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在晉祠有個金人臺,臺子上有四尊鐵人,最早的鐵人鑄造於宋朝,已經九百多歲了。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種說法:臺子上的金人是鎮水用的,“宋朝的時候,洪水氾濫成災,當地的百姓以為金神可以鎮之”,所以塑了四尊鐵人。

而且還編出了外來戶和本地戶的故事,說保存得最完好的那尊是河南嵩山的工匠所鑄被稱作是外來戶,其餘三尊為本地的工匠所鑄,被稱作是本地戶。所以又出現了三尊鐵人一起逃到黃河邊的傳說故事,傳說畢竟是傳說,在古代編個傳說故事娛樂一下還可以,現在編個三個鐵人一起抱團逃跑的故事,講給遊人聽,就有點貽笑大方了。

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金人臺

那麼晉祠的鐵人真的是鎮水用的嗎?有人提出質疑“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金生水,而不是金克水,修了鐵人怎麼能鎮水呢?”所以很多人就這個問題做了相關的考證。

晉祠的創建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不過根據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中的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可以推斷晉祠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後來又進行了幾次擴建,北齊、隋唐時期、宋朝、金代、明清時期都對晉祠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建重修。而離我們現代年代最近的一次是民國年間,由晉源區赤橋村人劉大鵬募捐資金重修了晉祠,並且編撰了《晉祠志》。

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他脩金人臺的時候,在花牆護欄上鑲嵌了四塊方石,上刻四個大字“古蓮花臺”。而且在《晉祠志》中記載“蓮花臺,宋哲宗紹聖中創建”可以推斷金人臺以前叫蓮花臺,蓮花臺在宋朝時期是供演戲的露臺。在高平開化寺的壁畫中,就有宋人在祠廟的蓮花臺上演戲的繪圖。由此可以推測蓮花臺在水鏡臺沒有出現之前,就是一個露天唱戲的舞臺。

而且據清康熙年間學者朱彝尊《遊晉祠記》一文中記載“太原縣唐叔虞祠西南隅聖母廟階下鐵人四,長九尺,分兩行侍立,胸前有字,記熔鑄歲月,是政和年造”。由此可見鐵人原來是放在聖母殿前的,後來才被移到了蓮花臺。

臺上的四尊鐵人,除了一尊為民國二年補鑄外,其它均為宋朝所鑄。

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東南角鐵人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東南角這尊,為元祐四年鑄造(1089年)是四個鐵人中唯一穿鎧甲的武士,也是鑄造年代最早的一尊;但是頭和身體比例極不諧調,有可能頭是後來補鑄的,但是身上銘文已經模糊,無法辨認。

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西南角鐵人

西南角的鐵人保存的最為完整,雖然說手中的武器已經沒有了,但是千百年來這尊鐵人依然光亮如新,沒有生鏽,整個鐵人身材比例得當,衣著細節處理得很精細,接縫處理的也很光滑。身上銘文也很清晰。說明當時的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所以這尊鐵人被稱作是四大鐵人中的“美男子”。

而且它為什麼千年不鏽也成為現代人研究的一個謎題。從身上銘文可以看出,這尊鐵人是由太原府張元吉出資鑄造於紹聖四年(1097年),目的是為了祈求神靈的保佑,使他的子孫能世代承恩,常修祖業,使他們家族可以永遠昌盛。

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西北角鐵人

西北角的鐵人,為紹聖五年鑄造(1098年),左邊手臂已經斷掉,據頭後面銘文記載,這尊鐵人的頭是在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補鑄。目的是鑄鐵人獻與聖母,永充供養,以求得到聖母護佑。

東北角的這尊,據《晉祠志》記載為明代所鑄,後來被毀,現存的是民國二年(1913年)重鑄的。但是鑄造工藝和身材比例,遠遠不及西南角的那尊。

晉祠鐵人,是為了鎮水用的?這種流傳了很久的說法,不太對

東北角鐵人

從鐵人身上的銘文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出資鑄造鐵人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聖母充當護侍,為了家族或者為了村社,來求得聖母的護佑,保佑自己及子孫後代,永遠昌盛,福澤綿延。

所以四大鐵人是鎮水的功能,應該是後人之說。“鐵本是金,熔鑄鐵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則水旺”以此來祈求風調雨順。這種說法應該更為符合善男信女之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