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01


個人界限,是我們在自己周圍畫出來的界限,除非受到邀請,否則他人不應逾越這些想象中的界限,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如果有人越界,或模糊界限,我們就有權站出來說:“我不會容忍你們這麼做。”


小雨是一個界限感極其模糊的人,任何人的事都能成為她的事,任何人都能對她的生活指指點點。起初,她覺得這是別人對她的關心和愛護,久而久之,她就失去了生活的話語權。


小雨談了個男朋友,長相一般,但是性格沉穩踏實,是個值得託付一生的男人。


當小雨興高采烈地把男朋友領回家,希望母親認同她選男朋友的眼光。但是在表面的寒暄過後,母親將小雨拉回屋子,跟她嘀咕半天,說男友家裡條件太差了,身高又矮,看起來脾氣也不夠好。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聽完母親的話,小敏高漲的心瞬間冰到谷底,她萬萬沒想到母親竟然如此評價自己千挑萬選的男朋友。當她隨著母親走出屋子,再次打量自己的男友時,她覺得眼前這個男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再那麼迷人了。


小雨從小就跟母親最親密,對於她來說,母親的話比特效藥還靈驗。小雨越是信任母親,對母親言聽計從,母親對小雨的生活就越是干涉。


自從母親對小雨男朋友產生不怎麼友好的第一印象後,只要小雨跟母親抱怨說男朋友某個地方做得不太好,母親立馬將男友的缺點放大化,覺得男友配不上小雨。


對於沒有界限感的小雨來說,母親有意無意的評價,只會一次又一次加深她對男友的偏見,最終的結果就是她和男朋友分道揚鑣。


母親對男友的評價,其實是將她自己的觀點投射在男友身上,母親所說的男友條件不太好,是擔心小雨未來物質生活得不到保障,生活不幸福。但是她沒有親自參與小雨和男友的相處,也不知道兩個年輕人對於未來生活的目標,便斷然做了一個評價。


這個評價的直接後果,就是讓沒有立場和主見的小雨對母親說的話深信不疑,讓母親完完全全地插入到她與男友的感情領域,導致一段感情的終結。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在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父母與子女界限不清晰,父母過多幹涉子女的生活時有發生。從小,父母就就教育我們說,要孝順父母,要做父母的乖孩子,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有糖吃。


我們把父母當做我們的“共生體”,無論大小事都和父母商量,沒錢了跟父母說,吵架了跟父母說,丟了工作也跟父母說,父母與我們的生活密切不可分割。


當我們習慣了讓父母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成長的機會。在父母眼裡,我們就是長不大的孩子,讓他們操碎了心。


但是父母終究是父母,不能與我們合二為一,父母的觀念形成於他們的時代背景下,不一定適合我們。


對於父母正確的引導,我們要堅持,若是父母的意見與我們產生了分歧,就需要我們自己去衡量,這就是我們的界限和立場,誰也不能侵犯。




02


在工作中,我們少不了要與領導同事打交道,若自身界限感不清晰,拿捏不穩個人的立場,就會瑣事纏身,身心俱疲。


曼曼就職於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公司進進出出的同事表面上看起來光鮮靚麗,暗地裡的鬥爭猶如波濤般洶湧。


有的同事看著曼曼長著一張可欺負的臉,便將本該屬於他們份內的大小事推給曼曼做,曼曼為了在公司建立比較好的人際關係,將全部活兒攬下來。


本來曼曼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就有點吃力,自從包攬了其他同事的事情後,工作越積越多。曼曼時常理不清頭緒,無法抓住重點,自己的工作沒做好,還要給同事背鍋。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曼曼發現,自己對同事有求必應,並沒有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反倒是自己的工作一團亂後,同事對她越來越疏遠。


有個同事還跑去領導面前告了曼曼一狀,說曼曼在給他打印表格時,不小心在數字的背後加了個0,導致金額換算錯誤,整個報告需要重新做,曼曼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寫道: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在工作中界線不分,對同事的要求來者不拒,不只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因精力分散將同事的事情搞砸,吃力不討好。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若建立清晰的界限,我們才能明白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


劃定個人界限意味著,我們不再害怕得罪他人。當別人要求我們做的事,越過了我們的底線,我們就要勇敢地說“不”。


我們的界限越清晰,我們就越清楚自己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我們就能夠抵抗強勢、咄咄逼人、想佔我們便宜和居心叵測想利用我們的人。


當別人試探幾次後,知道我們的界限在哪裡,也不敢輕易逾越。


當工作中少了瑣碎的事,工作課題變得越來越簡單,我們與同事的人際關係也會發生改變。




03


界限思維不僅可以使人在感情中清醒,社交過程中也十分實用,與人做朋友也好,經商也好,談判也好,只要你清楚自己的底線,不論對方怎樣狡猾,你都不至於丟失陣地,頂多合作失敗。


生活中,永遠是底線清晰的人吃定底線模糊的人,實用氛圍去調動界限模糊的人,這才是無硝煙的戰爭,一個化身狼,一個化身羊。


朋友的父親過世後,給他留一棟南方的房子。由於朋友北上發展很多年了,因此有親戚提議希望能買下他繼承的房子。


朋友覺得房子沒人住,空著也很可惜,而且無人照料屋況會愈來愈差,便欣然答應。


最後,朋友因為對方的一句“不要賺自己人的錢”,以市價六折將房子售出。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雖然心裡覺得有些不公平,但是對自己的親戚實在也不好多說些什麼。


麻煩的事情不限於此,由於親戚沒辦法一次拿出這麼大一筆錢,就和朋友商議好,房子先不過戶,找朋友的媽媽當公證人,他每個月分期付款匯到朋友媽媽的戶頭,直到全額繳完後再辦理過戶。


聽起來很合理,問題是媽媽的銀行賬戶是哥哥在管理,他一毛錢都動不了。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交易進行幾個月之後,朋友覺得不太妥當,想和哥哥商量能不能讓他接管這個賬戶,然而哥哥的一句“孝順就不應該拿爸媽的錢啊!這些錢將來也是要留給媽媽養老的,存在哪裡不重要”,就讓朋友打了退堂鼓。


即使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如果這筆賬不算清楚,很可能到最後,母親的養老金也沒有了。


孝不孝順與財務清不清楚是兩回事,朋友沒有清晰的界限,很容易被其他人一兩句話給搪塞了。若他與哥哥將財務賬戶對接清楚,將這筆錢存起來,等母親老了再將這筆錢拿出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個人界限的確立,能幫助我們在複雜的人情交往中,掌握好每一個行動背後的核心目標,清楚自己的方向。這樣就不容易亂了頭緒,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04


劃定界限是認識自己的重要環節,在劃定界限時,我們必須知道哪些界限是重要的,一旦劃定,我們就要堅定不移的去鞏固它們。


劃定界限的人知道什麼是情感綁架,分得那些虛情假意、說謊上癮且需要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人。


在生活裡,我們常常聽到一個人評價另一個人“將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人的生活,又何嘗不是缺乏界限感所致呢?


一場兩個人的婚姻,偏偏要將雙方父母捆綁在一起,每個人都可以對婚姻問題指手畫腳,而忽略了當事人的感受,以致於婚姻戰火愈演愈烈。

當你沒有界限感時,生活就會越過越糊塗

對待孩子的教育,父母往往擺出一副高姿態,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無懈可擊,強行干涉孩子的生活、學習、交友,孩子失去了個人成長空間,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缺乏主見。


人不可能脫離人際關係而存在,你弱他就強,人善被人欺,若是刻意逢迎,失去了做人的底線,最終會被人吃得死死的,直至失去自尊。


一個真正獨立的人,可以在關係中感到親密,同時也能保有獨處和自主。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離不開誰,當你的界限越清晰時,越能吸引相同頻率的人,一起迎接生命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