,比如需要減重來完成油耗限值與排放的要求,比如銷量下行時對於單車利潤的預期提升等等。

只是,車企似乎忽略一個問題,作為消費者,他們可不關心什麼"國情","成本",或者"排放"......在安全面前,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因此,對於帕薩特、GL8等在中保研測試中不理想的車型,需要向沃爾沃學習,把優勢項保持,同時把弱項補上。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部分測試項目的差評會被無限放大,不僅影響了整體成績,甚至直接對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中保研事件後,車企當作何反思?

寫在最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碰撞測試成績對於整車的安全確實有很高價值的參考性。但作為消費者,我們也不要完全迷戀碰撞試驗,要有個清醒的認知:

大多數車禍都不是簡單的撞擊,多為連環撞,翻車事故,事故環境是不可能如同試驗場的碰撞那麼單一。因此,用碰撞測試成績證明一輛車安全與否並不是完全科學和正確的。最最重要的,還是車主自身的安全意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與其將人身安全交給汽車,不如自己交給自己,嚴苛對待每一條交通安全規則和規範,謹慎開車,這才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